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与《战国策》有何不同

《左传》与《战国策》有何不同

首页战争策略春秋战国策更新时间:2024-07-04

《左传)原名是《左氏春秋),汉代时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为《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了解释孔子的《春秋)而写的。《左传》记载了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这段时期的历史,是儒家重要经典书箱之一。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中比较有名的代表作,由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最后编撰而成,主要记载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的历史,记载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即策士)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社会风貌和历史特点,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那么,《左传》与《战国策》究竟有哪些不同呢?下面就从体例、语言风格、人物描写、记事方法等方面谈谈二者的区别。

一、体例方面

《左传》为编年体史书,专以记述史事成书,述史严谨有序,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书。

《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史书,因体制之便或因事系人,发挥余地很大,阅读感受更强烈。

二、语言风格方面

《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记录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的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史通·叙事》中这样评价《左传》的语言风格:“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弹,而含意未尽,是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与句外。”

《战国策》的文风驰骋纵横,驰说云涌,语言带有明显的纵横家的色彩,突出地表现谋臣策士纵横的言谈论辩,充分表现了高才秀士的奇策异智。内容上不受旧道德观念的束缚,更注意情节的设置,气氛的渲染,人物神情的描绘,所以在可读性上更胜一筹。

三、人物描写方面

《左传》中描写人物的重点在于塑造仁厚纯正的政治家形象。由于是编年史,《左传》在写人时,很少集中描写某一人物,因此人物的言行事迹都分散记录在伴随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为了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只能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不过,《左传》通过描写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充分展现人物性格,不注重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的描写。

《战国策》主要描写纵横家、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在写人时往往注重揭示内心世界,生动地描写其形象。而且,《战国策》在写人时注意到了人物本身的复杂性,描写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甚至为那些追求个人功名富贵的利己主义者立传。因此,《战国策》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相比《左传》,更加具体细致,也更显得生动活泼。

四、记事方面

《左传》是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增加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生动描写、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左传》还创立了一种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人议论的新形式,以“君子日”“孔子日”“君子是以知”等来对事件或人物做出道德伦理的评价。这种形式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感情和立场,进一步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在叙事方面,(左传》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这是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战国策》的叙事相比《左传》,要更鲜明,更曲折,更活泼生动,更扣人心弦。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来帮助说理,诸如“鸭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这些寓言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又浅显易懂,历来家喻户晓。《战国策》的结构更巧妙、语言更活泼、人物更生动,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对后世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总之,《左传》与《战国策》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奇葩,值得史学家及文学家们深入研究。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