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乱浩劫的岁月里,一位红颜弱女因和一个枭雄的爱情改变了历史

在动乱浩劫的岁月里,一位红颜弱女因和一个枭雄的爱情改变了历史

首页休闲益智我修表贼6更新时间:2024-07-29

原创2021-10-26 20:27·张舒杂谈时事生活百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作家,哈丽叶特·比切·斯托(1811年6月14日——1896年7月1日),在她著名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对奴隶制度予以严厉的批评,受到了当时南方奴隶主的反驳,加剧了南北方的矛盾。当时许多著名的美国作家都站在废奴的一边,为解放黑奴而呼吁。《汤姆叔叔的小屋》激励了一代人的“废奴运动”,也把内战搬上了历史舞台,最终引发了美国南北战争,即黑奴解放战争。后来美国的第16任总统林肯见到了斯托夫人时,对她说:“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有几次为了女人,直接或间接地发动战争的。我国明末清初时,明朝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便是其中一次。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李自成麾下的权将军刘宗敏,强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明朝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本来是打算要投降李自成的,但由于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强占,感觉受了奇耻大辱,不由得大怒。遂愤而引清军入关,经在一片石和李自成的大顺军血战,李自成麾下大将刘宗敏身负重伤,大顺军溃败。李自成只好无奈地退出了北京城,吴三桂夺回了陈圆圆。这场由陈圆圆间接引发的战争,致使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使得大明王朝迅速土崩瓦解,也使得李自成的大顺军分崩离析、溃不成军,让中国从此被满族统治了近300年之久。在后来的历史中,只要一提到陈圆圆,人们都会想到“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

陈圆圆——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圆圆((1624年-1681年),字号:圆圆,畹芳,梨园女妓。原姓邢名沅。能歌善舞、原本为姑苏名妓,时称为“江南八艳”之一。)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金牛里(今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人。出身于一个货郎之家,母亲早亡,家境贫寒。在姨父家长大,所以她跟随姨父姓“陈”,居苏州桃花坞(即今苏州市桃花坞大街及其周边地区)。陈圆圆自幼就冰雪聪明、惊艳乡里,待到年方及笄时,已出落成面若桃花、明眸皓齿、阿娜多姿的窈窕淑女。后来,时逢江南遭灾、五谷欠收,生活更加维艰,重利轻义的姨父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为妓。陈圆圆不仅人长得花容月貌,演的弋阳腔戏剧更是一绝。她初登台,便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她人美如花,似云出岫,莺声燕语,六马仰秣,台下的看客们皆凝神屏气,像入迷着魔了一般。凡是看过她演戏的人,都必定还会再看下一次,她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很多达官贵人、富商大贾、才子诗人、富家子弟等等,都来捧她的场、看她的戏,以结识她为荣。很快她便名震江左,成为“秦淮八艳”之一,很多人都不惜从外地远道而来,就是为了一睹陈圆圆的芳容。

陈圆圆——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圆圆作为梨园女妓,也就难以摆脱以色事人的命运。一次她偶然邂逅到了,她从内心里真正爱上的第一个男人,邹枢。邹枢是吴江地区比较有名的诗人,长得玉树临风,身上有一股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气质,他对陈圆圆嘘寒问暖细心照顾,让陈圆圆从心里深深地爱上了他,一度还幻想着跟邹枢白头偕老厮守终身。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清贫的邹枢并没有经济能力,把陈圆圆赎出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曾经的山盟海誓和卿卿我我的爱情,在残酷的现实生活面前,被击得粉碎。她们慢慢的疏远了,到后来两个人就没有来往了,属于陈圆圆生命中的第一次爱情,就这样无果而终。

无锡江阴地区的贡修龄之子贡若甫,曾以重金赎陈圆圆为妾。不料,他父亲贡修龄在见到陈圆圆后却大吃一惊,说此女子乃天生的贵人相。他对贡若甫说:“纵之去,不责赎金。”意思是让她走吧,你配不上她的,至于那赎金嘛,不要也罢。暂且不管真实历史有无此事,但这则记载至少说明,陈圆圆应该是长得美丽端庄、花容月貌的绝代佳人。

冒襄塑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春,明末清初文学家,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1611年4月27日—1693年12月31日),字辟疆,号巢民,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今江苏省如皋市))到衡岳探亲途经苏州时,经友人介绍引荐,结识了陈圆圆,陈为他演唱了弋腔曲剧《红梅》,歌声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欲仙欲死。冒陈两人互生爱慕之心, 离别时冒襄依依不舍地拉着陈圆圆的衣服,订下当年八月再见的后会之期。当年八月,冒襄移舟姑苏再会陈圆圆,在途经西湖时,听闻陈圆圆已为窦霍豪家掠去,冒襄闻之惨然。后又得闻陈圆圆幸而脱身虎口,冒襄到达苏州后在苏州城西的阊门,像失而复得似的再次见到了陈圆圆,遂在崇祯十四年秋,当面与她订下了“嫁娶之约”,相约来年定会择日来迎娶。但此后冒襄因家事牵累,未能赴陈圆圆之约。在此期间陈圆圆屡次寄书信给冒襄,催促他践约,冒襄皆不及回复。等到了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二月的仲春时节,冒襄再去访陈圆圆时,得知她在十日前又再次被朝廷的游击将军、锦衣卫指挥、左都督田畹强掳而去,冒襄怅惘不止,随后返回故乡。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崇祯皇帝宠爱的田贵妃病逝之后,崇祯皇帝异常伤感,每日愁眉不展,在他周围的妃嫔们没有一个能替他解闷的。这时外戚周奎,遂派遣田妃的哥哥,国舅、左都督田畹下江南选美,以解皇上思念田妃之忧。田畹把陈圆圆带回京来后,便认陈圆圆为田妃的小妹妹,奏明皇上,候旨把她送入宫去。崇祯帝想那田畹也是一片美意,不忍过于对他推却。遂传旨把陈圆圆带进宫来,在便殿召见。当崇祯皇帝见了跟在田畹身后的陈圆圆时,陈圆圆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容貌,顿时让崇祯皇帝神魂颠倒,龙颜大悦。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皇帝)——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圆圆知道,眼前御座上这位器宇不凡、傲睨万物的中年男人,便是有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的当今大明天子,遂立即跪拜在地上,三呼万岁,埋头候旨。崇祯帝甚是欢喜,传旨叫她平身,到御座边来。崇祯帝把陈圆圆揽坐在怀中,抚摸着她的纤纤玉手,叹道:“朕见到你这世间少有的绝色佳人,真是赏心悦目而心旷神怡,你的美丽和贤淑在朕心目中,非宫中嫔妃所能相媲美。朕本想册立你为妃,以为朕排忧解闷。奈何国家如今正值外侮内患,国事危如累卵之际,朕每日宵盱忧劳,复何有心寻乐?从今以后你的音容笑貌,将在朕的心中深藏。让你在深宫中虚度光阴,永抱长门之憾,岂不感伤天和?朕心之所不安!今朕格外施恩,让你回去,另觅年貌相当之人相配,永偕鸾凤琴瑟之好。想你入宫一场也是不易,朕不可让你空手回去。”崇祯帝随即传旨,命太监颁出宫中的许多珠玉珍宝,赐予陈圆圆。陈圆圆眼含热泪,谢恩已毕,同田畹回到府中。

