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辅导作业父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
每次女儿点点的家庭作业时分,就是海淀杨帆家的破防时刻。点点的作业主要由杨帆妻子辅导,杨帆负责家务,当他吭哧吭哧做家务时,不时就会听到女儿和妻子因学习导致的争吵——“两个女人都很爱对方,但是都很暴躁,也都很委屈,声音歇斯底里,一个在咆哮,一个在哭泣。”
时间久了,杨帆大致掌握了母女俩争吵的规律:
辅导的第一阶段,是你情我愿,孩子愿意让妈妈辅导。接下来是矛盾阶段,妻子会问女儿:为什么这个题你不会?接着话题会被延伸到孩子的学习态度上:你是不是没有认真学?后来,妻子会自我怀疑:为什么孩子是这样?为什么她不能像我一些?
这样的怀疑酝酿到最后一刻,就是火山大爆发。
杨帆记得,有一次是假期半夜12点多,妻子发现女儿的网课作业没做对,把女儿连夜叫醒做作业,女儿大哭。
杨帆心疼女儿,“孩子确实有认真在听,但是确实没有记住。她不是因为不会做题着急、害怕和委屈,而是因为妈妈对她的情绪宣泄觉得委屈。”
当母女矛盾爆发,他会充当中立的调停者。他理解女儿,也理解妻子。听到女儿哭得伤心,他会等妻子从女儿房间出来,再去抱抱女儿,适当安慰。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样棘手的场景,都是无数个“恨铁不成钢”的家庭的噩梦。有家长倒苦水说,守着孩子做作业,是亲子关系最大的“*手”。
但现在,一种新的可能性正在发生。因辅导作业恶化的亲子关系,或许可以迎来转机。
鸡娃,爱与复仇的迷宫
女儿刚出生的时候,杨帆和妻子其实只有一个朴素的心愿——希望她健康快乐。
但是不知不觉间,杨帆感觉自己家发展成了鸡娃的典型。
他工作和生活所在的北京市海淀区,以优质教育资源和激烈的竞争闻名全国,他和妻子都是硕士学历。如今,他们的女儿点点8岁,在海淀的一个小学读二年级。
从点点很小的时候开始,杨帆和妻子就给她陆续报了市面上所有能报的兴趣班,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小学之前,光是兴趣班点点就上过很多,先后学过跆拳道、乐高机器人、美术等;到现在,点点每周一到周五,有三个晚上要学数学、英语和跆拳道,每个周末则要学舞蹈、语文、英语……上这些课,一年的学费超过10万元。
刚开始为女儿报跆拳道时,夫妻俩是想培养孩子的气质,让她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但玩着玩着,事情就不受控制了——他们开始希望女儿去考级别,“一卷,就偏离了自己的初心”。
为了提高效率,杨帆和妻子为点点制定了详尽的生活作息表,时间安排精确到半小时。
平日里,点点的一天是这样的:早晨7:30起床,8:00到学校上课,下午3:30下课,在学校上延时课到4:30,5:00回家,5:20开始写作业,之后是背古诗、练阅读、跳绳、压腿时间,在晚上9:30到10:00之间睡觉。如果晚上有网课或跆拳道,时间还会往后顺延。
一天里,点点能玩耍的时间,只有下午4:30到5:00的短短半小时放学回家路上的时间。
对于这样的紧张节奏,杨帆能感觉到,女儿时常是痛苦的。“哎呀,又是学习,又是学习。”她会对杨帆这样抱怨。
他也会感慨,自己小时候,是在玩耍中挤出时间来学习,现在的孩子,则是在学习中挤出时间来玩耍。他记得,自己小时候,有很多时间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他们可以去大自然里放飞自我,可以清晰感知每天的旭日、当空烈日和夕阳。他们也可以去看自己想看的书,可以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而现在的孩子,每天都被学习占满了,“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目前儿童心理学的主流观点认为,当孩子被要求完全按照家长的计划和目标来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学习就不再以愉悦自己为主了。这个时候,孩子可能因压力出现厌学情绪。孩子的人格和情感发育,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如果一个妈妈爱她的孩子,她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于是她对孩子管教得很严格,只要孩子做错了事情,都会给孩子严厉的惩罚……爱就变成一种控制,被爱的人必须听我的,否则就要被惩罚。”临床心理学博士严和来在自己的书《拉康十讲》中这样写道,他是首批学习法国精神分析师拉康理论的中国精神分析师之一——拉康学派强调,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主体。
