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器材 | 把4/3镜头转接到全画幅相机

玩转器材 | 把4/3镜头转接到全画幅相机

首页休闲益智炫光俄罗斯方块2更新时间:2024-08-01

玩转器材,想象不到的另类玩法,各色器材组装,让摄影器材成为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期玩主、无忌泡菜——与食俱进,在论坛大佬cheji的启发下,尝试着挑战一下大4/3系统的光学真正实力,方法非常简单粗暴,把大4/3镜头转接到全画幅系统!你没有看错,这是4/3系统历史上最无聊最疯狂的测试之一,小像场镜头跨级挑战大画幅,到底是定海神针还是小小竹排江中游?结果令人相当震惊。

编辑 / 黑眼圈

头衔:资深泡菜

注册时间:2009年6月4日

帖子数:15408

泡网分:36.203

重要提示:以下测试内容含有大量实战实拍,古今中外全网仅见。转接有风险,模仿需谨慎。

先说一下转接需要用到的器材。这里我是用了两个转接环叠加,一个4/3转M4/3,再接一个M4/3转E口。机身就是白菜价格的Sony a7一代,毫无疑问是现在最具性价比的数码后背。这里有几个点需要注意:没有转接M4/3镜头到全画幅需求的可以直接选择4/3转E口的环,结构更稳定;这里用到的4/3转M4/3口环需要选择纯机械结构的,电子环触点部分对成像圈有严重的遮挡;M4/3转E口只有2mm的转接量,精度要求极高,市面上几十元的便宜货都不能用。由于大小4/3镜头一律是电子光圈控制与AF,类似转接断电后无法调焦和调整光圈。

奥林巴斯的大4/3系统在诞生的时代是具有一定革命性突破的(冷知识:大4/3系统是历史上第一个专门为数码摄影设计的影像系统),垂直入射就是一个很玄的概念。所谓垂直入射,就是像方远心光学设计,使出瞳光路尽量垂直于传感器,从而解决当时数码摄影面临的一系列像差问题(边角素质低下、失光、红移等等),至于奥巴实现垂直入射的方法,就是非常简单粗暴的扩大镜头的成像圈,以牺牲体积重量的代价,不惜工本打造了一批Zuiko Digital光学怪兽。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大4/3系统成为奥巴墓志铭上重重的一笔,也成为奥粉在多年之后可以一窥奥巴当年雄心壮志的最佳途径。

测试实拍非常蛋疼,你要首先把大4/3镜头转接到M4/3机身上,完成AF后直接断电摘下镜头(如果要调整光圈还要同时按住景深预览按键),转接到E口机身后通过微调前后机位加放大确认合焦。都说定焦挂机是“变焦靠走”,咱这就是“对焦靠走”了!

开胃菜上来就是最强的,ZD150/2.0。结果令人震惊,这完全就是一只全画幅的镜头……150mmF/2.0非常罕见的规格,奥巴只用了中心1/4面积的成像圈,素质只可以用惊为天人来形容。所以说奥巴小画幅镜头小像场不值得的人可以稍微收敛收敛了,起码有些镜头不能被这样批评。

下面也是个狠货。大4/3系统的王者,ZD300/2.8。结果同样的令人震惊,这同样是一只全画幅的300/2.8……边缘略微失光和切光斑的原因是奥巴在后卡口镜片处加了一块挡板,把成像圈大小做了一定限制。

下面这只更是可以用神奇来形容,ZD50/2微距。基本算是可以覆盖全画幅成像圈,轻微暗角。作为史上结构最复杂的50mm定焦镜头之一,50微在大4/3系统中的地位毋庸置疑,0.5倍物理放大率,可微距可人像,一直有“穷人的银环镜”之称(奥巴顶级镜头有银圈装饰)。个人体会这只50微除了焦外轴向色差略大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缺点,现在的全新品只要一千元左右。明珠暗投,殊为可惜。

松下Leica的D头也是大4/3顶级镜头阵营里的一支重要力量。D25/1.4拥有系统罕见的1.4大光圈,松下没有奥巴垂直入射的疯狂执念,成像圈可以说够用就好。

切换到apsc模式,暗角消失。这样的像场冗余度也可以了。大奶名不虚传。

定焦镜头的表现可谓惊艳无比,下面看看变焦镜头。首先是ZD90-250/2.8。作为一支2.8光圈的等效180-500mm的变焦镜头,做大像场的难度呈几何倍数上升,做到这样的像场覆盖,奥巴当年可谓丧心病狂!