陈圆圆——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圆圆向田畹说道:“妾受了皇上逾格体贴的鸿恩,今生粉身碎骨亦不能报答。妾发誓:此后觅婿,一定要挑一个盖世英雄,须带甲十万为皇上尽忠,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之人,方能以身事之。否则,妾情愿削发为尼,也决不轻易以身事人!”田畹见圆圆意志如此坚决,又想到自己作为崇祯的宠臣,也是最了解国势如今已是危在旦夕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已日益逼近京畿,自己是皇亲国戚,倘若国家有变,自己也不能保全。在田贵妃病逝后,田畹便失去了内援,更加感到孤立。不如趁早依附个有实力的将帅,将来倘有不测,也可依靠其庇护。他终于想到,当今山海关总兵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年轻有为又受到崇祯帝的器重,因此便有心与之结交,欲把他当做自己的保护人。于是,他便向陈圆圆说道:“尔今天所言句句在理。方今天下的英雄,当数山海总兵吴三桂。此人乃将门虎子,善于骑射、武艺高强,崇祯年间考中武举,有万夫不挡之勇,在27岁时就任团练总兵,文武双全闻名于世。现又手握重兵,且世受皇恩,常思要报效朝廷。你若能得此人为婿,也不枉费你一番苦心了。”陈圆圆闻言,向田畹拜道:“若果真如此,妾愿事之。”田畹大喜。准备在吴三桂进京时,把他请到府上,以博取他的欢心。

总兵吴三桂——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日,吴三桂奉旨进京,田畹盛邀吴三桂赴其家宴。吴三桂接到邀请后,便欣然前往。因为吴三桂觉得他能得到,田畹这位有权势的皇亲青睐,心里也是倍感荣幸。何况,吴三桂长期都生活在烽火连天的关外军旅,如今在京之际,趁此结交权贵、看看歌舞,又何乐而不往!吴三桂办完公事后,便来到田府作客。田畹亲自降阶来迎,把吴三桂接入豪华的宴会厅,宴席间摆着各式珍馐,真是令人赏心悦目。在席间田畹更是礼仪有加,显得十分虔敬,频频向三桂敬酒。酒酣耳热之时,田畹为了取悦吴三桂,便叫出自家蓄养的一群歌妓出来歌舞助兴。歌妓们个个盛装艳丽,如出水芙蓉般美丽动人,随着悠扬的丝竹声,歌姬们莺歌燕舞、千般娇姿、万般变化,好一似孔雀开屏、又如莲花绽放,把个吴三桂看得眼花缭乱、魂不守舍,不禁拍掌叫好!突然,在一众歌姬的万花丛中,现出一位穿着素雅的淡妆绝代佳人,这位佳人生得天生丽质,面如桃花、千娇百媚、仪态万千、又气质清纯,她调丝竹、弄管弦、轻启朱唇,霎那间宛转悠扬的歌声便响彻厅堂,歌声忽而如呢喃软语,忽而又清脆嘹亮,如空谷幽兰,又恰似夜莺啼鸣,酥软人心,甜如浸蜜,听得吴三桂如痴如醉、心花怒放而又倍感舒适、心旷神怡;这位佳人随着自己天籁之音般的歌声,又跳起舞来。其舞姿,体态轻盈,飘飘欲飞。看得吴三桂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美人,早已心旌摇弋,不能自恃了。这位让一代枭雄吴三桂,魂不守舍的绝代佳人,便是陈圆圆。

总兵吴三桂——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三桂长期驻扎在关外军旅中,整日不是忙于军务,便是在行军打仗。他所听到的就是,军中那特有的金鼓号角声;看到的都是高山大川和山顶上报警的狼烟;能带给他刺激的是在千军万马中厮*;陪伴他的大多是烈酒、骏马、女人,他过惯了餐风饮露、出生入死的军旅生涯。此刻,在这远离战场的繁华京师,身处在权臣的豪华府第,耳听到与金鼓号角声完全不同的靡靡之音,眼前是世上倾国倾城的美女!这位三十岁刚出头的青年将军,陶醉在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之中。

吴三桂的失态早被田畹看在眼里,他端着酒杯连喊了几声:“吴将军,请!”才使吴三桂回过神来。吴三桂“神移心荡”,遂向田畹拱手道:“敢问田督,适才那统诸美而先众音的淡妆者,可是“秦淮八艳”之一、如今又名满京师的陈圆圆?”田畹道:“正是!”吴三桂再次向田畹拱手到:“不知田督可否割爱?长伯愿出大价,恳请田督相让。”老奸巨滑的田畹见鱼已上钩,遂顺水推舟准了吴三桂之请,分文不取要将陈圆圆赠送吴三桂。不过,吴三桂也不白要,他从崇祯给他的赏赐中,拿出千金硬付给了田畹。由于吴三桂的家不在北京,其父此时尚未进京供职,他一时还无法迎娶陈圆圆,也不便把她带到烽火连天的关外。于是,田畹就让他们暂居在自己家,把吴三桂赠与他的千金置办了丰厚的嫁妆,并为他们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在吴三桂与陈圆圆喜结良缘之时,崇祯帝特意安排贴身太监王承恩,转谕周皇后,为他还在心中深爱着的陈圆圆,送去丰厚的金银珠宝,让陈圆圆与吴三桂沐浴皇恩浩荡。王承恩回宫禀报后,崇祯帝知道吴三桂与陈圆圆,对自己赐予他们的厚爱感激涕零,也不觉唏嘘不已。吴三桂意外得一绝代佳人,自然喜不自胜。虽然他在辽东已娶有妻子张氏,但对陈圆圆仍然是宠爱有加。

吴三桂与陈圆圆——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于陈圆圆,不用多说,因为在她心里吴三桂是一个才貌双全,有定国安邦之才的年轻有为将军,能够和这样的英雄白头偕老、厮守终身,自己也算是苦尽甘来、功德圆满了!婚后二人自是百般恩爱缠绵,不必多说。(据明末清初的诗人陆次云在《圆圆传》中载:“出群姬调丝竹,皆殊秀。一淡妆者,统诸美而先众音,情艳意娇。”(惊诧于陈圆圆的美艳,“不觉其神移心荡也”。)(另据清代刘健在《庭闻录》卷6,“杂录备遗”中载:虽然三桂已娶妻辽东人张氏,而圆圆只能做他的侍妾,这对一个沦落风尘的青年女子来说,也是不易得的事。))