“很多家长会把自己的遗憾和期待全部放在孩子身上,以自以为是的方式。实际上,孩子是不应该去承载这些的。”儿童心理咨询师许静之说。
她观察发现,把娃带得比较好的家长,往往有很清晰的自我认知,个人成长水平很高。他们会接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就是会有很多不足,与此同时,他们也知道,自己也有很多优点。他们会认为,平凡的人生也有意义,也是值得一过的。
“如果一个人不把人生价值放在外物之上,他/她就会变得很松弛。只有对自己这样,他们才能对孩子也这样。”
当妈妈成为“甩手掌柜”
李文娟家在北京昌平区,儿子8岁,读二年级。在儿子班级的家长群里,李文娟看到了太多焦虑的妈妈,但她觉得自己不在此列——她从小到大就不是一个焦虑的人,平时很喜欢笑,和人聊天,聊着聊着就乐了。在择偶的时候,她看重丈夫的,不是他的薪酬和工作,而是“这个人是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
对于孩子,也是如此。她不期望孩子考上清华北大,或者在奥数竞赛中拿第一,夫妻俩对孩子的要求是“成绩在中上水平就可以了”。
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热爱生活、全面发展,未来能找到一份工作,在社会上立足,就可以了。”
一次,同事问李文娟,给孩子报了什么课外辅导班。
“我说没报,她都惊呆了。”李文娟说。
2023年,听说市面上的“学习机”可以促进孩子自主学习,李文娟打算进一步做个“甩手掌柜”。在网上做了充足的功课后,她买回家一台学而思学习机。
开始是将信将疑的,但渐渐她发现,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很多繁琐劳动,完全可以“外包”给这种有AI技术加持的学习机。
以“数学·随时问”功能为例。在李文娟并不擅长的数学方面,如果孩子遇到了自己不会的题,可以把试卷或练习册放在学习机屏幕下,用它自带的摄像头扫一扫,屏幕上就会清晰出现这道题的解答思路,甚至是老师真人教学的视频——孩子解不出来、家长讲不清楚的困局,顷刻间被化解了。
“在作业辅导场景中,数学题答疑一直是家长的核心痛点。随着AI技术的突破,学而思重点研发了九章大模型,集中强化解题和讲题能力,数学答疑的覆盖度和准确率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学而思智能工具产品负责人李通说。
这款学习机还有一个叫“智慧眼”的功能,也用到了AI技术。如果孩子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或英文单词,把书或作业本放在学习机屏幕下,用手指一点,学习机的屏幕上就会出现其读音、中文翻译和详细解释。“我们重点优化了端侧多模态技术,将识别算法跑在设备本地,做到了远超行业水平的字词查询响应速度。”李通说。
李文娟最喜欢的,是学习机还自带AI批改功能。在她看来,这是把家长从辅导孩子做作业的痛苦中解放出来的“绝招”。
儿子读一年级的时候要做数学口算练习题,有时做100道题,她得一道一道去检查,一不小心,自己也会算错。现在有了学习机,把作业本放在摄像头下扫描一下,答案正确与否就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了,“准确率很高,错的题还会带讲解,速度很快”。
语文和英语也是如此。写完一篇作文,AI可以给孩子打分,标注错别字、病句,圈出好词好句,对文章结构进行点评,还可以对作文进行一键润色。“英语作文批改,我们和剑桥官方英语考试KET、PET合作,AI按照官方标准打分,从而帮助孩子有针对性地备考。”李通说。
从前,李文娟会按照老师要求,守着孩子背课文,现在孩子可以对着学习机背课文——学习机屏幕上会出现提示和大量空白,背对了,这些空白就会被填上。这样她就不用守着孩子一遍一遍背了。
加大放养力度之后,李文娟发现,儿子的学习主动性反而增加了——学习机有家长端,在手机APP上,她能直接看到儿子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和与学习效果有关的数据。以前的周一到周五,她每天会抽40-50分钟辅导孩子做作业,周末花的时间更多。现在的周一到周五,如果发现当天儿子没做错题,她就完全不管了,只需要在周末和儿子一起复盘就行。
她还会反复提醒儿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爸爸妈妈的事情。“鸡娃一天,效果不如他自己主动去学2个小时好。”她说。
本来她原计划孩子成绩在中等水平就好,现在,儿子的考试成绩是全班前几名。李文娟发现,家长不鸡娃的时候,孩子的学习效果反而挺好的,“学习机强化了他的这个观念——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
“很多孩子的厌学情绪是可以调整好的”对于每个来到自己这里的孩子,儿童心理咨询师许静之都会问这样的问题:“别人想让你做这件事,那你自己想做这件事吗?”
