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1943年7月份的库尔斯克会战,是整个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和苏军先后动用的坦克数量高达8000辆,仅在1943年7月12日的这一天,苏德双方就有1500辆坦克和上万门火炮展开了激烈的厮*。这场会战的结局以德国的惨败而告终,从此苏德战场上的主动权完全转移到了苏联红军手中,德军失去了自己最为宝贵的装甲机动兵力,只能在苏联战场上节节败退,再也无力发起大规模的战略攻势。
不过站在后人的角度上看,德军当年并非没有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取胜的机会,如果德国可以转变一下策略,那么库尔斯克会战的结局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基本部署,是依靠北方的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的南方集团军军出动各自的装甲兵力,从南北两个方向切断库尔斯克突出部。用一个经典的钳形攻势,将整个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军队全部装进口袋中歼灭。一旦计划成功,德军就能拉平战线节省出大量的机动兵力,同时大量消灭苏联兵力。
在1943年之前,德国的钳形攻势几乎是战无不胜,1941年和1942年苏联红军都未能成功阻止住德国的攻势,看起来这个计划仍然有相当高的可行性。但正是这种顽固的策略,导致了德国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的失败。
从柏林方面决定于7月5日在库尔斯克南北两端发动攻坚战役的时候,这场战役的结局基本就已经注定。从1943年5月开始,苏联红军就已经在库尔斯克地带修筑防御工事,在情报机构的支持下,他们更是确定德军必然向库尔斯克南北两段发动进攻。因此在库尔斯克地区修筑了无数雷场和反坦克据点,整个库尔斯克筑垒地带的防御纵深超过100英里,大量的铁丝网、战壕和反坦克火力点新罗密布。德军通过航空侦查发现这个地区已经成为了严密的反坦克防线,古德里安指出,再也没有什么比用精锐的装甲部队进攻严密防御的筑垒地带更能消耗装甲部队了。
假设德军并不是选择直接进攻库尔斯克,而是采取另一个方案,既以防御态势迎接苏联进攻的话,那么整场战争的结果恐怕会截然相反。德军装备的新型坦克例如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都属于重型坦克,他们并不适合进攻,反而适合防御。尤其是重型坦克在进攻苏联防御阵地时,大量地被反坦克炮和雷场所消耗,近距离内被苏联步兵歼灭的也不在少数,反而是在与苏联红军面对面的坦克战中,德军重型坦克发挥了很大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德军还投入了90辆斐迪南反坦克歼击车,这种坦克歼击车上的88毫米火炮可以在2千米内贯穿任何苏联坦克的装甲,而且其前装甲足足高达200毫米,这是任何苏联反坦克武器都难以基础击穿的。事实上,后来的经验证明,几乎所有损失的斐迪南坦克歼击车都是陷入雷区,或是被对方步兵迫近后所消灭的。
此外,在1943年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德国装甲部队的素养远远高出他们的苏联同行。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士兵素质,苏联红军当时仍没有办法和德国装甲部队相比。如果德军选择以防御方式迎击苏军,那么所有的不利于德国装甲部队的条件几乎都会消除,且德国装甲部队擅长机动作战的优势将会极大地显现出来。
事实上,即使是从库尔斯克会战的作战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莫德尔在北部的进攻几天内既告失败。但是其防御过程中多次重创苏联红军的进攻,这足以说明他的防御远比进攻成功。而南方的曼施坦因进攻虽然较为顺利,但仍然没有办法在前进更远,反而是在撤退的过程中,他以一次漂亮的反击对苏联红军造成严重的伤害,几乎重复了几个月前的哈尔科夫反击战。这也证明在防御状态下,德军能够爆发出更强大的战斗力。
不得不说,尽管德军以90万的兵力去进攻苏联190万的兵力,但他们最后打出的伤亡比是非常不错的,无论是哪方的估计德军的伤亡损失数量都远远小于苏联,坦克战损比更是达到了1:4之多。德军当年如果不去固执地进攻库尔斯克的坚固防御阵地,而是以防御态势和机动作战的方法对抗苏联红军,那么整场战役的结局恐怕是会截然相反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