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楼起楼塌的间距越来越短了。
昨天,扫了一眼朋友圈,有人在转《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文章,懒得点开看。谁知,今天一觉醒来,就发现扒皮文章满天飞了。
有考据文中细节有误的,有批判传递信号负面的,有指斥作者玩弄焦虑牟利的……晚些时候,文章的发布账号也被腾讯禁言了,60天。
文章出品方是咪蒙团队,一个让人又佩服又厌恶的写作班子。佩服的是深谙传播之道,厌恶的是没安慈悲之心。
省省吧,你们的把戏
了解了人性之后,有人选择抚慰,有人选择利用。《状元之死》属于后者。
岛叔看完文章,感觉文章是这么写成的:作者把现在能让人产生共鸣、扎眼醒目的关键词,什么寒门、状元、乳沟啦,不管雅俗,统统汇聚起来,把当前能引发人们焦虑的桥段,什么理想与现实的扭曲、阶层固化让人看不到希望、情怀操守已经一文不值等,甭管真伪,全都融合一块。然后,弄出来一个人物,把这些关键词串联起来,再把自己搁进去,好像是全程客观记述,其实是闭门造车,胡编乱造。
这种传播伎俩不新,难道岛叔不知道文章标题里加上“女大学生”就有人想看吗?有个小品说得好:你这压力水壶,不是跟咱们村东头的压力井一样的道理吗?我们不愿意使它知道不?我们怕把井底水垢抽上来影响身体健康!
老辈人经常教育后生,别耍聪明,尤其当着聪明人的面。网民里聪明人多了去了,所以这篇文章的保鲜期短得可怜。
警惕啊,无良的爆款
岛叔很焦虑,因为孩子还有三年就要小升初了,自己孩子啥长处没有,看着人家海淀、西城的牛娃,真是睡不着觉,将来可怎么办啊?
让人着急上火的事儿还有很多,焦虑心态的确普遍存在。《状元之死》里虚构的寒门学子努力改变命运,结果还是归于寂灭的故事,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声。状元这么努力还不行呢,我的将来岂不是更糟?
这类文章激发、放大了读者的焦虑,自然引发了关注。如果《状元之死》没有被打倒,相信它就会轻轻松松刷屏,顺顺利利爆款,收割流量,最终变现。读者呢,自己的焦虑成了人家文章加工厂的原料,成了他人的生意经。
我们不否认社会焦虑的存在,这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怎么看待?正确做法是,科学分析,努力改变。
与此同时,一定要警惕某些自媒体利用大众焦虑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尤其是编造一些虚假的故事,冒充非虚构写作,更是一种情感欺诈。
《状元之死》就是这样下作的文章,它压根就没想着要像鲁迅文章那样,“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而是戳你一刀,然后指着伤口说,看,流血了。
专注吧,稀缺的注意
三国时,管宁和华歆一块读书,门外有高官华车通过。管宁不管,照样看书,华歆把书一扔跑出去看。管宁说,你不再是我朋友了。
管宁很珍惜自己的注意力资源,不愿意轻易分配到无谓无聊的话题、事物上。咪蒙为代表的自媒体公众号,就喜欢供应这样的话题,经常形成现象级的话题漩涡,动辄成千上万人参与进来,一起制造出一场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舆论盛宴。
什么你的同龄人把你抛弃了,什么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谁看谁着急。可尘埃落定再看,就好像有人在闹市中摔碎了一个啤酒瓶,引得人看,看完了散。
类似这样的渲染焦虑、制造不安、贩卖毒鸡汤的文章,有时候看着看着、讨论讨论,小半天过去了。如果只是为了放松身心,倒也无妨,可要是长期浸淫于此,无异于吸食精神鸦片。获益的是谁?
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是可以变现的资源。我们被吸引,或者说被骗去阅读、传播、讨论无谓无聊的话题,就会汇聚成为人家的流量。你要是提供了好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成为流量也是一种等价交换。可如果大家的关注中心是了无价值的东西,连鸡汤鸡肋都不如,那就太不划算了。往小里说,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往大里说,不利于社会不良情绪的疏导,甚至会撕裂社会情绪,不可不察。
文/田获三狐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