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古建筑之旅(五)

奇异古建筑之旅(五)

首页休闲益智整齐的塔更新时间:2024-04-29

28 都江堰二王庙【四川】

都江堰伏龙观,宝瓶口与离堆

都江堰伏龙观、老君阁、城隍庙与青城山

四川古建极具地域特色,以都江堰古建筑群为代表,将飘逸的巴蜀园林韵味融合川派民居格调,巴山蜀水的“幽、险、雄、秀”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都江堰玉垒关、老君阁、二王庙

都江堰全貌远眺及玉垒关、秦堰楼、安澜索桥

有建于离堆空秀飘逸、如诗如画的巴蜀盆景精品园清溪园;有雄踞离堆之上,被誉为“中流砥柱”的伏龙观;有架于岷江之中,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有雄峙江岸,可极目眺望青城群峰的秦堰楼;有座落于灌县城西端山脊之上,可俯瞰滔滔都江堰,遥望茫茫青城山的玉垒关;另有上接松茂古道,下瞰古城全貌,匿于苍翠葱茏树木之中的城隍庙;更有依山临江、殿宇重重错落堆叠,素有“玉垒仙都”美誉的二王庙

二王庙及一侧秦堰楼俯瞰

二王庙旧影,摄于1906-1909年间【伯施曼-德国】

二王庙建筑群俯瞰及多角度一览,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二王庙建筑群面临岷江,后依翠岭,南望青城,西连岷山,隐于清幽山间,山际崖畔的亭台楼阁与气势恢宏的岷江古堰和座座青山,共同构成了二王庙所在基址的宏大背景。其建筑群依山就势而建,未受传统轴线布局的约束,由下而上在有限的空间内层层叠落,起伏有序,曲折幽深,梯回壁转,整体主次分明、布局严谨。建筑群负山面水,幽静安逸,因时常雾气缭绕,在婆娑树林中时隐时现,故极有“二王官阙望中浮”之韵味。

二王庙俯瞰及多角度一览,面临岷江,后依翠岭,南望青城,西连岷山,隐于清幽山间

二王庙建筑群多角度一览

二王庙主殿等内景

极具特色的牌楼

入口处门楼极具特色,底部飞檐转角突出,别具一格

它显而易见的特点是占地相对较小,仅万平有余;建筑密度极高,达到占地面积的60%;高低落差大,上下落差达63米;整体规模宏大,“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堆叠错落,雄奇瑰丽。

二王庙主殿屋顶,罕见的双平脊天沟设计

主殿屋顶,奇特的双正脊

主殿屋顶结构近观,呈“M”状勾连搭

二王庙建筑群的主殿颇为奇特:屋顶虽为歇山式结构,但却采用了双平脊天沟的设计,将屋顶分为前后双正脊,中部形成排水天沟,从侧立面角度看,呈“M”状。这种设计,可不是纯粹为了“和谐统一、浑然一体”的美观,它本质上是通过加大结构进深尺度,用以满足建筑内部空间的需要,属于传统勾连搭的做法。它在传统民居中可能常见,但运用于大型古建殿堂,多见于有大空间需求的特定场所(例如寺院建筑中的清真寺礼拜殿、宫殿园林建筑中的大型宅第居所等),除此之外较少采用,至少在现有遗存的大型古建中并不多见。

对比百年前的原状,原有的“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和脊饰均作了改动

古建中的勾连搭卷棚式屋顶

勾连搭常见的有“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和“带抱厦式勾连搭”,其中以后者运用较广。从百年前的影像资料中明显可见二王庙主殿为“一殿一卷式”,但现状经修复的样式改动较大,变成了罕见的双正脊。不管形制如何改变,它的缺点显而易见:大尺度的进深加剧了采光的通病问题,不得已在两侧歇山山花面开了镂窗,使屋顶结构变得复杂;古代建筑科技手段有限,并没有先进的防水材料工艺,中部形成的排水天沟在传统灰泥抹面处理工艺下极易产生漏雨现象,实际效果可谓一言难尽。

