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一直是欧洲历史上的热门话题。
1871年的1月18日,法国的凡尔赛镜厅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正式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建立。
在此之前,德意志刚刚在普鲁士的领导下重创法兰西帝国,通过这一场普法战争,将当年肆意掠夺羞辱德意志的拿破仑之侄拿破仑三世完全击溃、乃至于逼下皇位。
凡尔赛镜厅的德意志帝国诞生礼,亦是法兰西帝国荣光的葬礼。
德意志第二帝国以最强势的姿态宣布:统一而强大的德意志,将是欧洲大陆新的霸主。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镜厅宣布成立,白衣者为“铁血宰相”俾斯麦
区别于此前的神圣罗马帝国(亦被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日后的纳粹德国(当时亦自诩为“德意志第三帝国”),德意志帝国又称德意志第二帝国,自1871年建立起,它以极快的速度团结了整个小德意志地区的力量,成长为欧洲大陆上强劲的帝国。
也正是这一时期,德意志民族沉积在骨血里的铁与血、古典与浪漫开始渐次浮现,演变成我们今日的“德国印象”。
▲德意志第二帝国所颁发以嘉奖士兵的铁十字勋章,现已是人们对德国的重要印象之一,就沿袭自普鲁士
一、混乱:分崩离析下的各自为政追溯德意志帝国的诞生史,可以发现它冗长、艰难而曲折。
中世纪时的德意志地区,虽然存在着神圣罗马帝国这一“松散的邦联”,但其下大大小小的王国、公国,甚至是城邦实则各自为政。神圣罗马帝国的双头鹰翅膀上,遍布了其下邦国的旗帜,这还只是其中的极小一部分。
▲神圣罗马帝国由罗马帝国一路沿袭、分裂而来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最初由七个选帝侯国的国王轮番坐镇,随后落入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囊中。但无论执政者如何更迭,在长达近900年的存续时间里,神圣罗马帝国一直没能实现集权化。
在18世纪末,神圣罗马帝国覆亡前夕,其境内的独立邦国有大大小小足足300多个,而由领主掌控的庄园则达1475个,即共有1789个独立的拥有主权的政权,完全无法成为统一的强大力量。
人们戏称:“一年有多少天,德意志就有多少个国。”也正是这样的分裂,让德意志人的民族意识一直以来较为薄弱。
▲1789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有大大小小的各色独立邦国,地图让人眼花缭乱
二、主旋律:小步舞曲或军歌这其中,有两个强大而令人印象的深刻的邦国尤其值得关注,也在当时被普遍认为是领导德意志统一的两大热门。
其一为奥地利帝国,它历史悠久、实力强大。由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奥地利,早在其为神圣罗马帝国之下的一大公国时期,便在实质上拥有对德意志地区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力。
虽然后来因经济的落后、严苛的关税保护政策而在各邦国中的影响力降低,但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强劲力量。
▲极致奢华之能事的维也纳美泉宫,是奥地利皇室的享受起居之地
其二为普鲁士王国,它最早只不过是小小的雇佣兵团体“条顿骑士团”,借着宗教的名号充当打手,而后嫁接入勃兰登堡选帝侯国,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羽翼下的邦国之一。
在发展过程中,不同于奥地利温和的联姻扩张,普鲁士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拥有国家的军队”的铁血特色。
▲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辖下普鲁士陆军总参谋部的风采,卡尔·吕贝克绘制
19世纪初,普鲁士不满法国拿破仑的颐指气使,与萨克森组成联军向法国宣战,最终落得惨败的下场,并被进一步掠夺、羞辱,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耶拿战役”。
以此为契机,普鲁士深刻反思并进行了一场宏大的改革,史称“施泰因-哈登堡改革”。
这场改革覆盖了农业、政治、军事、教育等四大方面,包括集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力;建立新型的、现代化的军队,灌输以爱国主义思想;推行普遍义务教育,建立更多的大学。这些改革措施为普鲁士走上现代资本主义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10年始建的柏林大学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影像,这就是施泰因-哈登堡改革的硕果
“一山不容二虎”,这两个强大的德意志邦国间,虽然亦曾有过合作,但总体上呈现出了水火不容的态势。奥地利对后崛起的普鲁士始终抱有芥蒂之心,而普鲁士则雄心勃勃地欲要摘取奥地利的德意志桂冠,两国间战争频仍。
总的来说,奥地利是老牌列强、沉积了许多实力;而普鲁士新近崛起,发展态势蓬勃。本就是一团散沙的德意志民族,又面对着这两大兄弟的对立,到底要如何走向统一呢?