切换到Apsc模式,90mm端和250mm端,完全可用的程度。等效135mm-375mm的2.8光圈变焦镜头,也很具有特色。这里有个有意思的思考点:大4/3镜头转接到全幅,景深表现是否会发生改变?

下面出场的是ZD35-100/2.0。等效70-200焦段是各大影像系统牛头辈出的看家规格,ZD35-100作为第一支2.0光圈的小画幅镜头同样具有骄傲的资本,也许这就是魔王镜魔力的秘密。

切换到Apsc模式,同样的是完全可用的程度,全无暗角,视角等效53-150mm。回答前面的问题:4/3镜头转接到全幅景深是否会改变?答案是不会,景深是一个镜头的物理规格,同样拍摄距离,同样光圈,不管在什么系统上,景深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但是,因为转接到全幅后,视角扩大了,相应地同样的拍摄构图,同样的拍摄主体大小,全幅用4/3镜头的拍摄距离要相应的前移,这样就极大改变了最终图像的景深,同一只镜头,转接到全幅相比在4/3画幅上,景深会变得更浅。

下面是个有意思的镜头,ZD7-14/4.0。7mm端实际成像圈要大很多的,被遮光罩遮挡成了方块的像场。14mm端几乎可以覆盖全幅传感器,作为一支变焦,可谓非常惊人。4/3规格素有赚长焦输广角的说法,高素质广角镜头在这个系统上实现的难度大得难以想象。ZD 7-14是大4/3镜头群里技术含量最高最难实现的镜头规格,作为当时世界上第一支最广等效视角14mm的恒定光圈超广角变焦,只可以用工程奇迹来形容。

还是切换到Apsc画幅。有意思的结果出现了,7mm端同样被遮光罩遮挡,大概变焦到8mm,遮挡消失。此时等效视角比原生4/3画幅扩大了很多,达到了12mm。超广角即便是少1mm,视角改变也非常明显,大家可以对照上面14mm视角来看一看。

最后是奥巴大4/3系统顶级镜头的收官之作,ZD14-35/2.0。这个镜头像场大小连续变化,25mm端最大,35mm端最小。2.0大光圈的2.5倍标准变焦,要遵循垂直入射设计理念的难度可以想象。奥巴可谓倾尽全力了。

切换到Apsc模式看一看。分别是14mm、25mm、35mm。有暗角,裁剪成4:3画幅比例可用。需要说明的是类似转接是无法对焦的,哪怕是手动。只有三个奥巴SWD对焦马达驱动的镜头可以实现断电下的全时手动对焦:14-35、12-60和50-200二代。所以说手里有这三只镜头的同学,拿来转接到Apsc画幅上拍视频是有一定使用价值的?

松下天涯镜14-150/3.5-5.6,直接看Apsc模式。

下面放几个彩蛋。

M4/3镜头手里已经不多了,也转接到全幅玩一玩。这是MZD12/2.0。好家伙,这货就是个小鱼眼,边缘的桶形畸变完全靠机身数码修正,实际视角远远大于在M4/3机身上的等效24mm。

30微转接到全画幅和Apsc。

福伦达原厂有做过M4/3转E卡口的转接环,天价。这是17.5和42.5两只0.95光圈在Apsc系统上的表现,裁成4:3或者16:9都可用,由于是纯手动对焦和调光圈,视频或拍照都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等效视角分别是30mm和65mm左右,等效景深f/1.4。