宁夏银川纳家户清真寺大殿,“一殿一卷式勾连搭”组合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礼拜殿,勾连搭双脊

故宫慈宁宫花园--含清斋(上)、延寿堂(下),勾连搭卷棚式屋顶

沈阳故宫继思斋(上)、北京故宫宁寿宫景福宫(下),勾连搭卷棚式屋顶

故宫建福宫花园--静怡轩,勾连搭卷棚式屋顶

除了带抱厦的勾连搭,其形制也谈不上美观(仁者见仁),加之实用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这也就解释了它在高等级大型古建殿堂中并不常见的原因。

29 承德双塔山【河北】

承德双塔山【河北】

这处乍一看简直就是梵净山红云金顶的缩小版,令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两颗巨大奇石岩柱南北排开,比肩而立,状似宝塔,峰顶各构建有砖塔一座,故名双塔山。

两颗巨大奇石岩柱南北排开,比肩而立,状似宝塔,令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双塔山陡直峻峭,通高40米余,两峰皆上丰下锐而立,岩面风化圆润无棱角,难以攀登

双塔山陡直峻峭,通高40米余,两峰皆上丰下锐而立,岩面风化圆润无棱角,难以攀登。两峰北高南低,北峰略高,粗大壮硕;南峰略低,上粗下细,身段苗条。两峰顶各建有一砖塔,均为四方砖构多级叠涩构建,其中南峰塔顶残损,仅余两级塔身。

巨石屾立高山之巅,丰上锐下

两峰顶各建有一砖塔,均为四方砖构多级叠涩构建,其中南峰塔顶残损,仅余两级塔身

其亭亭对立,远望如两浮图

由于双塔山地处承德避暑山庄周边,历代清帝在此度假期间自然少不了对其一探究竟,以满足其猎奇心。康熙曾行至此处,见“巨石屾立高山之巅,丰上锐下。其一石连透三罅,上如目、中如星、下如圭窦,一石稍瘦削,若老人旁立,石上又冠以小石峰,飘飘欲动。”于是指示曰:“此双塔也”,即将两座石峰指代成了双塔,其亭亭对立,远望如两浮图。

峰顶砖塔

一石连透三罅,一石稍瘦削,若老人旁立

清乾隆《双塔峰图》,有趣的是,画作中两座石峰当年仅有一座有石塔

相较康熙,乾隆帝则更加好奇且富有冒险精神,不但命守吏构木为梯,遣人登视,还为之作诗留念,画了一幅《双塔峰图》,并钤盖了“古稀天子”、“八征耄念之宝”的御印,后来做太上皇的时候,又钤盖了“太上皇帝”的御印,收藏在了圆明园。有趣的是,画作中两座石峰仅有一座有石塔,这300年间又是何人修建了另一座,不得而知。

双塔山多角度一览

双塔山多角度一览

远眺之结伴对立,如两位相濡以沫的耄耋老者,默默矗立,相依相伴

不过它最令人惊奇的是,经历了1976年的唐山地震后却岿然不倒,甚至北峰原宽达20余厘米的裂隙也因地震而神奇地“愈合”,令人不可思议。现如今的双塔峰,远眺之结伴对立,如两位相濡以沫的耄耋老者,默默矗立,相依相伴,见证了共同走过的1300年风雨岁月。

30 侗族鼓楼

奇特的侗寨鼓楼,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侗寨文化的象征之一

侗寨鼓楼常见的形制,层层叠檐的金字塔状是为其最显著的外观特点

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最初为侗族乡民遇有重大事件击鼓聚众、议事之场所,兼有外敌入侵鸣鼓示警的作用。它以奇特的金字塔形态和层层叠檐的架构而令人称奇,被视为侗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形制各异、瑰丽奇特的侗寨鼓楼

