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地宫发掘记:经典传奇,雷峰塔下真的镇压着白娘子吗?

雷峰塔地宫发掘记:经典传奇,雷峰塔下真的镇压着白娘子吗?

首页战争策略地宫传奇更新时间:2024-05-01

许仙与白娘子凄美的爱情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法海和尚的冷酷无情激起了无数人的愤怒。那么,法海用雷峰塔镇压白娘子到底是不是真的呢?随着雷峰塔的轰然倒塌,这个流传千年的神奇传说,即将大白于天下。

雷峰塔意外倒塌

1924年9月25日,座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滨的雷峰塔,终于承受不住千年风雨的摧残,毫无征兆地轰然倒塌,化作一堆残砖碎瓦。那仅剩下的低矮的塔基,像一处巨大的伤口,裸露在世人的面前。

然而,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对雷峰塔的好奇与情怀却丝毫未减。那传说中,镇压着一段真挚爱情的宝塔,究竟从何而来呢?而坍塌之后的废墟下面,是否真的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呢?

雷峰塔旧照-1

雷峰塔旧照-2

77年后的2001年,浙江省政府决定:重建雷峰塔。雷峰塔神秘的面纱,终于即将被揭开。

此时,文物部门决定,首先对雷峰塔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堆积如山的残砖废土被逐步清理之后,探测雷达显示,在雷峰塔的下面,的确埋藏着不同寻常的秘密。

由于那个家喻户晓的白娘子传说,雷峰塔的发掘,注定会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在清理完废墟之后,塔基上,一块巨大的石头立刻引起了考古队员的注意。

那块石头,至少有750斤重。这是干什么用的呢?下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会是传说中镇压白娘子的地方吗?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考古队的发掘工作不断地向前推进。

雷峰塔倒塌后-1

雷峰塔倒塌后-2

发掘地宫-1

发掘地宫殿2

发掘地宫,意外发生了

很快,工作人员就准备好了吊车,要把这块巨石移开。可不知道为什么,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气氛在考古队员中间开始蔓延。尽管,没有人认为里面会藏着一条巨蛇,可就是难掩紧张与恐惶,身不由己。或许,是因为那个古老的传说,凄美的爱情故事早已深入心的原因吧。

巨石被固定在起重机上,这个起重机可以吊起两吨的重量,对付这块750斤重的石头,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可是,意外发生了。

不知是巧合?还是别的什么奇怪的原因?

就在巨石被吊起在半空中的时候,起重机的钢索突然断裂,巨石轰地一声砸向地面,现场尘土飞扬,这突然的变故把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阻止人们开启地宫。难道是法海在施展法术?难道下面真的会有一条巨蛇,传说中的白娘子吗?

这个不期而至的意外,把现场的考古人员着实惊出了一身冷汗。然而,大家很快镇定下来,在更换了起重机的钢索之后,巨石被再次吊了起来。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还好,这一次终于成功地把石头挪到了一边。

在洞口的浮土中,发现数十枚刻有“开元通宝”字样的钱币(公元713—741年)。专家推测,这种撒落钱币的行为很有可能是当时皇室的一种宗教仪式。

唐玄宗开元通宝

地宫

开启地宫,下面会有白蛇吗

在这块巨石的下面,还有一块石板。

随后,考古队员小心翼翼地掀开盖板。人们一个个屏息凝神,目不转睛地盯着移动中的盖板,下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石板被打开了,这个被埋藏了千年的地宫闯入了人们的视野,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不过,地宫里并没有传说中的白蛇,只有一条一寸多长的蜈蚣。这难道是白蛇的化身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条蜈蚣的身上,看个不停。人们发现,它就是一条平常的蜈蚣,并无特别之处,这才松了一口气。

那白娘子被压在雷峰塔下,这个传说,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这还得从法海和尚说起。

相传在唐朝时,金山寺内有一个叫法海的老和尚。一天,法海正在寺内念经打坐,不经意间发现一条白色巨蟒,盘踞在大雄宝殿的青砖地板上。这条有碗口粗,一丈多长的大白蟒,是当地的一霸,吃人心肝,挖人眼睛,搞得人心惶惶,附近的信众也不敢进寺烧香。倒是这个法海和尚,看到这条白蟒之后,他不慌不忙地盘腿而坐,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地施起佛法来。顷刻间,大殿内闪现出一道道金光,那条白蟒被金光所掳,直奔长江而去了。从此以后,这条白蟒再也没有回来过。

法海和尚

这白蛇传的故事,有两个版本,上面一个是唐朝的,还有一个是明朝的版本。

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叫许仙的书生,心地善良,无意间在野外看到一白一青两条蛇受伤了,便好心相救。这让白蛇非常感动,为了报恩就化成了美貌的女子嫁给了他,做了他的娘子,而青蛇就变成了他们的丫环。这三个人的日子过得平平静静,幸福美满。可天有不测风云。一日,从金山寺下来一个化缘的和尚,名叫法海,正巧路过此地,看到许仙一脸的妖气。于是,他就把许仙骗到金山寺给藏了起来。白娘子一看,相公失踪了,就四处寻夫,一路到到了金山寺。可这个许仙踪迹全无,她一怒之下,就水漫金山了。从此,白娘子与法海展开了斗法,虽经过激烈抗争,可惜法力不够,最终被法海收入金钵。这个法海为了镇住白娘子,专门在雷峰山上修建了一座塔,将她镇压于塔下。

这个人与妖相爱的故事,被以法海为代表的卫道人士视为逆天之举,有违纲常,于是便横加阻拦,并且残酷迫害。

新白娘子传奇

地宫中到底有什么宝贝呢?

