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迅(重庆大学)
近年来,每到星期四,小红书、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上就会出现大量以疯狂星期四为主题,情节曲折离奇的梗。这些梗涵盖了游戏、生活、情感等各个方面,几乎达到万物皆可“疯狂星期四”,由此被网友戏称为“疯四”文学。
“疯狂星期四”是一场大型梗游戏狂欢。它是一个绝佳的玩梗模板:一个以反转为基本的叙述规则(以V我五十为落脚点),以及一个广泛被认知的语境(所有人都知道这套“疯狂星期四”的促销),以及在这个过程里的解构意味。
玩梗狂欢,首先得要梗本身好玩。疯狂星期四的文案无疑是有趣的,不论前面铺垫多少,最后结尾一定是“v我50”,这种突然的转折带来一种无厘头的趣味。即使是已经上过当的人,当他们再次看到这类文字时,还是愿意支持每一位当代欧亨利,并乐此不疲地进行传播。
“疯狂星期四”打造了一个广泛的圈层,并逐渐成为一种社交货币。对于年轻人来说,星期四不知道和别人聊什么的时候,“疯四”文学一定是一个不会出错的选择。喜欢“疯四”文学的人自认而然形成一个特定的群体,通过这种玩梗的聊天方式,人们获得一种相互认同的情感价值。抽象文化塑造着年轻人的个人认同、群体认同,同时出于对自己、对内部的认同感,年轻人会进一步创作,从而加强圈层内的连接。
悬疑推理、狗血爱情、明星八卦、时事热点……什么都可以成为“疯四”文学的素材,不需要肯德基提供背景,网友们已经为其创造了各式各样的故事。当广告还停留在“打造销售理念”“营造使用场景”等专业性较强的操作时,当广告语都是朗朗上口、精良简明的形式的时候,网友已经带着肯德基开辟了新的道路:不管前面是什么,最后就一句话——疯狂星期四,v我50。
这种看似简单粗暴的行为,其实是网友们温和地对现实的反叛。从时间上来讲,星期四是一个比较微妙的节点。经过前三天的高强度工作,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已达到了极限,而星期四再过一个工作日便到可以休息的周末。大家从忙碌、乏味、单一的工作中抽离出来,简单地复制、粘贴,就可以找到生活的一味调味剂。从内容上来说,结尾直白的“v我50”是对“搞钱难”这一现实压力的发泄。“搞钱”永远是年轻人永恒不变的话题,也是永不过时的压力、困境。大家发“v我50”并不是要真正地做伸手党,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嘲。
“疯狂星期四”的核心是“疯狂”,因为真正有趣的不是以反转为基础的叙述规则,而是这个过程中的解构意味。把风牛马不相及的故事加上“v我50”的后缀是疯狂,毫无预警、毫无逻辑的转折也是疯狂,“疯狂”让梗的名称和内容在气质上形成了统一。这种隐喻的形式和内容,使得其相关的所有东西的搞怪都有了合理性:在“疯狂星期四”的名义下,我胡说八道、我疯疯癫癫、我小题大做、我情绪剧烈波动、我理直气壮要钱都是合理的,因为我是在“疯狂”。这就给了身处学业或工作高压之下的年轻人一个发疯的借口,在特定的语境、特定的时刻短暂逃离现实,结构专业性的事物,用荒诞构造一场圈层狂欢。
疯狂星期四的小作文或许是烂俗的、无聊的,但在这场狂欢中,一切无聊和浅薄都是刻意为之的反抗,反抗一个充满折磨的工作日,并用这种无厘头煞有介事地发疯。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