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全球第一的芬兰,如何给孩子上建筑课?

教育全球第一的芬兰,如何给孩子上建筑课?

首页休闲益智小小建筑家更新时间:2024-04-29

芬兰教育发展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实施的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测试中,芬兰学生成绩表现非常优秀,整体排名长期名列前茅。然而,这个国家却被公认为是“全球课时最少,课后复习时间最短,假期最长的国家”,令很多人不解。

人们惊讶于一个只有550万人口的国家,其教育优质的秘密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儿童建筑教育这个小小的切口,来一窥芬兰教育的精髓——

作者 | 张佳怡

教育全球第一的芬兰,如何给孩子上建筑课?

1993年建筑学被列为国家艺术教育核心课程。1998年发布的芬兰建筑政策,包括了强调儿童建筑教育的重要性。2006年国家教育局将建筑学列入小学课程。2004年政府开设了儿童建筑教学顾问的工作。

2007年,当赫尔辛基市要将一块名为“豌豆岛”(Hernesaari)的旧港口开发为新区时,不仅邀请三个专业的建筑事务所提出设计图参考,也邀请两组“非专业”的提议,共同发想城市的未来。“非专业组”的其中之一是住在豌豆岛附近的民众,另外一组是一群年纪在4岁到19岁的孩子。

这些孩子就读于芬兰一所著名的儿童与青少年建筑学校——Arkki,专门提供课外建筑课程给4岁到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孩子们的提案与专业的建筑师提案并列,甚至被民众票选为最受欢迎的提案之一。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该学校结业的孩子中,最后只有2%到3%的孩子真正成为了建筑设计师。


儿童学建筑,是不是为了成为“小小建筑家”?

我估计,这时很多中国家长都会不禁问一句:What?自家孩子花费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到建筑学习上,结果跟自己职业生涯无关?现在中国的课外教育,包括现在炙手可热的STEAM课程,家长花了真金白银去投资,真的没有佛系到毫无所图。

提起建筑学,我们往往会想起几个方面的概念:一是故宫、颐和园、长城、苏州园林等中华乃至世界建筑艺术瑰宝;二是梁思成、林徽因、贝聿铭、王澍等杰出的华人建筑师;三是如今在全世界层出不穷千奇百怪的当代建筑,北京就有鸟巢、国家大剧院、央视“大裤衩”等等。

随着媒体对城市建筑设计理念的逐步普及和推广,人们对居住空间、公共空间诉求的不断升级,国内建筑师作品逐渐被人们认同,建筑师身上也有了一层光环——收入不菲、国际化、艺术气息浓厚。建筑师这个事业也日益成为家长们培养孩子的目标之一。

虽然家长从小就给孩子买了堆积成山的建构类玩具(包括积木、乐高、多米诺等),但是在中小学校园里,建筑仍然只是通识艺术范畴去了解的抽象知识;市面上关于建筑启蒙的课程和读物都不少,让人眼花缭乱,作为建筑小白的父母,虽有理想,但是确实有点迷糊了。

Arkki学校的校长说——“学建筑,除了开发他们的创造力之外,就跟学习其它的爱好一样,都是要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啊!”

是的,很多知识不会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学习数学物理化学不会、学习英语不会、学习语文(也许会)……但是人家说学习建筑可以让孩子的人生更为完整,怎么讲?


建筑学习和实践,对儿童来说意味着什么?

建筑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建筑师们不是坐在书斋里面埋头苦读的书呆子,真正去观察、去测量、去建造,才是建筑师的真正工作。芬兰的孩子们在对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构建和观察之中,充分感受到了建筑的乐趣。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美国另一位儿童建筑教育家安娜·泰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表述为:“学校和其他社会环境可以成为‘三维的教科书’”。学习建筑的孩子们,在空间环境之下,不断地探讨建造的科学、建造的文化、建造的美学,这都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改进、成功中,得到了进化。这些能力,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

建筑师、儿童建筑教育推广者冯果川也说过一句话,与芬兰的建筑教育基本传达了一致的理念,“面向儿童的建筑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建筑师,是让大众掌握建筑学这门知识,把它作为观察自己、观察社会的工具。孩子们学习建筑和城市的知识,让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冯果川在童筑系列建筑公开课上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冯果川在网上的一些视频演讲,这位老师的形象,跟我之前对建筑师的形象大相径庭。这位冯老师不太儒雅,也不太时尚,甚至比较接地气……冯老师与他的 “童筑未来”团队作为国内最成熟的儿童建筑教育团队之一,自创办以来致力于面向儿童开设工作坊、公开课以及导览活动等。现每月在深圳中心书城开展童筑系列建筑公开课,这些课程在视频平台都可以看得到,有很对多针对儿童的对建筑大师的普及和解读。