既然没有白蛇,那雷峰塔的地宫中,究竟会有什么宝贝呢?

经过测量,地宫的长和宽各为50厘米,深度只有一米左右。这个狭小空间的大部分都被一个铁函占据着。在铁函的侧面隐约可见一尊佛像。那是一尊鎏金铜佛像,佛像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释迦牟尼佛,他盘腿坐在莲花宝座上,慈眉善目,面容丰满安祥,嘴角微微上翘,略带笑意。

可令人费解的是,佛像下部的释迦牟尼莲花宝座竟是由一条蟠龙托起的,龙身缠绕在莲花宝座下,龙爪张开,龙首上扬。佛祖静谧的神态和巨龙张扬的动作,一动一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达成了一种巧妙的平衡。

在尊贵的释迦牟尼佛像的衬托下,这个铁函更是散发出几分神秘之感。从现场的摆放位置来看,释迦牟尼佛像仿佛成了这座铁函守护神。那么,这个铁函里到底有什么稀世珍宝,要动用佛祖来护佑呢?

可是,由于铁函几乎占满了地宫的空间,让考古队员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才能将铁函从地宫中完好地取出来。夜幕渐渐降临了,人们不得不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

让一面完全敞开

起吊200斤钱函

第二天一早,考古发掘继续进行。人们想到了一个取出铁函的好方法:那就是将地宫一侧的砖和土挖掉,让一面完全敞开,这样就可以取出铁函了。所有的人又再一次变得紧张起来,期待着铁函盖子被打开的那个瞬间,同时猜测着,里面到底会有什么惊人的宝贝呢?

经过称量,这个铁函竟重达200多斤。

铁函被徐徐地打开了,这一次考古发掘最重要的一件文物,终于露出了它的真容。这是一座高35.6厘米,重1.27公斤的鎏金银塔。宝塔由基座、塔身、山花蕉叶和塔刹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捶揲成型,再组整焊接成一体。基座下面用方形银板封护,每个侧面都以菩提树和禅定小佛像作为装饰。

塔刹则由金质的刹杆,五重相轮和顶部的摩尼宝珠等构成。最为精美的是,在方形塔身的四周,每一面都镂空雕刻着佛本生的故事画面。萨埵(duǒ)太子舍身饲虎的雕刻,表现的是佛陀生为印度太子时,见到一只老虎和七只幼虎奄奄一息,于是,舍掉生命,用自己的血和肉来喂老虎的故事,

阿育王塔-塔刹部分

阿育王塔-2

阿育王银塔(下部细节)佛本生故事

还有尸毗(pí)王割肉贸鸽的画面,无不充满了佛的大爱与慈悲为怀。

这些反映佛教故事的雕刻,工艺细致入微,造型美轮美奂。塔身上的各种纹饰,精美繁缛,佛像姿态也是栩栩如生,说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之地,早已有着高度发达的金属制造工艺。

雷峰塔会不会也有佛舍利呢

有一个考古队员脱口而出,这不就是阿育王塔吗?不错,这就是阿育王塔。按照惯例,但凡有阿育王塔出现的地方,必然有佛祖舍利。那么,这尊阿育王塔里会有舍利吗?

阿育王塔,因印度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孔雀王朝第三代君王阿育王而得名。相传,他曾经建造84000座佛塔,来供奉释迦牟尼的舍利,所以,在有阿育王塔出现的地方,人们总是希望能够发现佛祖的舍利。

而雷峰塔地宫中的这座纯银鎏金的阿育王塔,也让考古专家们充满了期待。

阿育王 (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佛教护法明王。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早年好战*戮,统一了除南亚次大陆的整个印度,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称为“无忧王”。

阿育王塔

透过镂空造型的塔身,人们惊喜地发现,在塔身内果然存放着一个小小的金椁。这会不会就是佛骨舍利安放之处呢?

据史料记载,以及在雷峰塔遗址发现的《华严经跋》残碑中记述,考古专家们推测,在这座阿育王中供奉的极有可能就是佛螺髻发舍利,即佛祖释迦牟尼的头发舍利。为了尊重宗教信仰,保护文物的完整性,考古专家们并没有将佛螺髻发舍利从阿育王塔中冒然地取出来,而是原封不动地保留在了阿育王塔中。

白蛇传,一个流传千年的爱情谜团,在一次考古大发现中,拨云见日,云开雾散了。

而雷峰塔,这座饱经沧桑的佛教宝塔,又因一段中华一统的历史往事,流芳千古

旧照-1

清末雷峰塔

和尚

钱俶纳土归宋,中华大一统

据史料记载,雷峰塔建造于公元972—976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除了历史悠久之外,还有在地宫中的佛螺髻发舍利,它在历史上属于首次发现。那么,到底是谁为了供奉佛祖舍利而修建这座雷峰塔的呢?在雷峰塔的背后,又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神奇故事呢?

