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唱歌,不跳舞的歌舞片,才是好歌舞片

不唱歌,不跳舞的歌舞片,才是好歌舞片

首页音乐舞蹈恋舞大师更新时间:2024-05-11

影片:《随我婆娑》

导演:马克·桑德里奇

主演:弗雷德·阿斯泰尔、金杰·罗杰斯

事件:1937年5月7日上映

不是每一个舞者都能被称为“舞王”。

不是每一对歌舞片中的组合都能像阿斯泰尔和罗杰斯一样。

1937年,《随我婆娑》上映。

阿斯泰尔和罗杰斯被誉为歌舞片中的最佳组合。

而本片是阿斯泰尔、罗杰斯组合的巅峰之作,它用了最少的歌舞,却呈现了最棒的歌舞片。

后世的歌舞片中,唱再多的歌,跳再多的舞,也无法与《随我婆娑》相媲美。

01.《随我婆娑》的黄金班底

《随我婆娑》完全称得上最早期的歌舞片,导演马克·桑德里奇也算是最早的歌舞片导演之一。

1927年《爵士歌王》横空出世,角色头一回在电影中发声。

后世通常将《爵士歌王》作为歌舞片的开端,虽然片中只有短短几段对白。

《爵士歌王》之后,人们发现了声音的妙用,因此歌舞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6年后的1933,桑德里奇也加入了早期歌舞片的大军,他带来了《飞扬的旋律》,然而票房惨淡。

△艰难扒到的桑德里奇照片

不过,1933是个神奇的年份,这一年在歌舞片历史上,注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年,一个籍籍无名的百老汇舞蹈演员,来到了雷电华的试镜官大卫·塞尔兹尼克面前。

他已经在百老汇跳了10年,歌剧院显然不能再满足他的野心,他决定来电影界碰碰运气。

△他5岁开始跳舞,百老汇之前,他已经跳了整整20年

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个不小的玩笑。

他的试镜报告上写着:“无法唱歌,不会表演,有点谢顶,会跳点舞”。

公司认定这名舞蹈演员没什么前途。

仅仅因为“会跳点舞”,他被甩给了同样不走运的桑德里奇,雷电华希望他们随便拍点歌舞片,弥补《飞扬的旋律》带来的亏损。

为了防止失败重演,雷电华将口碑与票房还不错的女演员金洁·罗杰斯租借给他们。

黄金好莱坞时代的工作量不是今天能比的,大多数导演一年要拍好几部片子。

同样是1933年,桑德里奇为两位舞蹈演员量身定做了《飞到里约》的剧本。

△《飞到里约》是三人第一次合作,历史性的一刻

这一次,原本能保住饭碗,桑德里奇就知足了。

开机第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了片场。

当一切都做好准备,他喊出“ACTION”的刹那,眼前发生的那一幕让他终生难忘。

这名“会跳点舞”的舞蹈演员和金洁·罗杰斯仿佛插上了翅膀,他们的双人舞在飞翔。

阿斯泰尔的鞋上钉着铁掌,双脚每一次击打地板,他轻盈的身姿都能滑行很远。

他的双手会随风飞舞,跟随滑行的节奏做着即兴表演。

而罗杰斯则有极高的伴舞天赋,阿斯泰尔即兴抬腿的一瞬,她总能将腿抬到同一角度,让人看起来动作似乎是同时进行的。

两人曼妙的身姿就像天使的两翼,不仅桑德里奇,现场的工作人员全都看呆了,摄像甚至忘了将镜头盖拿下来。

△罗杰斯配合阿斯泰尔的舞蹈,往往是即兴的

原来世间真有默契一说,两人的配合无与伦比。

某种东西正在破茧成蝶,那一刻,桑德里奇笑了,百老汇的舞蹈演员也笑了。

△插上翅膀的双人舞

果不其然,《飞到里约》票房大卖,雷电华高层欣喜若狂。

桑德里奇成为炙手可热的歌舞片导演,两名演员同样跻身一线,而三人的班底也被固定下来。

于是,《飞到里约》之后,有了《柳暗花明》、《礼帽》、《海上恋舞》、《乐天派》、以及这部《随我婆娑》。

当然,部部经典,部部影史留名。

到了揭晓谜底的时候了,百老汇舞蹈演员后来被称作“舞王”,并在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中排行第七。

