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除草剂的5种“选择性”原理,使除草简便省时省工,经济有效

掌握除草剂的5种“选择性”原理,使除草简便省时省工,经济有效

首页休闲益智硝基漂移更新时间:2024-04-29

除草剂的使用,始于1932年地乐酚和二硝酚的发现,但这2款除草剂都是人工合成除草剂。

图片01):水稻秧苗返青活棵以后,使用的土壤封闭式除草效果

随后,人们发现了激素性除草剂“2,4滴丁酯”用于作物苗后除草试验,开创了作物苗后除草新纪元。

1958年人们又研发上市了“敌草快”“溴苯腈”和“草甘膦”等非选择性除草剂,使除草剂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目前,在国内农资消费总量上,除草剂的占比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虫剂和*菌剂。可见除草剂在农业生产的作用与地位。

但是,由于除草剂是一种特殊的农资消费品,种类多理化特征各有不同,在使用技术上有“特定”的要求,使用不当会出现除草“药害”或降低除草剂的使用效果。

图片02):水稻秧苗营养生长旺盛期,可以使用苄嘧磺隆吡嘧磺隆进行苗后除草

基于此,本期图文清江鹤将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除草剂选择性原理的相关知识,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位差选择”是很多土壤封闭性除草剂的重要选择原理:

“位差选择”是利用作物和杂草的种子或根系在土壤中的位置不同,施用除草剂以后,使杂草种子或作物根系接触除草剂,而作物种子或根系不接触药剂,这样就可以*死作物地块中的杂草而保护作物。

比如酰胺类除草剂中的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敌草胺(萘丙酰草胺),均三氮苯类除草剂中的莠去津(阿特拉津),西玛津(西玛嗪),氰草净(特丁津)等除草剂都是利用“位差选择”原理的典型除草剂。

图片03):水稻秧苗苗后除草的效果

还有如磺酰脲类除草剂中的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嘧苯胺磺隆,乙氧嘧磺隆,四唑嘧磺隆,醚磺隆,氟吡磺隆等除草剂,在作为水稻秧苗返青活棵后“拌毒土”的土壤封闭式除草,也是这些除草剂利用“位差选择”原理的典范。

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出土的时间差异来进行除草的称为“时差选择”原理:

“时差选择”原理就是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出土时间不同来进行安全除草的除草方式,称除草剂的“时差选择”原理。

图片04):瓜地与植株同期生长发育的杂草

最简单的最为常见的除草剂“时差选择”原理的除草方式,如马铃薯播种以后出芽前的杂草处,玉米直播以后出苗以前的土壤杂草处理,黄连种子播种覆土以后,在未出苗前作苗床上的杂草处理,以及部分中药材播种覆土以后,在幼苗植株没有出土前的苗床上杂草处理等等,都是利用除草剂的“位差选择”原理。

杂草出土而目标作物没有出土,杂草与目标作在出土时间上的差异就是除草剂“位差选择”的重要依据。

图片05):果园除草要防止药剂漂移

比如马铃薯播种以后杂草没有出土前,若马铃薯地块中有己出土的杂草,可以选择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每亩200毫升与9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120毫升兑水60市斤~90市斤清水,作杂草茎叶处理,即可防除马铃薯地块中的杂草而马铃薯“安然无恙”。

利用植物外观形态上的差异来进行的除草称为杂草“形态选择”的除草原理:

不同植物在外观形态上的差异,在接受除草药剂的剂量是有差异的,在使用除草剂时是可以加以利用的。

比如溴苯腈对阔叶杂草高效却对叶片狭小较窄的禾本科作物小麦和玉米较安全。

图片06):水稻秧苗苗后除草剂的使用

再如油松湿地松等松树苗圃中使用草甘膦,森草净等除草剂,就是充分利用松树的针状叶受药面积较小,以至于药剂对松树安全而对杂草有效(除草)的“形态选择”。

利用不同植物对除草剂吸收及其在体内运转的差别来进行杂草防除的称为“生理选择”原理:

“生理选择”原理的核心就是不同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及其除草药剂在杂草和植物体内运转的差异性,导致杂草受药后“中 毒”而死棵,而作物却可以分解代谢此类除草药剂而相对安全。

最典型的除草剂如激素类除草剂2,4滴丁酯乳油和2甲4氯钠盐水剂用于水稻田苗后防除田间的阔叶杂草(如矮慈菇,鸭舌草等)及莎草科杂草(如三棱草等)。

图片07):水稻地块旁边的杂草

又比如“敌稗”“吡嘧磺隆”“芐嘧磺隆”等除草剂,水稻秧苗植株可以分解代谢此类药剂,因而对水稻植株相对安全。而稗草等杂草却不可以分解代谢此类除草剂,所以会“中 毒”渐次枯萎死棵,而达到除草剂目的。

利用作物与杂草的促酶反应来进行的杂草防除称为除草剂的“生化选择”原理:

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造成的除草选择性,即为除草剂的“生化选择”原理。

这种生化选择性原理主要是“酶促反应”,亦即作物在吸收除草剂以后,药剂可以在植物体内进行氧化与还原反应,使除草剂药效丧失活性。

图片08):花卉种植过程中的土壤封闭式除草

而杂草在吸收这种除草剂药液以后,不能产生“氧化与还原”反应而发生“中 毒”逐渐枯萎变黄死棵,达到除草目的。

比如二苯醚类除草剂和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多进行这种反应。

“二苯醚类除草剂”始于1950年漂亮国研发上市的“除 草 醚”,至目前至少有20多个二苯醚类除草剂。但因为高残留问题等原因,“除草 醚”己作退市处理。

图片09):果园除草时要防止药液发生飘移

目前农资市场上销售的“二苯醚类除草剂”品种,主要有“乙氧氟草醚”(商品名称“果尔”“割地草”“乙氧醚”,可以用于黄连苗后除草)和“乙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可以用于豆类作物苗后除草)“三氟羧草醚”等品种。

“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基本上都是土壤处理剂。“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的开发利用始于1960年“氟乐灵”的发现。

至目前为止,已有氟乐灵,二甲戊乐灵和地乐胺等多个品种用于豆科茄科葫芦科等农作物的田间除草。

图片10):田间苗后除草效果

结束语:除草剂的“选择性”在实际的生产中,有时不只是一种,往往是多种除草“选择性”的叠加。随着时间推移和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村直接从事农业种植和生产的劳动力愈来愈少,高效便捷,经济有效的除草方式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青睐。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对各种除草剂的品性类别,理化特征,应用技术要点等有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使之除草效应最大化,而副作用最小化,规避各种除草风险的发生。

图片11):果园使用除草剂要防止药液飘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