但不久,因为辽东军情恶化,清军云集在锦州、宁远、铁岭一带,形势岌岌可危,崇祯帝不得不下旨敦促,依然还沉浸在新婚愉悦当中的吴三桂,前往关外防御清军。在吴三桂临行的前一天,崇祯帝特意在乾清宫设宴款待陈圆圆,也为吴三桂出征饯行。令吴三桂感到惊奇的是,崇祯帝在他的爱妾陈圆圆面前,对他如此厚爱。他感激得五体投地匍匐在地上,感谢崇祯帝对自己的信任、恩宠。陈圆圆因与崇祯帝在彼此心中,都有那份缠绵悱恻的情愫,属于不能示人的秘密,所以她只能强忍着内心的惊喜,依礼敛衽对崇祯帝礼拜,以免被吴三桂看出破绽。而还沉浸在与陈圆圆新婚喜悦中的吴三桂,依然被蒙在鼓里不知内情,携陈圆圆再三对崇祯帝顶礼膜拜。回家后,吴三桂依依不舍地辞别陈圆圆,奉旨出师宁远。明末清初的诗人吴伟业((公元1609年6月21日—公元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汉族,江苏太仓人。曾任明朝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在他所作的《圆圆曲》中有一段,形象地道出了吴三桂与陈圆圆分别时,陈圆圆的殷切期待:
白皙通候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度?
恨*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青年时的吴三桂——图片来源于网络

意思是长得脸面白净、少年英俊的吴三桂,为明王朝立下了大功,他得到如花似玉的我后,频频回顾,充满了无限依恋之情。我盼望着他尽快把我这只,关在笼子里的娇鸟放出来,我们几时才能像牛郎织女那样,幸福地相会在一起呢?可恨的军情命令,死命地催促你出征,尽管我们留下了苦心的盟约,但那也会误了你我美好的人生!
  诗意哀婉、凄切,幽怨重重,应该说是真实地再现了,他们双方分别时及分别后的思念之情。

但吴三桂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此一去,竟是他与崇祯帝的诀别,他所报效的大明朝廷即将坍塌,而他的爱妾陈圆圆也将因此遭受种种磨难……

外有辽东局势的日益恶化,内有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明王朝面临覆亡的命运,崇祯皇帝把赌注押在了,在宁远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身上。他下旨要吴三桂的父亲吴襄((1592年-1644年),字两环,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明末辽东总兵,吴三桂的父亲。在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时,吴襄在去救援时逃亡,导致了全军覆没,因而获罪被判下狱,后来获释被革职罢免。)带上全部家眷到京居住,吴襄候用。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襄在进京之前,他作为被革职的“总兵”已退休赋闲在家多年,连“俸禄”也没有了。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一月,经蓟辽总督王永吉等人代为请求,崇祯才批准恢复吴襄的俸禄。吴襄在接到圣旨后,于崇祯十七年的正月初,携带着全部家眷进京。

不久,崇祯授予吴襄提督御营的要职,这显然是重用他的。崇祯心里很清楚,吴三桂在辽东手握重兵,关外的防务还要全依赖此人。为笼络吴三桂,崇祯不得不重用其父。崇祯心里也明白,现在吴三桂的亲属故旧大多降清,这就难保吴三桂不受其诱劝,而随时可能降清。崇祯把他的父亲及家属调往北京,让他投鼠忌器,以此来达到牵制他降清的念头。应该说,崇祯的这一策略,至少在心理上对吴三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吴襄全家在京安顿好后,陈圆圆也从田畹家搬到了吴府居住。

崇祯帝日夜牵挂的辽东军情,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吴三桂到达后,终于慢慢的平静下来。明朝暂时稳住了在关外的防御态势,让崇祯帝稍稍松了一口气。此时在他眼里,在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就是现在朝廷的擎天柱石,而吴三桂本人则是朝廷不可多得的将才。可在吴三桂的心中,早把崇祯帝的殷切期望和嘱托抛在了脑后,也在心里违背了他向陈圆圆许下:不惜肝脑涂地,报效崇祯皇帝,向朝廷尽忠的诺言。他把朝廷驻守宁远的军队,当成他自己的政治资本和筹码。

闯王李自成——图片来源于网络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初,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又称李闯王。建立大顺政权,推翻明王朝。后在吴三桂和清军的联合攻击下,被逼退出北京,转战各地抗清。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民团*害。)领导的大顺军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地向京师逼近,崇祯帝深感忧虑,早朝的时候,他对大臣们不住地叹气说:“现在国家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朝廷已一贫如洗、一分钱也筹不到,已经发不出薪饷了,你们能不能替国家分一些忧?军队也大多不足用、不堪用啊。”崇祯帝向他的大臣们说出这番话,说明这个政权确实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据《明史纪事本末》、“甲申之变”卷79,1369页载:明廷无饷,“内帑如洗,一毫无措”,而“民穷财尽”。《流寇志》,卷9,137页载:兵不足用、不堪用。)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的大顺军已兵临宣府城下,宣府城距京师只有五六百里,指日便可到达。告急的文书像雪片般飞来,满朝惊慌失措。崇祯帝此时想到只有调手握重兵,在辽东戍边的吴三桂进京勤王,方能化解眼前的危机。于是,便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当吴三桂得到赐封的喜讯时,感到万分高兴。33岁就被封为平西伯,在他的仕途道路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他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然而,在短暂的兴奋后冷静下来一想,他又觉得崇祯这次破格赏赐,有些不同寻常,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凭他多年的军旅生涯,他敏锐地意识到,崇祯这次慷慨加封,必有用自己之处。再仔细一想现在关内、关外的形势,他感到明王朝已到了十分危险的边缘。要不然,崇祯也不会突然把“平西伯”的赐封,加到自己头上来。他长期在辽东戍边,崇祯对他的封号不加“征辽”或“平辽”字样,而却是加的“平西”两个字,这不是明明白白地说明,要他去征剿西边的大顺军吗?果不其然,崇祯钦派的太监谢文举,很快便星夜驰至宁远向他下旨,要他接旨后,提调所部军马火速入京勤王。

