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决斗在法国的发展历程决斗是指按照预定的规则由两个带有致命武器的人为了解决争吵或某种荣誉而进行的格斗,它是诉诸通常司法程序之外的另一种选择。——《不列颠百科全书》
决斗起源于中世纪最黑暗的野蛮时代,是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不过到了19世纪下半叶,欧洲绝大部分的国家都已经禁止了这一野蛮行为,唯独法国将决斗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决斗在法国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深受上层贵族喜爱的解决争端或挽回荣誉的途径。
决斗可以说是一种高级消费,每个决斗者参加决斗所需要的武器、车辆、服装、医生护理等都需要一笔大的支出,这对收入低下的平民来说简直是难以承担的。而且由于法国存在等级观念,贵族可以向平民提出决斗的要求,但平民没有权利向贵族提出决斗,只能诉诸神裁法,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上帝,因此决斗在贵族中普遍流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决斗逐渐走向下层平民百姓,等级区分逐渐被打破。决斗的结果大多是以流血结束,因此在近代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贵族们的世界我们不懂
法国路易十四时代之前,决斗发生频繁,一方面是由于国王也赞同通过决斗解决问题,譬如亨利二世;或是由于国王的软弱无法禁止,譬如路易十三。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决斗确实是一种解决问题而不致遭牢狱之灾的好办法。
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一个高峰,路易十四热衷于通过战争扩大法国的领土,但却反对决斗这种竞技,因为他更喜欢的是贵族及臣民把自己的鲜血流在战场上,所以他采取了一切手段来制止决斗的行为发生。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倡导理性,反对宗教的统治,人们更倾向于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不再将自己的命运完全托付给上帝。而十八世纪恰值路易十五、路易十六统治时期,他们已经没有路易十四的强大权威,无法遏制决斗的发生,再加上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社会倾向于用武力解决问题,决斗又一度兴盛起来。
到了十九世纪拿破仑统治的时候则从自身做起,通过惩罚、不予升官等各种手段自上而下地禁止军官贵族决斗。但是波旁王朝的复辟,旧贵族与新贵族的冲突使决斗又成为解决争端的手段。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决斗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为这时期议会无休止的争吵需要解决,人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社会的注意以提升自己的地位。
一直到了二十世纪初,工业革命再次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战争带来的流血在世界人民心中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决斗不再成为人们热衷追捧的习俗,反而成了一种滑稽可笑的趣事。虽然有时仍是政治家们解决政治纷争的办法,但已没有前人那种拼命的干劲,他们的理性胜过感性,更看重的是生命的价值了。
你死我活的决斗
二、决斗在法国近代长期盛行的原因决斗是一种野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它在西欧国家走向衰落并被文明抛弃的时候,在法国近代却依然很盛行,直到20世纪初期才被遗弃,这并不是偶然的:
法令法规是花瓶
决斗之所以盛行,与法令法规的无所作为息息相关,由于法令法规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为人们能够无所顾忌地进行决斗提供了契机。
早在1041年,一项“救世主休战协定”的法令就被颁布,其中规定,星期三至星期一禁止决斗。这个法令存在的漏洞不言而喻:只要不在禁止的时间里决斗,其他时间都可以决斗。
查理九世是最后一位批准司法决斗的法国君主,也是第一位下令禁止决斗的君主,他颁布的禁令是值得赞许的,但他却亲自出席了这次决斗,从而使法令成了一纸空文。
之后法国的历代封建君主虽然或多或少的制定了关于禁止决斗的法律,但多只是走走形式。
决斗能够盛行或许正如莫泊桑在为德沃男爵《手枪射手》一书作序时所写的话:“当法律无能、司法无能为力时,那么决斗就至少变得是可以理解的了。”
还有个原因是法律解决不了面子、尊严的问题,但决斗可以。它独立惩罚法律不能惩罚的事、惩罚蔑视和辱骂,这就是决斗能够得到人们青睐和社会认可的原因,也是决斗在法国近代如此盛行的原因。
查理九世是最后一位批准司法决斗的法国君主,也是第一位下令禁止决斗的君主
对荣誉的推崇
对法国人来说,荣誉相当于好的名声和一定的社会地位,有时荣誉比生命还重要。
十八世纪的凡尔赛和杜伊勒里宫,荣誉是对君主的尽责及得到君主与贵族的赞誉。国王对决斗胜利者的奖赏、决斗者对这种得到国王授予荣誉的追求推动了决斗的进行,实际上,这是一种矛盾的行为体。国王自己反对决斗,却又为胜利者颁发荣誉,无怪乎决斗禁而不止。
荣誉对一个人真的非常重要,以致于人们不允许别人做出一点有损他们荣誉的事,只要稍微碰到他们的触角,无论理由是大是小,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抛出手套给对手,期望通过决斗挽回自己的荣誉。
在中国,儿子打父亲可谓不孝,会遭天谴,但是荣誉面前,这一切都被法国人置于脑后。法国人认为:即使是父亲,如果导致儿子丧失了名誉,儿子也可以要求用决斗来洗刷耻辱,因为父亲侮辱儿子造成的伤害,已经超过了父亲给予生命的恩惠。由此看来,血缘、亲情也阻挡不了人们对荣誉的维护。
