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刁民想害朕系列五(终):洪武时代的大国小民

总有刁民想害朕系列五(终):洪武时代的大国小民

首页休闲益智总有刁民想害朕更新时间:2024-05-11

本文为系列文章,前序文章链接如下: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转发请包括原文链接或声明来源。

那普通人还能干啥?——祈祷下辈子生在老朱家吧!


洪武皇帝对从上层统治阶级到底层平民、奴隶阶级都施加了众多无形的枷锁,同时利用包括四篇《大诰》在内的一切制度的、思想的、文化的手段去不断地对各阶层人员进行PUA,表面上他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底层百姓好,实则是吸取了各朝各代不能长治久安的教训,力图实现他老朱家的千秋万世。各阶层动辄得咎,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被优化的阴影下,全国百姓都活得战战兢兢,风声鹤唳。然而唯独有这么一群独特的人,却是洪武皇帝费尽心机要重点呵护的,那就是他老朱家的子子孙孙:

庞大的生育机器

在古代,一个家族要想繁衍下去,不因战乱、灾疫而灭族,最好且唯一的方式就是无穷无尽的生孩子,只要时间足够长,每一代生的孩子足够多,那么这个家族的子孙就会占领全世界。洪武皇帝对此颇有经验,毕竟愚公移山的故事谁都听说过。而且呢,非老朱家的外姓不能封王,这就意味着哪怕是藩王造反,也是他老朱家内部的事,只要是自家的孩子,谁当皇帝不是当呢。

洪武皇帝本人就生了26个儿子,16个女儿,同时他还大力鼓励子孙后代开足马力,全力生娃。而且呢,老朱家的子孙不仅不用工作,高官厚禄从小就预备好了,只需按人头领俸禄即可。在老祖宗的支持下,老朱家的子子孙孙绝对高产,一个王爷生上百个子女都不是新闻了。

明朝第三代庆成王朱钟镒妃妾24人,子女多达100多人;第四代庆成王朱奇浈所生的光儿子便多达70个,另一位堂哥庆成王更“高产”,光儿子就多达100人,以至于王府聚会,需要有专人介绍,否则都无法相认。

据统计,到明朝末年,洪武皇帝的子子孙孙就已经繁衍到22万人了。这数量,足够武装两个集团军了。当然,话说回来,指望这群酒囊饭袋去拯救朝廷,也是痴心妄想了。

优厚的待遇

相对于洪武皇帝时代的官员温饱尚难解决的俸禄,洪武皇帝对待他的子孙可是各种优待无以复加。

除了上面说的老朱家的子孙不用工作外,而且还给予了丰厚的俸禄和赏赐。比如老朱家的子孙被封为亲王后,年俸能高达一万石,其他诸如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以二百石递减,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以百石递减。以上还不包括老朱家女人们的俸禄。而同时期正一品官员的年俸却仅仅一千余石,况且这年俸还逐年缩水、贬值。除了粮食,朝廷还会按时提供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补助以及无尽的赏赐。据统计,到了崇祯末年,朝廷每年给皇亲国戚们的俸禄支出就占了朝廷收入的一半,可见庞大的皇族给大明朝带来了多大的压力,明朝的灭亡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匮乏,逼的崇祯求爷爷告奶奶的要捐款。

终大明一朝,皇族宗室给国家带来极其沉重的负担,以嘉靖朝为例,山西地方财政收入为152万石,而山西藩王每年消耗俸禄就高达312万石;河南全年财政收入为84万石,而供给宗室们的禄米就多达192万石。

除了朝廷直接给钱给东西,皇族宗室对于百姓土地的侵占也非常严重,如万历42年,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皇帝光是赏赐庄田就多达一万九千顷,藩国河南的田不够,就让山东湖广出,又把沿江的杂税和四川的盐税、茶税都给福王。

整个大明国可不仅仅只有一个福王,桂王、惠王、瑞王每人三万顷(300万亩),景王、潞王四万顷(400万亩),成都附近70%土地归蜀王,河南一半土地归藩王。此外,周王拥有开封的税课权,潞王占有河泊所26处,潞城县的商税被赐给了清源王,屯留县的则归辽山王。

象牙塔里的子子孙孙

论阴谋,洪武皇帝在历史上绝对排前十位,他不止会使阴谋,他也懂得别人的阴谋。为了大明朝江山永固,洪武皇帝自然也要对子孙后代的做好制度性矫正,防止他们堕落,甚至遭遇不测。于是他制订了《皇明祖训》以实现对子孙后代的持续教育。

1、防人之心不可无。千万要警惕所有人,包括身边最亲近的人,护卫必须在身边不能远离。同时每天晚上要提高警惕性,防止“坏人”为非作歹。

2、衣食住行,皆按规执行。什么时候穿什么衣服;哪顿吃的多,哪顿要少吃;出门坐什么车,携带什么东西;几点起床,几点读书,几点睡觉等等不一而足。洪武皇帝不止是让老百姓规范化,而且要让皇族也模式化。这就让人感觉洪武皇帝的管控欲到底有多强。

3、孤立存在,切断联系。各亲王之间不能单线联系,要出远门,先向皇帝申请,然后才能出门,这样意图避免藩王作乱。当然,实际效果如何另当一说。

4、日读夜诵,不可荒废。老子辛苦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总结出来的家规,你们一定要早晚诵读,不能荒废,更不能麻木自我、荒废自我、堕落自我,大明江山的现代化建设还指望你们呢。

尾声——洪武皇帝为何要打造一个大国小民的倒退帝国?


从洪武皇帝对待“士农工商”各类人群的态度来看,本质上就是官僚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以及“流氓”阶级历史矛盾的产物,泛泛来讲,就是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根本性矛盾造成了洪武皇帝对大大小小的统治阶级的不信任所引发的强烈反感。然而,从根本上来讲,洪武皇帝最终仍然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虽然他千方百计去打压统治阶级,但他忘了一个根本问题——除了他出身于农民阶级以外,他的官僚体系、子子孙孙都已经成为统治阶级了,两者不可调和的矛盾是不可能因为他对社会各个层面的精心设计就会有本质变化的。

那么,为何洪武皇帝要精心设计一个大国小民的倒退帝国呢?

1、洪武皇帝自始至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知道农民的辛酸,因此他要关心农民、爱护农民,要为农民实现大同社会,这是他一辈子的理想。但现实给他的感觉是,所有的人都不领情,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全社会的思想与行为矫正。

2、洪武皇帝小时候属于贫下中农,受尽了地主、官吏的欺凌、压榨,所以他对统治阶级有埋在骨子里的恨。他登临皇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给这些统治阶级戴上紧箍咒。但他没有意识到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本质是利益分配问题,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本质则是利益再分配问题。仅仅是砍脑袋,那也是不可能阻挡住后继者的。

3、不过洪武皇帝成功的意识到,统治阶级兼并土地是农民阶级反抗的表象原因,所以他要尽可能实现均天下的理想,同时通过各种条条框框去规范、束缚底层农民阶级,以防止他们中间出现李元璋、王元璋似的人物。


纵观《活在洪武时代》全书的潜台词就是:官不聊生,兵不聊生,民不聊生。

四篇《大诰》的内容虽然表面看来都是:皇帝是个好皇帝,你们老百姓要感恩戴德,不要老想着忤逆皇上,甚至背叛、推翻皇上。根本说来,四篇《大诰》的本质就是愚民为要,禁民为本,这样方能保他朱家的江山永固,朱姓子孙永享富贵。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