手握重兵的吴三桂——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三桂所部有精兵四万。此时,他如急国家之所急,就应该像当年袁崇焕驰赴北京,解后金之围那样,选出一枝精锐,亲率他们昼夜兼程地疾驰,是完全能够早日抵达北京的。可是,吴三桂只以一部分步骑兵先行,而他自己则率精兵殿后,有意拖延时间缓慢行进。他不愿意去捷足先登,他的意图是让其他各镇兵马,先去北京与大顺军厮*,待他们两败俱伤后,自己再去坐收渔人之利。这样既保全了自己的实力不受损失,又可以和各镇总兵分享“勤王”之功。从宁远到山海关只两百里,骑兵日行就可达一百余里,如果日夜兼程,一昼夜便可到达山海关。而吴三桂并没有这样做,直到十六日才入关。这时大顺军的先头部队已过了昌平,进入到北京郊外。此时的吴三桂还是不急于进京,而是向朝廷兵部“请马一万,安歇家口五日。”张缙彦((1600—1672年),字濂源,号坦公,河南新乡人。明末清初大臣,曾任明朝兵部尚书,后降清。)在《依水园文集》前集卷2“关宁调援纪事”载:记为三月十三日,又指出三桂要求“安歇家口五日”,救京师“遂无及矣”。)总兵高第接应吴三桂进了山海关后,他又在山海关“犹豫不进”,但最终还是迫于君命难违,他只得率所部继续缓慢向北京进兵。救兵如救火,此时的崇祯虽心急如焚,但也毫无办法!

然而,直到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4月25日)清晨,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接李自成麾下的“权将军”、汝侯刘宗敏((1607年—1645年),字捷轩,陕西蓝田人。原为铁匠出身,从李自成起义。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随李自成突围潼关原,隐于商洛山。崇祯十三年帮助李自成突围巴西、鱼腹诸山,进入河南,声势大振。十六年任权将军,次年,在西安封汝侯。)所部的大顺军入城。中午,李自成由明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进入,经承天门步入皇宫内殿。此时,崇祯帝也没有盼来一枝勤王的兵马,绝望的崇祯皇帝带着贴身太监王承恩,在景山东麓留下:“朕自登基十七年,虽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朕百姓一人。”的遗言后,自缢身亡,明朝覆灭。

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自成率大顺军进入北京后,各镇将总兵皆降,唯有驻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未降。这引起了李自成的注意,这位在马背上厮*半生的枭雄,意识到了驻兵山海关的吴三桂何去何从,将对大顺政权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李自成深知,吴三桂也是一位久经沙场、在血与火中厮*出来的青年骁将,他所率的都是精兵悍将,这实为大顺军的一支劲敌。他驻守的山海关距北京七百里路程,又与清兵只一关之隔,可以说近在咫尺。因此,吴三桂进,可威胁北京;退,可凭山海关之险固守;逃,可抬腿即至清兵营中。倘若吴三桂两步棋联合起来一起走,那将置大顺军于万分危险的境地。占有山海关,李自成觉得是势在必得。他派明朝降将唐通、白广恩率部,东攻滦州(今河北省直辖县级市,由唐山市代管。),作为夺取山海关战役的第一步。三月二十日,吴三桂抵达丰润,与李自成派来攻滦州的降将白广恩、唐通遭遇,吴三桂挥军将两人击溃,并收降了他们八千人。京城失陷、崇祯帝殉国的消息,很快便传来。吴三桂在震惊之余,觉得进京“勤王”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于是便拨转马头,率部返回了山海关。(《明季北略》,卷20、368页载:北京城失陷的消息传来,吴三桂在震惊之后,感到进京“勤王”已无实际意义,便拨转马头,回师山海关。)

吴军回师山海关——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三桂“勤王”无果而终。此时自己该何去何从,吴三桂面临着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他焦燥、烦闷,简直不敢相信所发生的这一切。昨天,他还是明朝堂堂的平西伯、宁远总兵。而今天,君王身死、国家灭亡,他自己也成了亡国之臣。此时,他最担忧的是自己在北京城中的家,和留在家中的爱妾陈圆圆,与父母、妹妹等亲人,家中三十余口尚在北京,如今生死未明,吉凶未卜。吴三桂想到这里,不禁感到茫然,悲从中来。但他没有想到死,他更不会去以身殉国,他只有33岁,正是人生的黄金年龄。况且他作为一军统帅,还掌握着一枝四万人的强大武装力量,其中的三、四千人马,是可以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吴氏子弟兵,为军中精锐中的精锐,号称“关宁铁骑”。凭借这些资本,吴三桂自信他还会有所作为。可现在自己该怎么办?他徘徊不定,苦闷异常。去投清吗?回顾自己以往对清一贯强硬的态度,和自己这些年抗清的基本思想,他暂时排除了这一想法;去投大顺军吗?谁能知道李自成是否能成气候,建立新一代王朝?再说自己目前还不清楚李自成对自己的态度,这条路眼下也不能考虑。吴三桂处在明、清政权改朝换代的十字路口,他感到眼前形势变化莫测,究竟鹿死谁手,目前还不能作出准确的结论。此刻,他心里最迫切想要知道的,便是爱妾陈圆圆和家人的下落。吴三桂在心中估量着各方的力量,权衡着自己的利害得失,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犹豫与思考后,他决定先在山海关按兵不动,暂不采取任何行动,静观形势变化。待打探清楚爱妾陈圆圆和家人的下落,等待形势明朗、并且稳定下来以后再作打算,他觉得这样是比较稳妥的万全之策。但此时,最让他牵肠挂肚的,还是他的爱妾陈圆圆。

李自成派人招降吴三桂——图片来源于网络

果不其然,正如吴三桂所料,李自成主动向他发出了招抚的信息。三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大顺军进入北京的第五天,李自成亲自召见,已降的原明朝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麒等人,要他们出面劝降吴三桂。这对吴三桂一度欲降李自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紧接着,在三月底,李自成便派唐通率部携带四万两饷银,到山海关去赏赐吴三桂所部。并特授明朝降官左懋泰为兵政府左侍郎,与唐通一起协守山海关。同时,又派出将吏携带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绸千匹赏赐吴三桂,另敕书一封,封吴三桂为候。当吴三桂收到李自成的敕书和赏赐后,降与不降仍在他心里犹豫不决。(据《平寇志》卷10,第228页载:接着,三月底,李自成派唐通率所部,携犒师银四万两,前去山海关赏赐辽兵。同时,特授明降官左懋泰为兵政府左侍郎,与唐通协守山海关,又派出将吏各一人携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币千端赏三桂,另有敕书一通,封三桂为侯。)

李自成的大顺军占领北京城后,标志着明王朝的统治被推翻。然而,占领京城的胜利像一杯醇酒,把大顺政权的将帅们,喝得醉眼朦胧的忘乎所以了。“权将军”刘宗敏进京后,就占据了明朝左都督田畹的府弟,声色犬马、骄奢淫逸的贪图享乐。