叹为观止的鼓楼内部空间,木构榫卯、纵横交错,层层支撑而上【三江鼓楼】

其仿自杉木造型,常见有歇山顶和攒尖顶样式,楼身形式有四、六、八面倒水等不同形制。建筑防腐木构、凿榫衔接,顶梁柱拨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座座鼓楼高耸于侗寨之中,岿然挺立,重檐密迭层层而上呈宝塔形,重檐为奇数,三至二十余层不等;每层的飞檐翘角犹如白鹤展翅,独特精巧;瓦檐上施以彩绘或塑有山水、花卉、龙凤、飞鸟和古装人物,五彩缤纷、瑰丽异常。

柳州三江鼓楼【广西】

榕江三宝鼓楼【贵州】

肇兴侗寨鼓楼群【贵州】

肇兴侗寨鼓楼群【贵州】

通过不断创新与传承,现有知名度较大的侗族鼓楼多为近现代复建或新建,例如广西柳州的三江鼓楼、贵州榕江三宝鼓楼、贵州肇兴侗寨鼓楼建筑群等。鲜有人知的是,被列入国保级的侗族鼓楼仅有三座:分别为贵州从江曾冲鼓楼广西三江马胖鼓楼贵州榕江大利鼓楼

从江曾冲鼓楼【贵州】

三江马胖鼓楼【广西】

榕江大利鼓楼与古建筑群【贵州】

榕江大利鼓楼与古建筑群【贵州】

从江曾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平面呈正八边形,边长4.5米,通高21.5米,结构为穿斗式十三层密檐双层楼冠八角攒尖顶,木结构塔形建筑;三江马胖鼓楼:始建于1928年,平面四方,通高15米,结构为四角九层密檐歇山顶,呈塔型逐级收缩;贵州榕江大利鼓楼: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2005年原址复建,六角九层密檐攒尖顶结构,不过这一处是作为大利侗寨古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共同列入国家遗产保护,标注年代为清-现代。

从江曾冲鼓楼【贵州】

三江马胖鼓楼【广西】

榕江大利鼓楼与古建筑群【贵州】

肇兴侗寨鼓楼群【贵州】

以上鼓楼,连通侗族的风雨桥一道,承继着少数民族地区精湛的木构营造技艺,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并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焕发出木构技艺的勃勃生机,它们不仅是侗族文化的象征,更是为我国木构建筑艺术之瑰宝。

31 宝箴塞【四川】

“国内罕有,蜀中一绝”的宝箴塞【四川】

这一处被视为川东民居和军事防御的集大成者,综合了传统民居建筑布局的要领,突出了传统的关隘山寨建筑的地形特点,融碉楼、城堡和闽南地区团城建筑风格为一体,形成了全封闭的坚固防御体系和多功能的建筑风格,堪称“国内罕有,蜀中一绝”。

宝箴塞平面布局俯瞰

其为集军事防御、生活起居于一体的全封闭式川东民居建筑群

其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秋,占地1.5万余平,系当地豪门段氏家族为避战乱而修建的集军事防御、生活起居于一体的全封闭式川东民居建筑群。塞呈东西走向,平面呈不规则“S”型银铤状,首尾阔,中段狭长。

平面中段布局特点

依山而筑的塞墙建筑

总体七天井四院落布局,各类生活设施诸如起居、娱乐、仓储、消防等一应俱全

宝箴塞中段内景

戏台兼瞭望楼

塞墙用条石砌就,依山而筑,地势险要,塞高7~13米,墙厚2~2.25米,周长342米,仅北面一门可出入。宝箴塞现今保存完好,塞内厅堂房廊气势恢宏,仓库池井部署齐全,总体呈七天井四院落布局,有大小房屋百余间,各类生活设施诸如起居、娱乐、仓储、消防等一应俱全。