学习,就是“这件事”之一。
在许静之看来,学习是一个人生来就有的本能。一个孩子在来到这个世界后就会对外部世界进行探索,学爬,学走,就是在学习。而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就是保护他学习的天性不被扼*。
而如果孩子从小在学习方面被家长“当机器人一样训练”,就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批孩子有自主性,会反抗,会和家长“打起来”;一批孩子接受了安排,但会经常出现麻木、倦怠、反应缓慢的情况,精神集中度不高,学习效率很低,“戳一下,动一下”。
在帮助厌学孩子方面,许静之有很丰富的经验。她表示,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很复杂,有的是因为被父母逼迫学习,有的是因为被老师逼迫学习,有的是因为在学习上感到了太多挫败感,有的并没有在学习上感到挫败,但因为学习时间太长,感到很疲惫,还有的是因为家里出了问题,比如父母有矛盾。“很多情况下,孩子厌学是因为复合原因。”
“一个人为什么爱学习?一定是他感觉到了乐趣,感觉到了成功,感觉到了掌控力——自己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做这件事,什么时候不做这件事,不会因为一直在做这件事而烦躁。是因为这些原因让他喜欢学习。”许静之说。
在她辅导的厌学孩子中,很多人和“学习”这件事已经变成了敌对关系。有的孩子来做心理咨询,一开始和她玩得很开心,但是一说到学习,或者一旦开始学习,就变得愤怒、暴躁或者昏昏欲睡。
这个时候,她会说,“让我们试试看和‘学习’重新交朋友”。
她会选一个孩子比较容易上手的科目,陪着孩子做作业。她会给孩子空间,允许他们在不想学的时候休息,或者在不想写作业的时候就不写,“这会让孩子觉得,我的感受是重要的,我是被尊重的”。
她还会给孩子很多正向的反馈,让他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原来我也可以思考”“原来这个题没有那么难”,让他们厌学的情绪流淌走。
“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过程,经过努力,很多孩子的厌学情绪是可以调整好的。”许静之说。
在心理咨询师之外,教育机构也开始在情感AI领域进行探索。学而思智能工具产品负责人李通就表示,学而思正在尝试通过AI技术,帮助孩子缓解厌学情绪,获得及时的情绪疏导和心理辅导。
“孩子在学校会遇到很多困惑,比如‘考试压力很大,怎么办?’‘同学说我假努力,怎么办?’‘在学校被表白了怎么办?’我们通过和专业的心理学专家合作来训练大模型,为孩子提供这些问题的答案。”李通认为,在未来,学习机或许可以成为孩子的一个“情绪疏导好伙伴”。
当在对话过程中发现孩子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后,学习机还可以提醒家长给予孩子更多关注。
要减少孩子的厌学情绪,许静之还强调,父母要让孩子体会到一点——不是只有优秀和完美才值得被爱,不是只有考出好成绩才值得被爱。父母要能够接纳真实的孩子,“能学到什么程度这件事很讲天赋,强迫不来”。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学习是一场中长跑,而不是短跑。当真正产生了对学习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很多孩子是可以后来居上的。揠苗助长,可能适得其反。
“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开发学习机的一个初衷。”学而思学习机负责人赵璞铮说。
一个北京市朝阳区的妈妈就发现,现在的自己可以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了。
她的女儿从小就对汉字字形不熟悉,经常写错字。“这么简单都不会!”她经常会对女儿发脾气。现在她的女儿读四年级了,偏科数学和英语,语文仍然不太好。
“有学习机之后,语文这块我让她自己写,自己练,我们少了很多冲突。”她说。
她慢慢意识到一个事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基本盘”,不是鸡来鸡去就能改变的。她觉得,差一点就差一点吧,随着年龄的增加,女儿的语文成绩说不定会逐渐变好。“如果实在不行,我也得跟着她走。”她和自己达成了和解。
她现在对女儿的期待只有一个:希望孩子爱上学。
文中许静之、李文娟、杨帆为化名
作者 沈木 | 排版 魏蔚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