汝候刘宗敏——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自成也在入住紫禁城之后,便被前明王朝的降官们阿谀奉承、忽悠得昏昏然的快找不着北了,他对于关外虎视眈眈的满清铁骑、这个近在肘腋的隐患,缺乏清醒的认识;对于亦敌亦友、摇摆不定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除了一味地招降之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是缺乏有效的对策。大顺军的将领们则“踞富民巨室”占据高官府邸,军纪败坏得无以复加。李自成、刘宗敏和他们麾下的将领们,都陶醉在了暂时的胜利之中。(据《甲申纪事》载:“兵丁斩门而入,掠金银奴女,民始苦之。”)

在占领京城后,李自成派麾下的“权将军”、汝侯刘宗敏节制文官,并主持对原明王朝的官吏拷掠索饷。刘宗敏乃李自成麾下第一猛将,为人、作战凶悍,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八月,明朝的四路大军把李自成和刘宗敏等人,围困在郧西(属湖北省)的巴西、鱼腹诸山中。在当时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刘宗敏为了挽救农民起义军,毅然*死自己的妻妾后和李自成突围。此次他奉命索饷,叫人特别赶制了五千副夹棍,夹棍上有棱,有铁钉相连,使其夹人无不骨碎。用它来逼迫明王朝的官员们交钱,必将夹碎他们的手脚。刘宗敏还觉得力度不够狠,又命人在门口树起了两根柱子,作为凌迟专用。

刘宗敏追饷——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二十七日开始,刘宗敏开始拷掠前明官员,他们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城中的恐怖气氛日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每日惨叫之声不绝于耳。此次追饷共造成1600余人死亡。”共索银七千万两,后铸成数万块银饼,用骡车运往西安。(据明末清初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北略》载:刘宗敏以人试新夹棍,夹其随求书役二人于天街。次日即死。夹木俱有棱,铁钉相连,皆入京造者。宗敏之门立二柱,磔人无虚日。)

大顺军进京后,骄横凶悍的刘宗敏就占据了田畹的府弟,他听闻了美女陈圆圆后,便带人冲进吴三桂的老爹吴襄的府中,丝毫也不客气,将吴家所有人全部赶出来站在院子里,把吴家抄了个底朝天。刘宗敏的目光在吴家老小中搜巡着,终于在人群里发现了一位国色天香的绝色女子,这位绝色女子就是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狂妄的刘宗敏不但狠狠责罚了吴襄,还强行带走了陈圆圆霸占为己有。(明末清初吴伟业所著的《鹿樵纪闻.西平乞师》中载:贼据京师,刘宗敏居弘遇故第,因有誉二姬色之都、技之绝者,宗敏于是系襄索圆。三桂闻之,即还兵据山海关,刑牲盟众,誓兴复明室。)(另据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所记,当日与陈圆圆同被刘宗敏掠去的,名伎杨宛叙言:“与沅同见系于刘宗敏,既而沅为宗敏所携去,不知所往。”)

刘宗敏在索取了陈圆圆后,又抄了吴骧的家,并对他毒刑拷打向其索饷。又要他给其子吴三桂写信,叫吴三桂来降,吴骧不敢不从,于是修书大加称赞大顺皇帝李自成的圣德,又教吴三桂要识时务者为俊杰,劝他早早投诚归降,以膺懋赏;倘若稍有迟延,则全家老小性命难保等等。修书之后,便派了一个家奴,飞马送往吴三桂军中。明朝的灭亡使吴三桂不得不另外寻找新主,在此后的时间里,吴三桂像墙头草一样,在各种政治势力间进行投机活动。不得不承认,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吴三桂和他手中掌握的关宁铁骑,若忠明,则明存;助李,则李兴;帮清,则清胜。

经过再三思考,吴三桂决定接受大顺政权的招降——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吴三桂收到父亲的信后,经过再三思考,决定接受大顺政权的招降。吴三桂作出这一重要决择,首先是为个人前途着想,他虽有一部分亲属降清,但他的爱妾陈圆圆和父母等直系亲属,仍居住在北京,处于大顺政权的控制之下。他怕自己若不归降大顺政权,陈圆圆和他父母等亲属的性命堪忧。二是,因为他获悉,大批的明朝文武官员都归附了大顺政权,而其中的不少人(如唐通、白广恩等)在过去辽东战事中,还曾与吴三桂共事。眼见大顺政权已是众望所归,颇有统一天下之势了。三是,吴三桂觉得大顺政权同明王朝一样,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政权,吴三桂等辽东官绅军民在内心里更易于接受;其次,吴部的关宁铁骑一直处于同清军的对峙状态,而和李自成的大顺军并没有多大恩怨,正如史籍所说的:“以清兵仇*多次,不欲返颜,乃修表谋归李贼。”何况,现在曾经与他在辽东共事的总兵白广恩、唐通、马科、姜瓖等人,都已经跻身于大顺政权的新贵之列。特别是唐通的兵力远逊于他,三月时才投向李自成,就被封为定西伯。由他出面劝降吴三桂,“盛夸自成礼贤,啖以父子封侯”的条件,对吴三桂有很大的吸引力。由于以上原因,吴三桂决定投靠大顺政权,将山海关的防务交由李自成派来的唐通接管。

明朝降将唐通——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月二十二日,吴三桂在永平府(府治在今河北省的卢龙县)张贴告示,有“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等语。证明他确实已率所部兵马前往北京,准备接受李自成的任命了。三月二十六日左右,举着白旗的吴三桂大军到达滦州(现为河北省直辖县级市,由唐山市代管。)的时候,碰到了从北京前来报信的吴骧家奴仆。吴三桂问起家中情况,那奴仆哭着回道:“府中老小全被李贼拘押。”吴三桂笑着打断道:“无妨,我到京后他们就会释放了。”奴仆又道:“老将军被他们酷刑拷打索饷。”吴三桂皱着眉头说道:“等我到京递上降书顺表,他们定会归还吴府财产的。”那奴仆还待再言,吴三桂不耐烦地打断道:“少啰嗦,我只问你陈夫人可安好?”那奴仆支支吾吾地说道:“一个叫刘宗敏的贼将,已经把陈夫人掠去了。”吴三桂闻言,勃然大怒,登时须发贲张、目眦欲裂,他劈手一把抓住奴仆的胸襟大吼道:“此话当真?你再说一遍,要敢胡说,老子一刀劈了你。”那奴仆哭着道:“少将军,奴才不敢胡说。陈夫人确实让刘贼掠去了。”吴三桂大吼一声,将奴仆扔在地上,拔剑砍在路旁的山石上,大呼道:“大丈夫生在世上,连自己心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吾何以为人耶?”