纸上谈兵到此为止。下面进入实战。

因为对焦方式太蛋疼,转接大4/3镜头的实战拍摄估计是全网首见。先上150/2小胖子的。部分转接出现的暗角是因为使用了4/3转M4/3的电子环。

150mmf/2.0的罕见规格,惊人的全开光圈素质。可惜奥林巴斯直到放弃这系统,也没有开发出一台配得上这个镜头的机身。

未经任何裁剪。换了机械转接环,全开光圈完全没任何暗角。远处背景焦外略有旋焦,82mm口径已经是类似规格体积重量与素质平衡的极限。

这个开了Apsc模式。

同样的构图,景深更浅,拍全身人像相当于在M4/3系统上四分之三身人像的景深表现,构图更加从容不迫。大家可以把这货想象成M4/3上的75mm/0.95就是了。

下面是50微。

50mm的1:2小微距镜头,日常挂机拍个小东西很舒适。转接后可以用一些方法进行手动对焦,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

加了EX-25近摄接圈后可以得到1:1的放大率。

微距无弱旅,收一收光圈,分辨率感人。

奥林巴斯从大4/3时代至今,一直坚持以20/60线对作为镜头设计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全画幅系统普遍采用的10/30线对的2倍。我这个转接也非常有意思,a7R是3600万像素传感器,裁到1/4面积正好是900万像素,与大4/3初代机身的像素密度基本一致。记得奥巴当年说过,这些镜头是以满足2000万像素传感器使用为设计目标的,换算成全画幅,也就是8000万像素。现在各家出的最新型号的镜头,Sony的明日之镜G大师,尼康Z口的S-line等等,都号称可以满足未来的一亿像素高密度传感器,奥林巴斯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这样做了,这属于一次性把牙膏挤爆的行为。

好用的小微距。固定到最近对焦距离,前后移动机身即可完成对焦。

加了大4/3的RF-11环闪。

下面是ZD7-14转接到全画幅。先来看一看转接后视角的变化,上面是7mm端M4/3拍摄,下图是7mm端Apsc模式拍摄,裁掉遮光罩遮挡,大致是8mm左右,等效差不多有12-13mm。超广角差1mm,视角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14mm端的像场差不多可以覆盖全画幅,边角失光比较明显,裁成4:3画幅后可用。a7r转接裁剪后还有3000万像素可用。

切换到Apsc模式偷焦距,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宽广视角。

4.0光圈的超广角,根本不需要自动对焦了,直接就是超焦距。ZD 7-14在光学上唯一的短板是镀膜比较一般,灯泡头容易受到侧向杂光的干扰出现严重的眩光鬼影。转接全幅后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因为外变焦设计,镜头焦距在14mm处前组镜片缩进最深,可以有效的避免眩光的出现。对于转接后的画质,我只能说,为这个镜头配一个更大画幅的数码后背是很值得的,奥巴常年不换新底,咱们自己换。

ZD35-100魔王镜。100mm端,完美覆盖Apsc画幅。

用全画幅模式有暗角,裁成4:3后是这样的,还要多裁一些,尽量把成像圈用尽。

ZD35-100不是150/2那种看上去一眼非常锐利的表现,以成像的味道见长。现在的镜头都追求堆料跑分,同质化严重,从玩味的角度来看,似乎不如老镜头的一镜一格。

下面是一些M4/3镜头转接到a7的测试。

这是MZD12/2.0。惨烈无比的桶形畸变只能后期修正,裁剪后视角比原生卡口的等效24mm要广一些。

只能用相机的Apsc模式拍摄。这个转接玩一玩还是可以的,修正畸变加裁剪后大致是21mm左右的小广角,光圈固定在4.0,不用对焦随手就拍了。

福伦达17.5/0.95。纯机械手动镜头,手动调节光圈,可玩性不错。成像圈基本可以覆盖apsc,有暗角,裁成4:3可用。

福伦达17.5/0.95,用apsc模式,裁掉一点暗角,差不多有30mm左右的等效视角。

景深大概等效F/1.6。

把福伦达42.5/0.95转接到全幅看看。基本可以覆盖Apsc画幅,视角等效65mm,景深等效f/1.4。

扫个街挺好使。

终极转接挑战。奥巴328转接到全画幅,强悍无比的画质,焦内焦外可以说毫无缺点。

长焦镜头,口径就是正义,焦距就是真理。


作者 | 与食俱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