一场误杀案的罪与罚

一场误杀案的罪与罚

首页休闲益智误杀瞒天记更新时间:2024-04-29

作者:诸葛建国

在喜剧云集的贺岁档中,犯罪悬疑片《误*》显得格格不入。

电影翻拍自2015年印度电影《误*瞒天记》,其实后者也是基于2013年电影《较量》的二次改编,只是因为原作使用马拉雅拉姆语(印度西南地区方言)少有人知悉。《误*》保留了剧情梗概,对人物和背景进行了相应调整:中国人李维杰和妻子阿玉带着两个女儿平平、安安在某个泰国小镇上久居。一次夏令营,当地检察长拉韫的儿子素察迷奸了平平,并拍下视频。2号晚上,素察找上门威胁,却被平平在反抗过程中失手*死。为了瞒天过海给女儿脱罪,李维杰利用电影中学到的反侦查手法,藏匿尸体、破坏证据、制造不在场证明,和破案经验丰富的拉韫进行了一场“猫抓老鼠”的较量。

电影《误*》海报

翻拍再翻拍,故事框架已经十分成熟,质量相对有保障,《误*》又加强了节奏上的把控。压缩原来冗余的家庭戏,从李维杰讲述“犯罪者逃狱”的故事直接切入,点明其特别之处,“你要是看过1000部以上的电影,就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压根没有任何离奇的事。”旧仓库里素察殴打阿玉和比赛场上拳手搏命的场景切换,也加剧了视觉震撼程度。

李维杰连夜处理掉素察的手机、车子后,利用自己2号在泰拳馆、酒店、取款机摄像头等地留下的痕迹,和家人重新走了一遍流程,制造意外让目击者留下深刻印象,过段时间再见这些人,假装不经意地说2号曾来过。就这样,他通过蒙太奇手法剪切时间,一遍遍强化虚假的记忆,成功将3号做的事移植到2号,制造出不在场证明。

尽管拉韫迅速看穿了套路,但却无计可施。这家人精心准备的回答无懈可击,也没有目击者意识到自己做了伪证——人们往往对亲眼看到过的东西深信不疑。拉韫明白素察已是凶多吉少,愤怒之下暴力逼供,恐吓安安说出了埋尸地点,但打开棺材后裹尸袋里却是一头羊。围观者群情激奋,突破封锁线和警方对抗,向媒体反映拉韫对李维杰一家的所作所为,事情闹大了。

拉韫逼问安安

《误*瞒天记》中,检察长最终被撤职,男主永远地隐瞒了真相。他离开新翻修的警局,每走一步,画面都交错闪回到处理尸体的那一夜,配上紧张刺激的音乐,无言中交代了残留的疑问,迎来电影的最后一个高潮。

相比之下,李维杰选择自首的剧情“弱”了很多,有人认为,不得已而为之的结局处理,让故事精彩程度打了个大折扣。基于观影情绪的释放,这种不满可以理解。但若换个角度想,改编所呈现的“误*——绝*——反*”过程,在展示“善恶终有报”的朴素正义理念之外,还进一步探讨了“罪”的定义与“罚”的尺度。

影片中,镜头给了掀开的棺材盖一个特写,上面留下几道长长的血抓痕。这一点让人汗毛直立:素察被棍子打中后只是吞舌昏迷,但不知情的阿玉和平平草率地处理了“尸体”,最终他在棺材中挣扎着窒息而死。

李维杰注意到棺材上的血抓痕

素察有罪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其罪不至死,也不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被审判。李维杰一家有罪吗?答案也是肯定的。可这种和权力的对抗并非出于主动,而是被逼到绝境下的反击。

由此,案件出现了“好人不是好人,罪犯不是罪犯”的荒诞局面。“他可是个好人呐”的证词,是李维杰利用舆论脱罪的关键,但也同时成了事后他衡量内心的沉重枷锁。在知悉素察真正死因,发现小女儿学会撒谎,看到人们的愤怒逐渐失控后,作为一个本想保护家庭的普通人,李维杰动摇了。

“您认为他是个好人吗?”

影片结尾,原本力挺李维杰的邻居颂恩面对镜头露出一丝苦笑,眼神里满是讥讽、迷惘、无奈,还有些说不清的情绪。

电影中,羊的形象多次出现,代表了“替罪”和“赎罪”两重含义

真正的问题,并不会因为有了“一头赎罪的羊”消失。回头看故事前半部分,一个坏警察私收贿赂、勒索商户、殴打平民,或许只是权力内部溃烂的缩影。掌权者恶意纵容下属,政客忙着修饰人设,法律不被信任,正义无法得彰,“罪与罚”的合理性从何谈起?

因此,仅从案件本身出发的话,这桩所谓的“犯罪”没那么完美。但整体来看,《误*》不仅在框架限制内做到了最大范围的合理化改编,还延伸出更多浓缩的社会寓言。(诸葛建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