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孩子幼儿园的老师照例发来日常打卡内容。这一天的打卡内容是背诵古诗——李白的《赠汪伦》。
和以往的打卡做手工的活动不同,那些打卡还能带着孩子像做游戏一样,玩着哄着做做,再拍照之后打卡就好了。
这次背古诗,会背就是会;不会背,就是读也得一直有人提示一句,他再跟读一句的,孩子现在不识那么多字的,没法一个人自己一气呵成读下来的。
问题是那天叫了孩子几次,说宝宝我们来学一首新的古诗吧,他一直不配合。 一会儿要做游戏啦,一会儿又是要看电视啊,接着又要吃东西或者上蹿下跳,总之就是静不下来...... 磨着嘴皮磨了几次,小孩就是不坐到跟前来。
既然硬逼着做不了,索性我就不就强扭着他学和背了。 虽然也已经有同学发打卡视频了,我们发不了也就不发了。这事儿急不得,也就不急了。
--------
下午的时候,我开始套路他玩“会,我会。”的游戏。 这也是最近他特别喜欢玩的一个游戏。
这个游戏是锻炼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手口一致的。无论对方提问什么,回答这一方只能答“会,我会。” 并且,要按照提问者的意思,做出相应的动作。
游戏开始了。最初宝宝是提问者。
他问我:“你会单腿跳吗?”
我答道:“会,我会。” 我开始单腿跳。
他又问:“你会数数字1 到 30吗?”
我说:“会,我会。” 我从1数到30。
接着他问:“你会唱一句歌吗?”
“会,我会。” 接着,我哼起了“一闪一闪亮晶晶”......
轮到我问他了。我问他,你会说出妈妈的名字和电话吗? 他先答“会,我会。”然后说出了我的名字和电话。我又问了他两个问题,我们都一唱一和配合得不错。
然后又换他提问,我回答了。我们开始了新的一轮。
大林宝宝喜欢唱歌,所以他的提问很多就和唱歌有关。
我现在和他说的顺口溜、诗歌还有儿歌等等,这都是我们说的“唱歌”。
--------
他又问,“你会唱两句歌吗?”
我灵机一动,说 “会,我会。” 然后我开始打着拍子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他楞了一下,跟着节奏继续跳。
他提问新的问题,“你问吐舌头吗?”
“会,我会。” 我按照他说的做出动作。
他开始提问新的问题“你会唱三句歌吗?”
“会,我会。” 我又拍着手掌,击打节拍“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小伙子跟着节奏跳着扭着身子。
我们又互换角色。又这样来回了一轮。每次他提问我唱歌的时候,我就把这首打卡的诗歌打着节拍哼出来。
--------
很快到我提问了。我问他,“你会唱 李白乘舟将欲行 的下一句吗?”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会,我会。” 顺嘴一句“ 忽闻岸上踏歌声” 就出来了。
我高兴地笑了,又问了“你会双腿跳吗?”
他还是肯定回答,并且做出相应的动作。
到后面,我继续问“你会唱 桃花潭水深千尺 后面的歌吗?”
他兴奋地答“ 会,我会。” “ 不及汪伦送我情” 就接下来了。
接着我故作若无其事地哼着,打着节拍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他也跟着哼唱起来,还自顾自地背诵着、哼唱好几遍。
我掏出手机,默默地拍下这一切,发送到打卡群。他还浑然不觉。
--------
昨天一个孩子的家长和我聊天,她得知我家娃才4岁不到的年纪,感叹“你的漫漫长征才刚刚开始......”
我深觉如此。
孩子3岁多的年纪,我已经能感受到他的强大的情绪和想要独立的一些“逆反”个性。
我记得我小时候是比较乖,比较温顺的。大人一恐吓做出唬人的凶样,我就乖乖招办了。
但是每个小孩子天性不一样。
我家娃有时候倒也听得进去道理,知道自己做错事情的时候,也会知道要改。
但是很多时候,他没有那么顺从。面对有些他当时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他爸爸把他举到很高,逼着他做,他还是不做的;有时候甚至打他了,他一下子犟起来,也不掉泪求饶。
他的这种特别“拗”、特别“拧”的个性,我也慢慢摸索出来,凡事不能硬逼着他弄,得等他转过那个劲儿,再潜移默化地诱导。
这次背古诗的过程,再次印证了这个判断。
我说要教他学习一个什么,他没有兴趣,各种借口不干。
但是我们做着游戏,“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一会儿功夫就会了。
早上看一篇文章,讲教育和农活儿一样,也讲究“看天吃饭”的。 种子是什么样的,还真的遵循它本身的规律。
我也算是在实践中涨知识了。
以后在陪伴的过程中,还有一关一关要过,一卡一卡要闯,也着实是不容易的事情。
不过呢,世界上大量的父母都面对这种情况,我当然也不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