吴三桂迫于形势,为保爱妾陈圆圆和父母的生命安全,不得不被迫接受李自成的招降,而现在爱妾陈圆圆被强占,父母又在遭难,顿时把吴三桂勉强投降的信念击得粉碎。他想到国仇家恨,不禁怒火中烧,再也按捺不住他对大顺军的极端仇恨,他对部下说:“我不忠不孝不义,尚有何脸面立于天地间!”说罢,便欲举剑自刎。部将们急忙抱住他劝阻说“将军何必如此?我们当为将军死战!”吴三桂发誓“讨贼”,要与大顺军誓不两立!遂顾不得吴襄夫妇的性命,便对奴仆说道:“你快快回去,想办法禀知老将军,说是忠孝不能两全。我吴三桂,受了先皇帝厚恩,今日国破家亡,只知道一死报国,与逆贼誓不两立,实在不能顾全他老人家了。还请老人家早寻方便,莫叫逆贼所辱才好。”说完,便下令返回山海关,奴仆见情形不好,又知道少将军的脾气,因此不敢逗留,也立刻返回北京,将详情报知了吴襄。

吴三桂向唐通部发动突然袭击——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三桂在爱妾陈圆圆被掠后,怀着满腔愤怒返回山海关,向唐通部发动突然袭击。唐通根本没料到吴三桂会中途变卦,毫无防备只得仓促迎战,只交战片刻,唐通便被*得人仰马翻,只剩八骑狼狈地逃回北京,山海关重新又被吴三桂占领,吴三桂决心征讨李自成。

吴三桂在一度短暂的降李后,又迅速转向复叛,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机,促使他降而复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毋庸置疑,陈圆圆被强占,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当吴三桂处在选择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时,他的心情既复杂而又动荡不安。在心理上,感情上,性格上的因素,都在影响着他作出的选择。在他本来心非所愿地投降李自成时,骤然得知自己的爱妾陈圆圆为刘宗敏劫夺强占,在感情上不能不受到猛烈的刺激,作为一军统帅他深感蒙受了奇耻大辱。他由感情上的创伤转而激变成暴怒,暴怒转化为复仇心理。正如他所说:“大丈夫在世不能保一女子,有何面目立于世上!”这就是他真实的心理写照。于是,吴三桂在一瞬之间,政治态度骤变。可以说,陈圆圆被掠夺、强占的事,在他的感情上,起了很大的催化、激愤作用。

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之墓——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在《圆圆曲》中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是讽刺他为了一个女人而降清。但这句话却说明了,陈圆圆被劫夺强占的这件事,对吴三桂的感情刺激巨大。不用解释,刘宗敏劫夺、占有陈圆圆,只能激起吴三桂对大顺政权的仇恨,而仇恨一旦产生,便再也无法弥合他与大顺政权之间的裂痕。而刘宗敏为了占有陈圆圆,不惜拷虐吴襄,完全不顾及吴三桂对大顺政权的重要性,这是典型的自取灭亡。陈圆圆与吴三桂对大顺政权孰轻孰重,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刘宗敏占有圆圆,这不能说仅仅只是一个女人的问题,而恰恰相反,它是大顺政权一个重大的政策与策略的原则问题。李自成、刘宗敏在政策与策略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因小失大,最终把吴三桂推向了清朝一边,导致大顺政权迅速失败、崩溃。

吴三桂与他的关宁铁骑——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宗敏强占了陈圆圆,说明陈圆圆这个出身贫穷的乱世红颜弱女,在明末清初这个天下大乱的特殊年代里,被命运裹胁着,在崇祯帝、吴三桂、李自成、刘宗敏,这几个影响中国历史的帝王、枭雄、大佬间,无奈的辗转、缠绵,间接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其坎坷多舛的命运也令人嘘唏不已。
吴三桂降而复叛的行为,是刘宗敏(或李自成)掠夺、强占陈圆圆,所造成的一个严重恶果。而这个恶果,又迅速直接地导致了李自成失败的悲惨结局。当李自成收到唐通被吴三桂袭击、自己的使臣被*,不由得大怒,正待发作之时,又有兵政府奏报,吴三桂率兵入犯,已经由山海关出发,声势十分浩大,请旨定夺等语。李自成立刻下令,在武英殿召开军事会议,拟派大将刘宗敏出兵山海关平叛。可桀骜不驯刘宗敏在京城享乐惯了,不愿再去山海关冲锋陷阵,他竟当众顶撞李自成说:“大家都是做贼的,凭什么你在京城享受,让我去前线卖命?”李自成无奈,只好自己去率队亲征。刘宗敏见状也不好再推托,只好随李自成去伐讨吴三桂。(据《国榷》卷100、6065页载:李自成刚刚得到他的使臣被三桂处死的消息,十分震惊,转而大怒,余怒未息,四月九日又得三桂绝父的信,当即“徘惶失据”。)

李自成、刘宗敏率大顺军讨伐吴三桂——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月十三日,天刚亮,李自成正式出师,共计马步兵六万,加上派往山海关的唐通、白广恩余部2.3万人,已近10万之数。李自成亲率精兵七千,在大将刘宗敏等一批将领的簇拥下,先出东长安门,又经正阳门出,留守京师的牛金星、宋献策等官员送至金水桥。京城百姓闻讯,大多跑到东西长安街上看热闹。在李自成他们后面,还有崇祯帝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他们各骑一匹马,随后而行。还有吴陈氏、吴氏、吴氏、吴李氏、后宫嫔妃皆从行。吴陈氏即陈圆圆,两吴氏皆是吴三桂的亲妹妹,她们也随后而行。李自成把他们挟往山海关,目的是要让吴三桂亲眼看到,陈圆圆和他的父亲吴襄,还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中,吴三桂若念父子、夫妻之情,投降也还不算晚。同时,也向吴三桂暗示,如他仍知迷不悟,大顺军随时会将他的亲人处决。

李自成率领大顺军经通州、至密云、过永平,浩浩荡荡的朝山海关进发。一场关系李、吴、清各方命运的大决战正在日益临近。面对数倍于己的大顺军,吴三桂多次向满清求援,开始清军统帅多尔衮并不相信吴三桂。吴三桂经过几次三番的求援,多尔衮多方打探,知道吴三桂求援的实情,经深思熟虑后同意帮助吴三桂。

山海关激战——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明史·流寇》载:“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自成怒,亲部贼十余万,执吴襄于军,东攻山海关,以别将从一片石越关外。三桂惧,乞降于我。)

