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2日讯(记者叶飞艳)以“艺以通衢”为主题的2022武汉双年展正在武汉美术馆(汉口馆)、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合美术馆同期展出,同时串联多个艺术空间的平行展,开展以来引发持续观展热潮,截至目前,预约访问量近60万人次,网络多平台展览及转发访问量超千万人次。记者了解到,本次双年展将于5月31日迎来闭幕,赶紧抓住展览的尾巴,去感受艺术盛宴吧。
2022武汉双年展正在展出。记者叶飞艳 摄
多彩艺术破圈而行
2022武汉双年展围绕“文化样态”“城市形态”“创新动态”“绿色生态”“开放姿态”五个专题,共展出来自中外285位艺术家及团队的446件(组)艺术作品,以绘画、雕塑、影像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形式与观众见面,多彩艺术交融绽放,每天前去观展的游客络绎不绝。还有游客表示,武汉双年展看一次根本不过瘾,需要二刷、三刷,甚至N刷,“看过双年展,感觉武汉太潮、太酷了。”
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展出的艺术家武定宇作品《溪山闻声——山川可游》。记者叶飞艳 摄
“不仅满足了视觉享受,身体的各个感知部分都可以参与其中,有很强的参与感与体验感。”5月21日,在武汉美术馆(琴台馆),江汉大学学生林晓趁着周末和同学一起相约前来观展。他们一一体验艺术家郑达《机器的自在之语》、艺术家林文财《身体花园(透明的狩猎场)》、艺术家张聃《世界之树》等充满互动性的作品,流连忘返。林晓说,自己最喜欢展览中大体量的装置和影像互动类艺术作品,视觉冲击感强,还能了解到不少新技术、新手段。
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展出的艺术作品。记者叶飞艳 摄
合美术馆展出的艺术作品。记者叶飞艳 摄
武汉双年展好看又好拍,成为市民与亲朋好友游玩打卡的好去处。观众尽情徜徉在艺术的“海洋”,置身于绚烂色彩中,与来自全世界范围的优秀艺术家对话,也在社交平台留下一件件以武汉双年展为主题的摄影、摄像作品,频频刷屏。
在合美术馆,随处可见拿着照相设备穿梭展厅之间拍个不停的观众。数字3D打印雕塑作品《新新大象》,大象的身体由无数个人体模型拼接在一起,各个角度观赏,都有不一样的美感;比利时艺术家卡斯滕·霍勒的作品《金丝雀群岛》,由天平和两只巨大金丝雀鸟笼构成,观众观察着金丝雀的一举一动;来自艺术家尹秀珍的作品《缓释》体量巨大,是用曾经穿过的旧衣创作而来,胶囊内部犹如一个休眠仓,可进入参观……“美术馆简约时尚的装修配上艺术家们新颖的大脑洞,太出片了。”摄影爱好者江先生说,处处都好拍,感受到了当代艺术的氛围感。
武汉元素很吸睛
双年展中的武汉元素也十分吸睛。诸多“汉味”十足的艺术作品,让武汉人觉得格外亲切。
《武汉之水见世界》。记者叶飞艳 摄
观众在武汉美术馆(琴台馆)欣赏《江城旧影》。记者叶飞艳 摄
在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展出的《善水宜居》。记者叶飞艳 摄
在武汉美术馆(琴台馆),观众漫步在《武汉之水见世界》互动作品营造的空间内,触发数字水面涟漪感应,艺术与科技完美交融,沉浸其中感受、欣赏、体味武汉与水的话题。《江城旧影》集中展出了武汉美术馆珍藏的部分武汉老照片,以及中外摄影师镜头下的武汉。城市规划师黄焕的摄影作品《渐行渐远的轮渡,忽冷忽热的单车》,将目光投向轮渡和单车等传统交通方式,唤醒老武汉人的交通记忆。来自天津的艺术家李津用水墨画画出了豆皮、严氏烧麦、热干面等武汉“过早”。而艺术家费俊的作品《有趣的世界·武汉》则是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作品的延伸,在艺术家构建的奇妙空间里,一道探索和呈现对这座城市的未来想象。在“城市形态”专题下,由儿童、教育工作者和艺术家共创的《善水宜居》也颇受观众欢迎,孩子们通过用废纸壳拼贴长江流域建筑群,还贴有“耍拉、喜眯鸟”等武汉方言。小学生付心怡看得兴致勃勃,“有长江大桥、黄鹤楼、武汉大学,都是用纸拼成的,好有趣。”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