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人区?
一千个人大概会有一千种理解,但说到对无人区的感觉,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满目荒凉、毫无生机。似乎在潜意识中,“没有人”就意味着繁华的凋零和枯萎。
但或许,这只是一个误解?对人类而言生存条件极端不适的区域,对于有些动物来说,则可能是一片乐土,它们早已适应了在那里繁衍生息。
又或许,正因为人迹罕至,才会使这一区域的物种保持了最纯正的基因。阿尔金山无人区,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之地。
湖浪、沙滩、白云、远山,构成了高原之上绝美的画面 / 王川 摄
这个平均海拔 4580 米且人迹罕至的区域,是无数探险者梦想中的乐园。不仅大多数区域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状态,拥有特殊价值的岩溶地貌、高山湖泊和冰缘地貌等,它还拥有完整的高原生态系统结构,分布着大量珍稀野生动物。在这里你既可以看到藏野驴在广袤的高原上奔驰,也可以看到藏羚羊迈着欢快的舞步觅食,也会不小心遇到悠然自得漫步的野牦牛。所以,从这个层面理解,无人区或许只是一片没有人类打扰的旷野,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沙湖旁的高大沙丘 / 范书财 摄
让人更加难以想象的是,在阿尔金山的无人区里,哪怕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沙漠——库木库里沙漠中,都会有适应的野生动物在此生存,而且生活得悠然自得、舒适惬意。2011 年阿尔金山综合科学考察队的科研人员,就曾在靠近库木库勒湖附近的沙山上见到过悠然自得、窝在沙包上打盹的野牦牛。
沙湖旁边的野牦牛群 / 范书财 摄
或许,人类需要换一个角度去认识无人区、了解无人区,但不要打扰无人区。
与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相比,海拔高程 3900 ~4700 米的库木库里沙漠面积并不算大,只有1600 平方千米。主要是由高大金字塔形沙丘、新月形沙丘及沙山组合而成。沙漠中央的沙丘较为高大,平均高度在 100 米左右,最高的居然有 300 米。绵延数十千米由高大沙丘和沙山组成的沙漠,在明净天空的映衬下,格外秀美端庄。说这是一个沙漠,是一个大的地理概念,但真正踩上这片沙漠,瞬间就会被这迷人的景色征服。
与想象中高原沙漠的寒冷和荒芜完全不同,在库木库里沙漠腹地,居然有库木库勒湖和克其克库木库勒湖,一大一小两个“沙湖”。在这里,你会看到一幅由黄沙、碧水、若隐若现的草地和野生动物构成的完美雄浑的景观,在大自然的矛盾统一之间,蕴含了无限的奥秘与生机。
阿尔金山上可以随时看到这种草原、湖泊、沙漠、冰川构成的画面 / 范书财 摄
库木库勒湖(Kumukule Lake),又名“大九坝湖”,地理坐标为东经 90°25' ~ 90°37',北纬37°02' ~ 37°09',湖面海拔 4100 米。“库木库勒湖”是维吾尔语,意为“沙子湖”。
克其克库木库勒湖(Keqikekumukule Lake)是库木库勒湖的上游湖泊,也是内陆高原淡水湖。“克其克库木库勒湖”也是维吾尔语,意为“小沙子湖”,因其规模小于库木库勒湖而得名。
一个地处高原上的沙漠中,怎么会有如此规模的两个“兄弟”湖泊,一直是人们所好奇的,那就得说一说科学家的探究了。
1988 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库木库里沙漠开展了深入系统的实地调查。他们发现克其克库木库勒湖的现代湖积物的重矿物组合与库木库里沙漠一致,各类矿物含量基本接近。但湖积剖面的重矿物则与库木库里沙漠有所不同。
随后,科学家在对克其克库木库勒湖的古湖积剖面的化学分析发现,克其克库木库勒湖的湖水经历了淡水—微咸水—半咸水—咸水—微咸水—微淡水的多次变化,这说明它始终是一个半封闭湖泊,且集水的范围未曾有过变化。以上种种让科学家推断,克其克库木库勒湖的形成要早于库木库里沙漠。原来,如今湖光沙色的景观,是先有湖后有沙漠。
阿尔金山上奔跑的野驴 / 范书财 摄
而湖中的水则来自远处雪山上的冰川融水,冰雪融化形成涓涓细流,从巨大的沙山底部流过、涌出形成沙泉,接着又形成涓涓溪流、小河,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沙漠之湖。所以,这里会呈现出沙、湖相连,沙、泉共存,沙漠与沼泽相间的高原沙漠奇境。
通常意义上,我们都会认为是大哥照顾小弟,但这个“常识”在自然界有时会形成强烈的反差。由于所处区域常年受西风影响,库木库勒湖不断被周边的沙丘蚕食,入湖水量不断减少,犹如年老体衰的“兄长”。而克其克库木库勒湖则常年拥有较稳定的湖水补给来源,其湖水主要依赖湖泊东南部一条 3 千米长的小河及两眼泉水补给,水质良好,犹如一个营养良好、体魄健壮的“小弟”。
于是便出现了大自然中“小弟照顾大哥”境况。通过库木库勒湖东南侧一条长约 10 千米的小河,克其克库木库勒湖的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库木库勒湖,保障了这个“兄长”生命的持久延续。
阿尔金山上奔跑的野驴 / 范书财 摄
在库木库勒湖还有一个令人惊奇的景观,该湖自身水面面积也不过 25 平方千米,其间却有 8个小岛。湖周多为波状风积沙丘,展现出优美的波纹,如同水浪般层次分明且纹路清晰,这充分显示了西风吹拂的力量。但湖周也并不完全是沙丘,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的科研人员在湖周进行水体调查时发现,沙丘间还星罗棋布地分布了 14 个面积在 0.01 ~ 0.1平方千米的残留小湖,像一面面小小的镜子,映射出高原天空的深邃。
大沙泉的水源,从沙底溢出 / 范书财 摄
与之相隔不远的克其克库木库勒湖,属于碳酸盐类钙组淡水湖,所以湖内的生物种类较多,不仅有蓝藻、绿藻、硅藻,还有许多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
湖的东南端有泉水出露,分布了大约 2 平方千米的沼泽,时不时地有野牦牛优哉游哉地过来饮水觅食。不要小看这片面积不大的沼泽,它瞬间就让湖水有了灵动的姿态,而不是一味的湛蓝。
沙漠中湛蓝壮阔的大湖、沙丘间若隐若现的小湖、充满生机的沙海沼泽、海浪般层次分明的沙波纹和姿态各异的野生动植物,勾勒出世界屋脊水沙和谐的美妙景色,如同一块色彩浓郁、清晰秀丽的油画陈铺在高原之上。
迎着亘古高原的晨曦,和着漫漫西风的节拍,湖水拍打黄沙,万物生灵不受打扰,原始的唯美以自然和谐的状态呈现在世间。早已习惯了以适宜人居为评判标准的人类,似乎很难想象这景象的存在。
高原沙漠湖泊周边的沙泉 / 范书财 摄
但那美好、那和谐,确实在被人类认知为无人区的地域里,完整地存在着。这或许值得我们思考,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所谓和谐,应该有个大的生态平衡概念,适用于一切生物类群。抑或许,所有千变万化的山川地貌,都有其适应的和谐理论,而不仅仅以是否适宜人居来定义,它们的存在就是某种深层意义上的和谐。
· 文中部分相关资料及图片由“第三次新疆科学考察塔里木河流域片区:昆仑山北坡水资源开发潜力及利用途径科学考察”项目组提供。
·
文源:《旱域探奇湖:亚洲中部干旱区的22个湖泊》
作者:刘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