四月二十二日,大顺军猛攻山海关,经几番激战吴军渐感不支,这时据守北翼城的一支吴军又向大顺军投降。吴三桂带人赴清营紧急求援,多尔衮在欢喜岭的威远台上观战,便下令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进关。大顺军攻坚一昼夜也未能夺取山海关,便从角山至渤海投入全部兵力,改为*,布成一字长蛇阵,成决战架势。久经战阵、厮*多年的多尔衮,以吴三桂所部为右翼迎战,把重兵则鳞次列阵于,渤海滨的大顺军阵尾薄弱处,寻机出击,并严令各部不得轻进。大顺军还不明清军意图,仍按原计划向吴三桂部紧逼,来回反复向吴军冲*。吴三桂复仇心切亲自出马,见到大顺军分外眼红,此刻又有清兵为后援,他勇猛倍增,鼓噪全军出击奋勇*敌。吴军大将吴国贵提刀跃马,身先陷阵,在阵中奋力冲突,被吴三桂和他激励起来的士卒,个个无不以一当百与大顺军拚命厮*。

血战山海——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在此时,大风突起、扬尘遮天蔽日,这样的极端天气,并不利于不熟悉山海关地理环境的大顺军,他们与吴军展开肉博,大顺军不顾伤亡,把吴军团团围住拚命厮*,血战至中午,双方均已疲惫不堪,伤亡惨重。多尔衮见状,命令阿济格、多铎各率两万精骑,乘着风势、挥动白旗,对阵直冲大顺军。此刻大风渐止,万马奔腾,飞矢如蝗,经长时间血战、早已疲惫不堪的大顺军突见清军骤至,猝不及防,阵脚渐乱。而清军铁骑正以逸待劳,以旺盛的锐气勇猛冲锋,其势如“风卷潮涌”,铁骑所至,无不披靡。吴三桂军得到清军增援后,顿时精神大振与清军展开联合作战,战场形势迅即改变。血战到未尾申时初(15点后),大顺军溃败,刘宗敏中箭负伤坠马,大顺军死亡数万人,其中大帅死亡十五人,先锋骁将莫不重伤,吴军也死伤惨重。这场血战的结果,改变了清朝、吴三桂、李自成各自的命运,而中国的历史进程亦随此而改变。一场由陈圆圆间接引起的,关系各方命运的大决战——山海关大战,就这样悲壮地结束了。

大顺军惨败——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三桂为报陈圆圆被掠夺强占之仇,为自己的一己之私,在清军云集步步紧逼山海关的关键时刻,献关投降后又与清军联合作战,一战而败李自成。李自成在山海关溃败后,率残部连夜逃至永平,安营歇马。当天,吴三桂率部追近永平。此时大顺军虽说又集结溃兵数万,但在惨败之后,士气低落,刚与吴军交战又被击败,李自成被迫拔营继续向北京退去。大顺军行至永平城西二十里的范家庄,李自成再也无法容忍对吴三桂叛卖行径的愤怒,他下令将吴襄斩首后,又用竹竿挑着头颅示众。为抛开吴三桂的追击,李自成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地逃往北京。

大顺军从扬眉吐气地进入北京城,认为天下唾手可得,到兵败山海关之后即将退出,这前后不过短短一个来月时间。时局如梦幻般的变化,而后果又是这样令大顺政权沮丧。李自成认为,这一切,都是吴三桂勾引清军造成的。他对吴三桂痛恨已极,他要让吴三桂的叛变付出血的惨痛代价。四月二十七日,他把吴三桂的继母祖氏、弟弟、妹妹及其族人共三十四口全部处死,尸体丢在王府的二条胡同。吴三桂的结发妻子张氏和长子吴应熊,因居住在关外,得以逃过一劫幸免遇难。(据《国榷》卷101、6079页载:昔日的吴氏大家族遭到了灭顶之灾,仅三桂和他的一个哥哥吴三凤幸免。)

四月二十九日,这是李自成在北京的最后一天,也是大顺军入城的第四十天。吴、清联军的先头部队,已逼近北京郊外,但李自成毫不理会,毅然在武英殿举行即位典礼,追尊七代祖妣为帝后,祭天礼仪式由天佑阁大学士牛金星代行。由于时间紧迫,即位仪式草草结束后,便立即开始着手撤退。刘宗敏挟持着陈圆圆,开始西行逃亡。

李自成和他的大顺政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像一历史过客。他作为北京的新主人,也只不过住了短短的四十一天,才当了两天的皇帝,他便带着终生的遗憾永远地离去了。而这短短的四十一天,将永远载入史册之中!李自成退出北京后,率军撤回西安,后又进入湖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5月17日,李自成在湖北省通城县九宫山,率轻骑20余人登山侦察地形时,遭当地民团武装*害,终年39岁。清顺治二年(1645年)九月,刘宗敏在撤退途经通县(属湖北省)时,遭遇清军,在作战中不幸负伤,被清军俘获后拒不降清,后被清军用弓弦勒死,终年38岁。

《大顺朝》一百零九. 清将阿齐格下令,把被俘的刘宗敏用弓弦勒死、把宋献策押回燕京——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三桂率其先头部队,最先到了北京城外,然而多尔衮却下令不准他入城,令他去追击大顺军。多尔衮不便明显反对吴三桂入城,便借口说大顺军势大,急需要追击就把他支走了。而多尔衮自己却在五月二日,率部从容地进了城,把北京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手中。因为,足智多谋的多尔衮看得很明白,谁先进入北京,谁就会占据优势。如果吴三桂先入京城,成了北京的新主人,那么,即使清兵随后入城,也将处于“客兵”的地位,没有占据主动,多尔衮就很难实现他早就确定的政治目标。
就从这天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以大清为标志的新时代。八月二十日,顺治帝福临从沈阳出发,正式迁都北京。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九月十九日,顺治帝福临进入北京城,登上金銮殿,成为满清君临天下的第一个皇帝。

在吴三桂的心里,时刻都惦记着陈圆圆,满以为打进了北京城,就可以打探、寻找陈圆圆的下落。而现在却眼巴巴地看着北京城却不能进入,心中好不烦恼。一想到陈圆圆,她那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形像就出现在眼前,吴三桂入城之心更为迫切。但想到多尔衮那软中带着强硬的命令,他明白王命不可违,心中虽有一百个不情愿,也只得从命。因此,他一方面派了几个亲信之人进京,替她打探、寻找陈圆圆;另一方面,他又毫不迟疑地去追击大顺军,他估计李自成、刘宗敏也有可能挟持着陈圆圆逃亡,必欲追赶上他们救出陈圆圆,置他们于死地而后快。吴三桂强忍住内心的隐痛,在五月一日迅速渡过卢沟河,向西疾驰追击大顺军。(清朝人刘健所作的《庭闻录》卷1,载:而三桂兵至榆河,睿王檄其追贼;请入都,不许。乃于道中命人求陈沅,而自从卢沟桥逐贼而西。)

