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带着依一和媳妇儿去逛商场,这是一个难题。兵合一处吧,她们爱的都不同,谁也不愿意在自己试衣服的时候无聊的等着对方;兵分两路吧,也不行,互相还都需要有个伴儿,试衣服的时候旁边的有人搭个腔,"这衣服穿着漂亮......"。
谁成想一个灭火器,解救了我。刚到商场,我看到商场门口灭火器,本来是想给依一讲解一下灭火器的知识,突然灵机一动计上心头。"依一,我们来玩个游戏?",依一立刻兴奋了起来"玩啥?咋玩?","我们来比赛找灭火器的游戏,找到一个得10分,比谁分高",立刻成交。
游戏就这样愉快的开始了,3个小时的逛吃逛,依一小麻雀似的,时刻保持警惕,观察四周,后来我们又加入了发现消防栓得30分,在远离妈妈时,找到妈妈的100分,这不但增加了计算难度,又加入了"选择策略"。最终,依一以440分赢得比赛欢欣雀跃,从媳妇儿跟我悄悄溜过的眼神对视,我读出一个肯定,我赢了。
思考:
搭建"好奇心"和"任务"之间的桥梁
一个小目标如此重要,孩子上了小学就不能像幼儿园一样"看看这,摸摸那",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探索世界,肆意挥洒自己的好奇心。难道就要把孩子的好奇心关到教育的笼子里吗?当然不是。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管理好好奇心,而设置一个小目标的就是巧妙的搭建"好奇心"和"任务"之间的桥梁。
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目标不遥远。第二,结果可视化;第三,奖励系统;第四,难度适中。
目标不遥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伟人的惊人之语,但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就太遥远,其实,目标无所谓高大,哪怕是为了"同桌的小伙伴崇拜的眼神",只要能够触发行动,都是成功的"搭桥"。
结果可视化。孩子看不到的东西就很难去追逐,为什么有时孩子不愿意学习,因为学习的成果来的太模糊,谁知道学好语文,会对有什么效果。但是,即使做一个简单的可视化,他时刻知道自己的识字量,每天看着数字在增加,也会产生学习的动力。
奖励系统。一提奖励,家长们自然联想到"物质激励"。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一个确认的眼神,一句认真的鼓励,都算是奖励,"能够提升孩子自我价值"的才是最高效的奖励系统。比如,设计一个"识字达人",每周公布识字量,有个小仪式,适当辅助一些物质奖励来增光添彩,但绝绝不能喧宾夺主。
难度适中。任务太简单,会变得"无聊"。需要家长们根据孩子完成任务的情况,调整任务难度,常用的方法是"增加难度"和"调整规则",比如十分钟学5个字变成学8个字,或者是不但需要认识字形,还用一句话把5个字合理的串起来。任务太难,会变得"崩溃"。一个很难的任务,家长就要帮助拆解成可执行的小任务,比如背诵一篇文章可以变成背诵8个小段落。总之,难度设置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翘翘脚可以够的到",难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