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铺的特殊规矩:总督衙门送来的箱子,不用验看直接付银200两

当铺的特殊规矩:总督衙门送来的箱子,不用验看直接付银200两

首页休闲益智虚拟当铺掌柜人生更新时间:2024-05-11
晚清一位大臣的临终遗嘱,堪与《出师表》《陈情表》齐名

论文采斐然、说理透彻、情真意切、正气凛然,读起来令人由衷感动,古文里莫过于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出师表》是两朝老臣的一片忠诚谋国、鞠躬尽瘁之心,《陈情表》是一个孙子感恩祖母、必思报效的孝顺之情,所以就有了“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说法。

两篇彪炳史册的文章作者诸葛亮和李密都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人,处于同一个时代。时光到了清朝晚期的时候,山河破碎、风雨飘零。虽说这是个凄凉的时代,但已经日薄西山的清朝朝廷里,就出现了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样的国家柱石,他们虽最终没有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但他们的才干、人品和业绩,也如同暗夜里的星星,璀璨而明亮。

张之洞生于公元1837年,字孝达,号香涛,因为他曾经长期担任或署理两广、湖广、两江总督,加之为人才干敏捷、德高望重,所以熟悉的人都非常尊敬地称呼他为“香帅”。

公元1909年,身为朝廷重臣的张之洞已经72岁,已是风烛残年,即将油尽灯枯。临终之际,他给子孙们留下了这样一份遗嘱(分段加黑部分为原文):

原文: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平生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

大意:人总是要死的,你们不要过于悲伤。我平生所学的学问、理念很多,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不过只有十分之四至五,但幸运的是,我一生的心术是博大、中和、尽善和正直的。

原文: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屋不曾增加一间,田地不曾添加一亩,可以无愧于祖宗。

点评:张之洞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学而优则仕的读书人,所以骨子里非常重视宗亲和家风。这样一个传统的读书人,可能会对朝廷如何评价自己、社会如何议论自己、历史如何定位自己看得淡然一些,但一定会视“愧对先人,无颜面对祖宗”为莫大的耻辱。所以张之洞在简要说完自己的勤政之后,就立即表明自己的廉洁。

奉行“修齐治平”人生模型的传统读书人,在进入仕途以后,往往会把廉洁自守作为做官的第一准则和第一官德,而政绩、功业则会退而居其次。所以,明代孝宗弘治年间就曾经流传一段话:“吏不服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是故公生明,廉生威”,这段话也被后世尊为“官箴”。在严格约束自己、努力“修行”官德的人看来,贪墨是极大的罪恶,是对自身乃至灵魂的污染和亵渎,是有辱家风,愧对祖先,遗祸后世子孙的恶德。

原文:望你们勿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点评:在高度概括地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得失之后,接下来的这段话是训诫自己的子孙的。张之洞要求自己的子孙不要忘记国家的恩情,不要败坏和辱没传世的家风,能够明白并分别出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不要因为争夺财产而伤了兄弟和气,更不要因为蝇头小利的争夺而甘做品德低下、行止恶劣的人。

张之洞少年的时候就很有才华,16岁就中了顺天府的解元,27岁的时候中了进士,探花及第。进入仕途之后,张之洞既是耿介倔强的清流派领袖,又是力求革新,大力发展新科技、新教育、新工业的洋务运动主要推动者,带头创办了自强学院(今天的武汉大学前身)等6所新学堂,建起了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等冶金和兵工企业。

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面对大沽炮台失守的危局,张之洞联合两江总督刘坤,与驻上海的各国领事馆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局面,减少了战争损失。张之洞擅长诗文,精通儒学和经学,亲自编纂过《輶轩语》和《书目答问》二书。学问深厚而不泥古迂腐,在政治上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努力推动技术革新和社会改良的务实派。

张之洞前面的这份遗嘱里,他最引以为傲和反复强调的就是自己的廉洁。一个为官40多年,历任巡抚、总督的高级官吏,又处在一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政治生态之下,经手的建办学堂、工厂等差事又是一个个“肥得流油”的美差,却从不以权谋私、公权私用、化公为私,自己不贪图享乐,也不为子孙谋产业,竟然做到了数十年房产、田亩丝毫不增加,大有“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的高洁与雅操。

诸葛亮的《出师表》体现了一个臣子的“忠”字,李密的《陈情表》表露了一个子孙的“孝”字,而张之洞短短一段遗嘱,却千叮万嘱了一个“廉”字。虽然从体量上张之洞的这段文字显得简短了太多,但从其人文价值和道德含量上,却是大可与《出师表》、《陈情表》齐名的千古名篇。

但这绝不是张之洞的自我标榜和吹嘘,在“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张之洞就是以道德操守而成为个中翘楚的。当年武汉的最大的当铺“维新当铺”就曾经立过一条非常特殊的规矩:凡是总督衙门送过来的箱子,不要开箱验看,立即兑付白银200两。

当铺是以赚取利润为生的,为了抵御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任何一家当铺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行业规矩。在旧时代,行规大于天,不论你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在行规面前一律平等。按说,任何一个人拿东西来典当,当铺的朝奉都会运用“法眼”,对典当物品进行估值,然后按照估值的四成至多一半支付银钱。

但“维新当铺”却自己坏了自己的规矩,对总督衙门来的典当物品连开箱验看、估值折价的关键环节都免了。这不但意味着要承担不可预知的风险,更会被同行所不齿甚至仇恨。“维新当铺”为什么会如此自我“折磨”?因为,总督府衙门送来典当的箱子,一定是总督张之洞送过来的。但“坏”了老规矩,立了特殊规矩,却并非因为张之洞是总督大老爷。

张之洞为官清廉,除了朝廷俸禄之外毫无“外快”等灰色收入。但毕竟家口大人丁多,日常开支繁多,再加上毕竟身居高官,人来人往的接待总是要有的,一个封疆大吏的体面还是要顾全的。于是,他那点“固定工资”常常入不敷出,难以应付。到了捉襟见肘、用度艰难的时候,张之洞就让下人们整理一些家里的衣物、字画、书籍等,装在一口箱子里,送到“维新当铺”去典当了。

一来二去,当铺的掌柜得知这是总督张之洞大人的典当,可能是出于对一个清官廉吏的尊敬或支持,也可能是出于信任,当铺就立了一条特殊规矩,凡是总督衙门送来的箱子,不用验看,不管里面的物品值不值200两银子,均立即支付。张之洞也没有辜负当铺的信任,翌年开春之际,朝廷拨付的俸禄银子到位后,张之洞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立即拿出银子,去当铺赎回箱子。

张之洞去世之后,没有留下什么遗产,甚至操办丧事的开支都悬在了空中。张之洞的门人、下属、亲友都熟悉张之洞的清廉和家底,所以在送礼金的时候就努力略微厚重一点。不过也不是很多,东拼西凑下来也就勉强一万多两白银。等到丧事办完,这笔钱也没有剩余多少,基本应付了丧葬费用。

正因为一生清廉自守,把一个“廉”字做到了极致,所以张之洞在临终遗嘱里才会坦然而自信地说:“可以无愧祖宗”。

(观点与视角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本自媒体号并参与讨论;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