防御体系的突出部,确保一侧射击无死角

防御体系中的射击孔、瞭望孔、垛口等

遍布墙体立面的射击孔位与暗哨

环形炮楼廊道,是宝箴塞防御体系布局的一大特色

廊道与射击孔

其防御体系由塞门、城墙、环形炮楼、射击孔、瞭望孔和垛口等组成。其中塞墙由城墙和炮楼外墙两部分组成,墙体外表条石围砌,中间夹夯土,固若金汤;炮楼实际为沿城墙设置的一条环形廊道,宽2米。贯通的环形炮楼,有利于狙击者间相互支援,是为宝箴塞防御功能的一大特色;射击孔、瞭望孔、垛口均设置于廊道的外石墙,有菱、方、圆等形状,内呈八字,大小形状因势而异;此外,塞墙转角处扁平的射击孔、碉楼式突出墙体的射击孔,使整个防御体系基本做到了无射击死角,布局构建之巧妙,令人由衷惊叹。

源自于欧洲的经典要塞防御体系--星形棱堡及防御原理,左图为著名的荷兰布尔坦日堡

欧美经典的棱堡要塞遗迹,在近代军事史上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过,仅从军事防御的角度而言,它依旧有缺点:例如过长的狭条状使两端防御联系过长,直线与过于平缓的曲线组合极易造成由内而外视角的不通畅等。在重型火炮出现以前的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作为要塞的最佳平面布局首当其冲为星形棱堡,这在战争中已得到无数次的检验。

宝箴塞内部综合一览,见证了以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民间建筑艺术的不朽传奇

它历经了清末民国初期,军阀割据、战祸不断、民不聊生的特定历史年代,见证了以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民间建筑艺术的不朽传奇。撇开纯军事的角度仅就民宅建筑而言,其结构之复杂、设计之精巧,绝对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存在。

32 大理天主堂【云南】

大理天主堂【云南】

始建于1927年,以瑰丽的中式传统牌面、精美的飞檐斗拱与绚丽的彩绘令人啧啧称奇

这座始建于1927年的建筑,以瑰丽的中式传统牌面、精美的飞檐斗拱与绚丽的彩绘令人啧啧称奇,若不是钟楼匾额醒目的“天主堂”三字与屋顶高悬的十字架亮明了其身份,让人难以想象它是一座教堂。

大理天主堂立面

大理天主堂牌楼与入口

门楼上的钟楼与立面细节

其位于大理古城一静谧的胡同里,坐东向西,南北面阔三间13米,东西进深九间36米,通高约16米,总建筑面积约470平。主体架构为全木卯榫结构抬梁式,重檐歇山顶形制。

建筑主立面与侧立面

极具白族传统建筑特色的“三滴水”式门楼架构

瑰丽的多层米字斗拱挑檐,斗拱下平板枋、额枋、挂枋均雕花

教堂门楼下方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精美雕刻和绚丽的彩绘

其中大门牌楼极具特色:整体以白族建筑“三滴水”式门楼为架构,层层飞檐上装饰有浓郁民族特点的精美雕刻和绚丽的彩绘;多层米字斗拱挑檐,斗拱下平板枋、额枋、挂枋均雕花;屋脊皆雕瑞兽为饰,檐角饰凤凰起翘;楼顶上建有四角攒尖顶钟楼。

建筑俯瞰及侧立面,正面远眺酷似一条遨游的巨龙,侧面望之犹如一诺亚方舟,劈波斩浪,起锚远航

雕刻精美,彩绘绚丽,屋脊皆雕瑞兽为饰,檐角饰凤凰起翘

教堂内部空间及装饰风格

教堂整体风格为白族传统庙宇式,堂内的祭台采用当地盛产的大理石制成,教堂里里外外雕梁画栋,处处彰显白族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立面造型正面远眺酷似一条遨游的巨龙,昂首摆尾;侧面望之犹如一巨轮,象征天主教之诺亚方舟,劈波斩浪,起锚远航。

眼花缭乱的门楼下方雕饰彩绘

瑰丽华美飞翘的檐角

檐角及檐下装饰细节

其飞檐斗拱,彩绘娟秀,雕工精湛,是为融白族文化、汉族传统与西方建筑特色于一身的建筑瑰宝,是宗教建筑本土化独一无二的典范之作。

33 青铜峡108塔【宁夏】

青铜峡108塔【宁夏】

河南嵩山少林寺塔群

山东济南长清灵岩寺塔群

提到塔群,多数人第一印象是少林寺的塔林,一般呈散状多样排列,而像这一处整齐划一如方阵式布列的倒是罕见。它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三大古塔群之一(另两处分别为河南嵩山少林寺塔群山东济南长清灵岩寺塔群),推测构建于西夏蒙元时期。