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弗雷德·阿斯泰尔。

△是时候给出他的正面照了,藏了好久

02.歌舞片,从来都不需要那么多歌舞

歌舞片中,一定要充斥着大量歌舞,这在后世,似乎是永恒的真理。

然而,歌舞片中,重要的从来都不是歌舞,而是剧情。

突如其来的唱歌跳舞,本身就会产生“间离效果”,如果剧情逻辑性不够严谨,不够有趣,那么一部歌舞片会瞬间变得索然无味。

一句话,歌舞片中,剧情是中流砥柱,而歌舞只是锦上添花。

为剧情多一种表达形式罢了。

罗杰斯和阿斯泰尔合作的歌舞片之所以赏心悦目,源于剧本扎实,剧情精彩,歌舞如同*手锏一般,关键时刻才惊鸿一现。

以《随我婆娑》为例,时长108分钟的片子,直到25分钟,阿斯泰尔才第一次开口唱歌,在此之前,他也只不过跳了两次舞。

阿斯泰尔的舞蹈充斥着大量爵士,而歌声却是歌剧院的唱法,低音美声。

他在歌唱的时候往往会变换千百钟表情,眉毛一挑嘴微张是疑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是欣喜,他似乎极少表现愤怒,偶尔会眉头紧锁向下看,表现出抑郁。

△《随我婆娑》第25分钟,阿斯泰尔第一次开嗓,并第二次跳舞

影片的前20分钟,其实不适合出现大段歌舞,因为情绪和情境营造的不够。

最终,《随我婆娑》出现了5次歌唱与5次舞蹈。

30年代,这个5/5的定理被不断使用,无论之前提到的5部片子,还是阿斯泰尔后来的《摇摆乐时代》与《黄金梦》,歌唱与跳舞的误差次数绝对不会超过1次。

30年代的歌舞片,剧情往往比剧情片还要出彩。

然而,好景不长,我们的老朋友马克·桑德里奇在1945年就早早去世了。

此时,距离雷电华公司彻底倒台还有不到10年。

阿斯泰尔早早看出了雷电华的颓势,他与雷电*约,成了一名自由演员。

正所谓良马遇伯乐,40年代末,他再次遇到了堪比桑德里奇的歌舞片大师们。

文森特·明柰利与斯坦利·多南。

△左为文森特·明奈利,右为斯坦利·多南,二者皆为歌舞片大师,多南身体很好,至今还活着,94岁了

阿斯泰尔与他们各合作了一部歌舞片史上的传奇佳作。

《蓬车队》与《甜姐儿》。

△上《甜姐儿》下《蓬车队》,群舞开始逐渐出现

顺带一提,在米高梅,他也同样遇到了他的一生之敌——吉恩·凯利。

二人同为40~50年代的好莱坞舞王,舞姿难断高下。

不同的是,吉恩·凯利总是孤军奋战,而阿斯泰尔曾有罗杰斯。

△1976年的《娱乐世界续集》,是二人唯一一次同台出现

就像阿斯泰尔没了罗杰斯,这时的歌舞片,也丢掉了一些东西,悄悄地起着变化。

前面说到斯坦·多南,他终于在1952年拍出了歌舞片史上的不朽名作——《雨中曲》。

后世没有人可以否认这部片的影史地位与精彩程度,斯坦利·多南因此被称为“好莱坞歌舞片之王”。

但是,此时的歌舞片丢掉了减法,歌与舞在膨胀。

《雨中曲》有103分钟,在前20分钟只出现了一次歌唱与跳舞,这与30年代没有不同。

变化出现在后面。

《雨中曲》一共出现了10次跳舞,而唱歌竟然有12次之多。

这已经比桑德里奇时代翻了整整一倍。

大段的歌舞,一定会有照顾不到的剧情。

歌舞片中的杂耍成分多了,而笑与泪,少了。

△《雨中曲》中令人眼花缭乱的歌舞

这种现象到了新世纪开始变本加厉,像是2002年的《芝加哥》,歌唱与跳舞次数均达到了15次,比30年代再翻一倍。

并且,单纯的舞蹈也变少了,一些现代主义的东西混进了歌舞片,让镜头下的舞者不再纯粹。

深受波德莱尔们浸淫的导演,却总以为这种做法十分高明。

不过,爵士迷的横空出世,让我们在歌舞片的末世看到了些许希望。

“爵士迷”是对导演达米安·沙泽勒的昵称。

2016年他拍了《爱乐之城》,片中跳舞与唱歌次数竟然只有7次,并且前20分钟只出现了一次。

要知道,《爱乐之城》全长128分钟,比30年代的歌舞片长出20分钟左右。

沙泽勒是认真研究过黄金好莱坞时代歌舞片的,致敬多达33处。

其中,高潮的部分,就致敬了《随我婆娑》。

△《爱乐之城》对《随我婆娑》的致敬

复古的情怀,优美的歌曲,似乎一切都显得那么完美,除了瑞恩·高斯林与艾玛·斯通的舞技。

他们没有几十年的舞蹈经验,也不是天作的一对,不能像阿斯泰尔和罗杰斯一样,将双人舞插上翅膀。

1996年,金杰·罗杰斯在一个夏天去世,而阿斯泰尔早在9年前的另一个夏天就去了天国。

罗杰斯给后人留下遗嘱。

遗嘱的内容只有一条:

将她与阿斯泰尔葬在同一个墓园。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