▲普鲁士狮绕着奥地利象打转,虎视眈眈:1846年阿道夫·门泽尔绘制漫画
三、催化:幸福、骄傲与“正是时候”意外地,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并非是人们常规印象里的彼此角逐、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统一,而是德意志人民的民族意识被激发后,在合适的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下,完成的历史结果。
19世纪初,经过了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工业品倾销至德意志境内,这使得本就薄弱微小的德意志诸小国的经济面临雪上加霜的境地。对当时的德意志各邦来说,最迫切的需要就是取消林立的关卡,确保整个德意志地区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
奥地利和普鲁士在德意志各邦的需求面前,展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奥地利本身面对着经济落后的窘境,只能依靠关税保护政策维持国内的市场。
而普鲁士由于本身领土被分割为东西两大块,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急切地借期待关税的统一完成向自由贸易的转变。
▲1818年的普鲁士,领土被分割成两块不相连的飞地
1828年,普鲁士首先与黑森-达姆斯塔特签订了第一个通商条约,由此建立了一个相对非常小的南德意志关税同盟。
在这之后,普鲁士又通过谈判、宣传、拉拢等手段,使其它较大的邦国如巴伐利亚、萨克森等相信关税同盟的成立有利于它们的自身利益,进而相继与普鲁士订立贸易条约,加入了关税同盟。
▲各邦国的代表们正在商议关税同盟的细则
有了邦国间有约束力的关税同盟,参与到同盟中的成员国节省了一大笔税收行政成本,走私导致的地下经济规模也有了缩减。
以巴伐利亚为例,在加入关税同盟之前,全国一年税收为210万佛洛林,而加入关税同盟后,仅从关税一项上取得的税收就有386万佛洛林。更高的税收象征着蓬勃发展中的国民经济,政府财政收入的扩大也使各邦国政府确实地认可了关税同盟的存在。
而随着关税同盟的扩张,成员国所能得到的利好就更可观;这也对关税同盟的进一步壮大反过来起到了推进作用。
最终完全发挥作用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实现了德意志各邦国间的贸易自由、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商品市场,这即是促进了德意志经济的统一。
经济的发展确保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德意志因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团结起来,其中普鲁士因在关税同盟中的积极姿态,加上经济体量和领土上的优势,在德意志经济的统一中确立了领导地位。
▲1834年正式建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示意图:以普鲁士为主导,德意志邦联为主体
另一方面,欧洲大陆上蔓延有燎原之势的启蒙运动点亮了德意志民族的民族意识。
德国的启蒙思想家宣扬民主、科学、理性,以熟知的莱布尼茨为代表,这些思想家们针对德国所面对的分裂、落后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统一正是他们开给德意志的药方。
启蒙运动的余潮在德国掀起了一场“狂飙突起”运动,这场运动标志着德国民族文学的诞生,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正是在狂飙突起运动的影响下,德国的文化性的民族主义逐渐形成,人民拥有对德意志文明的认同感,渴望着一个统一的民族性国家的建立。
▲画作《苏醒的德意志》,1849年克里斯蒂安·科勒所绘
而使这样的文化思潮最终转变为政治上的力量的催化剂,则是邻国法兰西相继完成的大革命以及拿破仑战争。
德意志民族见证了法国如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释放了统一民族国家的能量,进而横扫欧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疯狂的掠夺。
法国的掠夺同样也是普鲁士改革的动力,实际上,不止是普鲁士,整个德意志都受到法国的感召,酝酿着新能量的爆发。德意志人民共同追忆起他们的光荣和伟大,萌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在这样的情感支配下积极地走向统一。
在此之外,德意志的统一正逢一个前所未有的绝妙国际环境。奥地利只满足于同中小德意志联邦结盟,维持现有的松散德意志邦联的状态;相对地,普鲁士已通过关税同盟确立了在德意志诸邦间的领导地位。普奥两强争霸的历史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当时欧洲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英法为了阻止俄国势力南下,与俄国血战四年,战争导致沙皇政府威信扫地,内忧不断。沙俄忙于面对国内的窘境,对德意志的政局变化无太多插手之力。
战后的英法也损失惨重,不得不休养生息。而且当时的头号强国英国则乐于见到欧洲大陆上再崛起一个足以与法、俄抗衡的大陆国家。
由此,德意志统一的民族国家有着非常优越的国际环境,唯有的大麻烦的就是法国不愿意看到德意志统一威胁其欧陆霸主地位。
于是,普鲁士见缝插针,趁普法战争的大胜之势,在凡尔赛宫正式由普鲁士国王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荣膺欧洲胜利者桂冠的荣光。
▲最终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图中可以看到占领导地位的普鲁士及其间的几次主要战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