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从易
昨天晚上,网友在经过杭州大厦时,看到有人打出一条“寻蛙启事”:寻蛙启示,蛙宝宝彻夜未归,我和你爸(李)泽言,等你回家。
继诸多姑娘为《恋与制作人》里的四个虚拟男朋友“争风吃醋”后。这款尚未有官方汉化版本的《旅かえる》(《旅行青蛙》),也在近期爆发。
《旅行青蛙》是彻底的“性冷淡风”
它自从1月10日起霸榜中国App Store免费游戏应用的冠军宝座,搜索量激增。这段时间朋友圈里,不仅仅有女生们在与虚拟男友谈恋爱,男男女女也都在养蛙。
虽然没有汉化版本,但《旅行青蛙》的玩法简单,非常容易上手。在游戏里,你有一只宠物青蛙,你的主要任务就是收集三叶草,以及为青蛙准备出门的食物和行李。
而青蛙就是待在家里,看看书、写日记、吃饭、削木头,然后出门旅行,遇到旅伴,带回土特产,寄你明信片……对于青蛙的任何举动,你没有干涉的权利,你只能看着,或者等着。
从游戏形式上,《旅行青蛙》并没有什么突破,它的前身有点像是千禧一代童年时期的玩具“电子宠物”。电子宠物从一个“蛋”开始养,可以养到宠物成年、配种、生宝宝。但青蛙和电子宠物在“养成方式上”却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电子宠物的养成模式是,你要不停地照顾它的各种吃喝拉撒,饿了要喂吃的,渴了要喂喝的,病了要喂药,睡了要盖被等等。这其实是许多游戏的根本特征,“打怪升级”,养一只电子宠物就像闯关。
但《旅行青蛙》不同,它是彻彻底底的“性冷淡风”,你除了给青蛙买买东西收拾收拾行李外,不能干涉它的任何举动,也不能跟它交流。它更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安排和旅行。
《旅行青蛙》是年轻人自我形象的投射
任何养成游戏都有一个本质性的共同特征,宠物寄托着玩家的情感,宠物与玩家的关系是现实社会关系的某种投射。即便“性冷淡风”的《旅行青蛙》也是如此。
眼下的日本,被日本战略学家大前研一称之为“低*”的一代人,丧失物欲和成功欲,不结婚不生育,宅,不社交,一个人过着无欲无求的小确幸日子。
《旅行青蛙》出自日本游戏公司就不奇怪了,这只“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吃饭、看书、睡觉,“一个人”旅行,不怎么与其他人互动的青蛙,其实就是年轻人自我形象的一种投射,是年轻人的数字化化身:低*,佛系,但又怡然自乐。
▲吃饭的青蛙与看书的青蛙
中国这几年流行的几波青年亚文化,无论是“小确幸”“丧文化”“佛系”,其源头都是日本。
不少人注意到,如今中国年轻人呈现出与日本年轻人某种相似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旅行青蛙》在中国社交网络的流行,也在于那种低*、佛系、一个人生活、又能怡然自乐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养蛙”背后是深刻的孤独
不必讳言,高速发展的中国也带来转型的阵痛,面对着高居不下的房价、难以跨越的阶层流动、复杂的人际交往,不少年轻人放弃了抗争。他们只能诉诸个人心理,尽量调节情绪,让自己更快乐起来。
但这怡然自乐中,却又不时流露出某种苦涩的味道,那种味道是孤独。
不少人在社交网络上留言:“我家蛙子不出门,背包都整理好了,看了一下午书,一点动静都没有。老妈不需要你上清华北大,快出去浪啊!”“没有小朋友跟你玩吗,不要这么自闭,多认识些朋友有好处。”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这呼告,更像是对自己说的。不少一个人生活的年轻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叫“空巢青年”。
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打拼;他们孤身一人,没有太多朋友,也没有什么业余娱乐,日子孤寂单调无聊;而生活的诸多不顺意,最终让他们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空巢感和无归属感,他们与人群背离,在城市的繁华之外找到暂时的精神抚慰。
这时,他们就像那只宅在家里,没有朋友,一个人旅行的青蛙,虽有着一个人的清净和自在,但也有着一个人的孤独、苦闷和自怜。
面对真实的孤独,劝诫常常显得空洞,而真实的慰藉又难以获得;好在还有一只孤独的青蛙,孤独地面朝大海,那渺小的背影好像告诉着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种共鸣,足矣。
编辑:新吾 实习生:杨林鑫 李瀚伟 校对: 郭利琴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