“童筑未来”—儿童建筑教育,不应以培养建筑师为目的

冯果川谈儿童建筑教育曾说过:首先我并不认为我们是在培养未来的建筑师。以前和我合作的建筑师,用了小小建筑师这个名字,我个人是并不太支持的,我认为未来不需要那么多建筑师,我们也不是提前给孩子做职业教育的。所以跟孩子未来当不当建筑师没有任何关系。我做这个事是因为,建筑是人理解自身的一个途径,它是人存在于天地之间的一种方式。

我们“裸奔”是不行的,是要靠一个庇护所才能在这世界上存在的,才能更好地生活,而这个庇护所其实就是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所以建筑教育不仅仅是学建筑或做建筑设计的人才需要的。每个人都需要认识自己,也都可以通过建筑这种途径来认识自己。而且建筑一直是人类创造的最大也最复杂的人造物,当然建筑其实已经延伸到城市了,这里面汇聚了非常多方面的智慧。而如何综合这些智慧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每个孩子都可以去培养一下自己的这种能力,他可以用这种能力去做别的事儿。

▲弯弯曲曲的管道,来源:有方

▲吸管城市,来源:有方

但是我们也发现大家对儿童建筑教育这个事有比较多误解。很多人就会想,他可能还是培养建筑师的,我没想让我孩子当建筑师,那就不要学这个。另外呢,虽然很多家长觉得很有意思,但这玩意儿跟升学没关系,也就算了。我们现在中国儿童教育发展得好的,还是以“刚需”为主。所以儿童建筑教育被家长接受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转载自ArchiDogs)


《一住一万年》——跟孩子一起读懂建筑

2020年,编撰三年,童筑文化原创儿童建筑图书《一住一万年》面世,读小库出品。推荐5-7岁亲子共读,8-12岁独立阅读。这套书共分三本,分别讲述远古人类、古代人类和现代人类的住所——也就是人们的家。随着历史的流淌,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建筑技术、不同的民族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建筑形态。

以古代亚洲建筑为例,北京的四合院、日本的町屋、福建的土楼等等,精美的水彩画,详细讲解了房屋的布局、功能、装饰、变形等,对于每个类型建筑都有延伸介绍。比如四合院大家庭中的山西四合院、云南四合院、徽州古民居等。拿着这本书,家长跟孩子完全可以按图索骥,去跟这些老房子面对面,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样。

我们在旅行中经常看到各种建筑,却未必能读懂建筑。建筑不是死的,建筑是活的。你了解建筑,建筑就会告诉你它身上的秘密。梁思成发现大佛光寺后,在《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一文中说:“这是我们这些年里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结构建筑,不仅如此,在同一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代的绘画、书法、雕塑和建筑,其中的每一项都是稀世之珍,集中在一起,它们是独一无二的。”

一万年来,建筑都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秘密呢?跟孩子们一起来探索吧。


-附相关资料:

第一册:《远古人类的居所》

内容简介:人工挖掘的洞穴,简陋的兽皮帐篷,泥砖建造的人类定居点,本书介绍的远古人类建造的居所,与后来的中国四合院、西欧古堡、美国草原小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建筑。读过之后,你或许能从现在居住的房屋看到原始人穴居或巢居的影子。

第二册:《古代人类的居所》

内容简介:从远古时代走来,人类进入越来越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为应对不同的环境,演化出多样的建造技术,使得居所的形式也更加丰富。本书根据地域划分,介绍了现代社会之前各地的居所,有我们熟悉的四合院、吊脚楼,耳熟能详的城堡、庄园,也有颇为新奇的悬崖居所和泥屋。

第三册:《现代人类的居所》

内容简介:大航海和工业革命消除了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人类居住文化的差异也变小了。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伴随着钢铁、玻璃、水泥等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新的建筑风格迅速席卷全球,催生了大量简洁的现代建筑。而有专业知识的个人——建筑师,也逐渐成为建筑形式的缔造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