五月三日这天下午,吴三桂追至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北十里的清水铺,先头部队已远远望见大顺军正在前面赶路。就在这时,负责断后的李自成麾下大将谷大成,也发现了后面尘土飞扬,渐渐听到了敲动着大地的马蹄声,不一会时间,便看到了骑兵奔驰的踪影。谷大成知道吴军追兵已到,为掩护大部队转移,他便勒转马头,传令所部停止前进,排成阵式迎战追兵。很快吴三桂率部赶到,立即向大顺军发起进攻。大顺军经连日奔波、归心似箭,士气十分低落。两军刚一开始接战,大顺军便开始退缩,谷大成厉声呵斥,挥刀连斩临阵退缩的数人,但仍没有制止住部下的败退。

吴三桂便拍马舞刀直取谷大成——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三桂看出大顺军破绽,便拍马舞刀直取谷大成,双方交战只三个回合,吴三桂大吼一声,挥刀将谷大成劈于马下,大顺军见主将被*,掉头奔溃,自相践踏,阵势顿时大乱。这时,李自成部将左光先率部来救,吴三桂跃马舞刀冲向左光先,吴三桂力大刀沉,交战只几个回合,左光先不敌,被吴三桂一刀背打下马来,口吐鲜血跌折了双足。手下护卫们围拢来,拼命抵住吴三桂,兵士们把左光先抬起来,慌忙退出战场和余众一起,都往西北方向逃去了。这一仗,大顺军死亡数千余人。吴部夺回被掠走的妇女2000多人,缴获银、金砖720块,以及骡马、器械不计其数。吴、清联军又挥兵追*十四五里,才收兵返回定州驻扎。吴三桂以喜悦的心情,向摄政王多尔衮报捷。

就在这个时候,陈圆圆从混乱中回到了吴三桂身边,经过一番生离死别的磨难后,这对有情人终于又团聚了。原来,在大顺军被吴、清联军紧紧追*,又被大败之后,在兵荒马乱中,陈圆圆和其他妇女一起也被遗弃在路上。当陈圆圆知道追兵系吴三桂所部后,就自报姓名,被军卒带到了吴三桂身边,两人终于在战场上重逢,相拥而泣、喜悦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

明末清初的诗人吴伟业,在他所作的《圆圆曲》中,形象地道出了吴三桂与陈圆圆,重逢时的情景:

若非壮士全师胜,
   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
   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
   啼妆满面残红印。

历经战乱的风尘战乱的陈圆圆——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短短的几句诗,把一个历经战乱的风尘女子形象,和她劫后余生的喜悦心情,都描述得惟妙惟肖。虽说诗句是经艺术加工的,但却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吴三桂与陈圆圆久别重逢时的动人情景。当吴三桂得知她归来时,便迫不及待地要见她。而她由于受到惊吓,加上逃亡途中的颠沛流离,使得她的头发也凌乱不整。她此时惊魂未定,心有余悸。吴三桂见到她的时候,正是在战斗刚刚结束不久的时间,在耀眼的蜡烛、火炬照明下,陈圆圆禁不住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在她那美丽的脸庞上,留下了淡淡的一道道红印。

陈圆圆,虽没有梁红玉那样英姿飒爽,但她却以美貌倾倒了吴三桂、倾倒了刘宗敏、倾倒了大顺王朝,也倾倒后世无数的男人。即使李自成的大顺军不敌满清,但若吴三桂不投降多尔衮,满人入关最少要晚几十年。可以说,陈圆圆以她个人的魅力影响着别人而改变了历史。吴三桂降清后,带着陈圆圆一路攻城略地,平李闯、定云南、驱永历,颇有功勋。后又攻入缅甸,生擒了南明的永历皇帝并将其处死,为清廷统一中国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被清朝晋封为亲王镇守云南,与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三桂座镇云南后,曾一度想封陈圆圆为王妃,但这个聪明的女人知道,自从吴三桂投降多尔衮引清军入关时,他的所作所为就已留下了千古骂名,而这一切罪责,人们都会强加在她身上。虽然她得到了吴三桂的千般呵护万般宠爱,可她也知道这些终将是镜中花、水中月,因为她明白自己深爱着的这个男人,绝非等闲之辈,他必将会掀起更大的风波,她的命运注定不能独善其身。她只是红颜弱女,既然劝服不了吴三桂,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命运会是什么。所以,后来拒绝了吴三桂给她的荣华富贵,居住在莲花池(安阜园)园林中礼佛修行。至此,一代红颜烟花散尽,归于沉寂。(《天香阁随笔》载其“布衣蔬食,礼佛以毕此生”)。

真如她所料,吴三桂这个称得上“一代枭雄”的男人,后来果真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蓄发、反清、称帝!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七月,吴三桂假装请旨撤藩,康熙皇帝同意并下令撤藩。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吴三桂召集四镇十营总兵,赴王府议事。吴三桂全身戎装,威坐殿上,正式宣布与清廷决裂,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起兵反清复明。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三月初一日,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登基称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八月十八日深夜,只做了五个多月皇帝的吴三桂,在都城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皇宫驾崩,时年六十七岁,其孙吴世璠嗣位。清康熙二十年九月十六日,清军兵临昆明城下。十月二十八日,绝望的洪化皇帝吴世璠自刎身亡。十月二十九日,清军攻入昆明城,把吴三桂全家老少屠*殆尽,吴周小朝廷灭亡。

在寺里修行的陈圆圆知道消息后,不禁热泪长流。这个痴情的女人虽没有相伴在吴三桂身边,但在心里却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牵挂着他,从他们相识的那天起,命运便把他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再也无法分开。离开吴三桂实是情非得已,离开他后的日子里,是他们相爱几十年的点点滴滴,支撑着陈圆圆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不眠夜晚。

陈圆圆擦干眼泪后,整理好了衣服和容妆,一个人默默地来到莲花池畔,她想着那个爱了她一生,她也爱了一生,而现在却已经魂归天国的男人,她在心里千遍万遍呼唤着他的名字,纵身一跃投入莲花池中,以死殉情。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后,又复归平静,一代红颜香消玉殒。所有的繁华不过是红尘一梦,但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再续前缘。

关于陈圆圆的死,历来众说纷纭,有说她死在修行的寺里;有说她是在昆明城破之际,自缢而死;有说她在昆明城破时根本就没有死,而是带着吴三桂的后人隐居山野,其后代一直延续至今。我确信,人们都宁愿相信她是为情而死,一缕香魂已追随爱人而去,这样才更符合她传奇的一生。

吴三桂与陈圆圆塑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明史纪事本末》、《国榷》、《明史·流寇》、《甲申三百年祭》、《明季北略》、《流寇志》、《甲申纪事》、《天香阁随笔》、《武进阴湖县志》、《平寇志》、《庭闻录》、《圆圆传》、《圆圆曲》、《依水园文集》、《清世祖实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