其实到底为什么决斗,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只知道那个时代人人都向往决斗,自己跟着决斗,最后自己也成为决斗的牺牲品。归根到底,当决斗成为一种时髦时,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决斗,最终都可以转化为维护自己的荣誉的行为,只不过荣誉这个词听起来更符合贵族的身份而已。
对法国人来说,荣誉相当于好的名声和一定的社会地位
女人的推动
决斗在法国能够如此长久地存在,与女人也有关系。
不论古代还是近代,西方的妇女普遍比东方的妇女更要自由,因为她们不是躲在闺房里或屋子里纺织,而是和男人一样站在历史的前沿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首先要提到就是,在法国,刚开始妇女和十三岁以下的男孩是不允许观看决斗的,因为决斗中的血腥画面会吓坏妇女与儿童。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妇女也允许去观看决斗了,且可以把象征胜利的棕榈叶送给自己喜爱的决斗者。“女粉丝”的爱慕让决斗者踌躇满志,期望决斗的胜利者最终真的是属于自己。
其次,在法国,女人甚至可以亲自参加决斗。1828年,一个年轻女孩儿和一个政府的警卫进行了一次决斗,决斗的起因是被那个殷勤的战士欺骗并抛弃了,她要通过决斗挽回自己的荣誉。这样的结果引起了更多次别的决斗,只是不再像这次一样充满怨毒。
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决斗也时有发生,其激烈程度不亚于男人之间的决斗。但是女人更多的是成为男人决斗的导火索。早期的记载有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两个男人为争夺美女海伦而进行斗争。而近代相关的最著名的例子便是普希金为了妻子而决斗致死的例子。
妇女们的谄媚和爱情可以让男人拿起武器为其决斗的例子还有很多,女人的魅力不容小觑。女人对决斗的评价是很高的,因为决斗使女人从中得到一种自我满足,特别是贵妇与骑士之间的爱情,以致于女性对那个时代充满了浪漫的向往。男人对女人的争夺引发的决斗,推动了决斗的盛行。
“女粉丝”的爱慕让决斗者踌躇满志,期望决斗的胜利者最终真的是属于自己
新闻报刊和书籍的介入
决斗之所以能够传播得如此遥远,且成为人们饭前茶后的话题,与各种新闻报刊的发展及大肆宣传是分不开的。
大革命时期,报刊迅速发展,从1788年,整个法国的60种报刊,到一年后的150种报刊,整个大革命期间法国出现的报纸刊物达1350种之多。决斗此时成为报纸的头条被人们所熟知是非常容易的事。
拿破仑帝国时期,为了使报纸更多地宣传自己的正面形象,政府将新闻报刊囊括到自己的怀抱里。尽管决斗有时会发生,消息最后也会给遏制住,以致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决斗都寻求秘密进行,其目的是为了躲避君主和警察的严厉惩罚。
但是1881年7月29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颁布的新闻自由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决斗只要发生,毫无疑问会成为报刊的一道风景。新闻报刊是人们获得社会消息的一个途径,也成为决斗者进行自我宣传的工具。决斗胜利的一方将会获得荣誉,甚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而新闻报刊在对决斗报道时无形中帮了这个忙。
1912年,王子公园发生决斗,有15名记者到场,一人写一篇报道就能使决斗这则消息广为人知,不出名简直是不可能的。一些报界记者甚至为了能写出生动的文章,还亲自参加决斗,无怪乎文章能引起共鸣。
整个大革命期间法国出现的报纸刊物达1350种之多
书籍对决斗的记载和评价也为人们更多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情感提供了一个平台。
德沃男爵在其《手枪射手》中记载了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的一桩决斗。
维克多·雨果所写诗剧之一《马利翁·德·罗摩尔》最初的题目便是《黎塞留时期的一场决斗》,它讲述的是一个爱上了王后的骁勇骑兵为了名誉打了一场被禁止的战斗,结果被当场抓获,最后被神秘而无情的红衣主教处以死刑。这是两个世纪以前具有震惊意义的事件,但在雨果的笔下,决斗的情节变得富有浪漫色彩。
阿道夫·塔维尼耶所写的著作《决斗艺术》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广为流传,更是加深了人们对决斗的认识。
维克多·雨果所写诗剧之一《马利翁·德·罗摩尔》最初的题目便是《黎塞留时期的一场决斗》
三、结语其实,无论人们用什么借口对决斗进行维护,决斗还是一种愚昧野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决斗的结果要么重归于好,要么一方受伤一方胜利,要么两败俱伤。最终的结果无论是哪一种,它表现出来的都是人性的粗鲁野蛮,会给双方的家庭带来痛苦,法国历史上为决斗而失去生命的人已经不计其数。
不过,尽管决斗带来的更多是不愉快,但决斗的存在为我们了解法国人的性格和法国文化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也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决斗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我们虽不能抹去其在历史上邪恶的一面,但是我们可以从现代文明的角度去抵制它,从理性的思维去认识它,使其不再给人类带来危害。
最终的结果无论是哪一种,决斗表现出来的都是人性的粗鲁野蛮
更多精彩请点击“关注”,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敬请留言,必定认真回复!
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