塔群坐西向东,背山面河,依山势凿石分阶而建

整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如列兵三角方阵齐整排布,蔚为奇观

青铜峡108塔由108座覆钵塔组成,因塔数而得名,塔群坐西向东,背山面河,依山势凿石分阶而建。整体按1、3、3、5、5、7、9、…19奇数排列成12行,每层塔前用砖砌护墙一道,地面用砖铺墁,呈等腰三角形状,边长65米,底长48米。整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如列兵三角方阵齐整排布,蔚为奇观。

塔群全貌一览

排列整齐划一的塔群,形制各异

塔群近观

从塔体形制来看,从上往下数,第一层砖塔最大,高约5米,塔基呈方型,为过洞式喇嘛塔,面东壁有龛门;2-12层高2.5-3米,均为实心喇嘛塔。塔座立面底部有八角或亚字形的须弥座,上建塔身,刹顶施相轮伞盖宝珠;塔体分为4种类型:第1层塔身为覆钵式,基座为十字折角形束腰须弥座;2-4层为八角鼓腹锥顶状,5-6层呈葫芦状,7-12层呈宝瓶状,形制丰富多样。

塔群位于黄河青铜峡水库西岸的一处陡峭山坡之上

塔群多角度近观

塔群多角度一览,这里原是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而如今,绝大部分已毁灭湮没,仅塔林独存

塔群位于黄河青铜峡水库西岸的一处陡峭山坡上,这里原是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而如今,绝大部分已毁灭湮没,仅塔林独存。

34 邛崃石塔寺石塔【四川】

邛崃石塔寺石塔【四川】

国内现遗存塔类建筑中,四角密檐的古塔并不少见,但建于高大须弥座之上且底部周身砌有副阶围廊的形制,极为罕见。

邛崃石塔寺石塔俯瞰

其最大的特点是副阶周匝的第一层,远观之如空中楼阁,形制罕见

邛崃石塔寺始建于南宋1169年,经历代修缮寺庙已几经变更,面目全非,唯寺中石塔为南宋原物。石塔造型颇为别致,其最大的特点是副阶周匝的第一层,而且副阶是坐落在高约4米的两层须弥座上,由12根檐柱及石梁、石檩支撑起宽大如雨蓬的第一层塔檐,远观之如空中楼阁,形制罕见。

石塔通体由红砂岩砌筑而成,平面呈正方形,通高17.8米,13级密檐攒尖顶形制

第一层塔身置于高大的须弥座上,四周设副阶回廊

石塔寺石塔通体由红砂岩砌筑而成,平面呈正方形,通高17.8米,13级密檐攒尖顶形制。基台之上置双重须弥座,下层束腰部分以间柱分为3间,辟海棠曲线形壶门;上层须弥座束腰内以间柱分为3间,内刻花草纹饰。

第一层塔身副阶回廊结构

石塔寺石塔多角度一览

第一层塔身置于高大的须弥座上,四周设副阶回廊。副阶回廊3间4柱,回廊之12根檐柱为八棱型石柱,柱下置仰覆莲圆形柱础,在柱顶和补间铺作位置设栌斗;12根檐柱共同支撑第一层宽大的石塔檐,塔檐四角微微反翘;整座塔身外廓,从二层至六层,每层略有增大,七层至十二层则逐级收缩,使之成“梭柱”状。

石塔为南宋原物,如今寺已不存,现此处为红军长征纪念馆,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

其塔位于寺前,保留了早期寺庙以塔为中心的布局形制,昔日恢弘的寺院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现如今这里成为了成都市境内唯一的一座红军长征纪念馆,承载着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