雷峰塔建造的年代,史称五代十国。当时的中国社会,强大的唐朝已经土崩瓦解,而宋朝刚刚建立,但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存在着很多诸侯割据的政权。雷锋塔所在的地方,是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在五代十国时期,正是吴越国的国都所在地,国王叫钱俶。

在五代十国的历史上,钱俶是出了名的佛教徒。他曾经仿效阿育王的事迹,也建造84000座佛塔,送往各地,可见他对佛教的虔诚。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江南时,钱俶出兵策应有功,被授予“天下兵马大元帅”。

在宋太祖还册封了他的爱妃孙氏为皇妃。

可册封不久,孙氏便溘然离世,香消玉殒了。而此时,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宝塔即将修建完毕,它是用于供奉佛祖舍利而专门建造的。可随着爱妃的离世,钱俶决定把这座宝塔命名为皇妃塔,一是为了感恩宋太祖的册封,二是为了纪念刚刚去世的爱妃孙氏。

赵匡胤对统一江南,志在必得。经过两年的充分准备,于公元974年(开宝七年)9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为异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偕都监名将潘美,统领十万大军出荆南,调吴越军出杭州(属浙江)北上策应;并派遣王明牵制湖口(属江西)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

雷峰塔旧照

公元975年正月初三,宋军破溧水(属江苏),随后与十万南唐军激战于秦淮河畔(江苏南京西),南唐军大败。宋军势如破竹,直逼江宁(江苏南京)城。同时,在西路王明军和东路吴越军配合下,全歼南唐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安徽舒成人)率领的十万援军,于11月27日攻破江宁,李煜降,南唐灭亡。

然而,在之后的几百年里,皇妃塔的名字却逐渐被人淡忘,而宝塔所在的山峰,叫做雷峰。人们便用“雷峰塔”这个名字取代了最初的“皇妃塔”,令人遗憾。

对于佛教的信仰,不仅让钱俶建造了无数的宝塔,甚至也因此改变了吴越国的命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时间回转到公元948年,20岁的钱俶继承了吴越王国的王位,随着王位一起而来的是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这片由钱俶的爷爷钱镠(liu)打下的江山,经过了近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经济发达,人民富庶。钱镠死前曾留下遗训,无论中原地区的王朝如何更迭,都要将中原各个王朝奉为正统,并不断地遣使进贡。

这样的治国之策,使吴越国在动荡的时局中,却能做到独善其身,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地发展,百姓也因此免受战乱之祸。

继承了王位的钱俶不仅遵循了祖先的遗训,再加上自己信奉佛教,主张慈悲为怀,反对*戮。因此,他在位期间,吴越国更是少有战端,国泰民安。

五代十国分布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政局发生了巨变。宋朝建立以后,各地的割据势力逐步被歼灭,天下呈现出了大一统的趋势,历史在一瞬间,将钱俶推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窘境。

聪明的钱俶很快地意识到,自己的吴越国迟早是大宋王朝口中的一块“肉”。身为一国之主的他,必须未雨绸缪。虽然他所处的吴越王国偏安一隅,但他心里非常明白,这里绝不是方外之地。单凭吴越国之兵力,势单力薄,根本抵挡不住大宋王朝的虎狼之师,还有大宋一统天下的决心。如果大宋百万军队挥师南下的话,原本祥和安定的社会定然要生灵涂炭,一片血光了。他知道自己必须对人民负责,而且身为一位佛教徒,他更不可能漠视这即将发生的血雨腥风。他必须要以天下苍生为念,救万民于水火,挽狂澜于即倒。

此刻,钱俶暗暗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并将付诸实施。

时间很快就到了公元978年5月,钱俶千里迢迢来到宋朝的首都东京(开封),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宫面见宋太宗赵光义,并将吴越国所辖的两浙十三州的土地全部献给北宋,纳入宋朝的版图,以示臣服。此举,成就了一段顾全大局,中华一统的历史佳话。统一之后的吴越之地,由于生产力免遭战争的破坏,经济更加繁荣了。

公元988年,钱俶六十大寿当晚,宋太宗赵光义还派人赐下礼物酒食为钱俶贺寿,当夜钱俶暴毙,有人怀疑他是被毒*而身亡的。其死后,朝廷赐封谥号忠懿。

宋太宗赵光义

这与李煜之死,如出一辙。

公元978年七夕,当李煜在其42岁生日那天与后妃们聚会,写出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时,宋太宗派人赐酒,毒死了李煜,追封其为吴王,厚葬于洛阳北邙。

孰是孰非,尚无定论。

雷峰塔倒塌的原因:倭寇火焚,“藏经砖”变成了“藏金砖”

吴越国虽然消失了,可是信仰佛教的习俗却在吴越之地保留了下来。

在雷峰塔的考古发掘中,佛教文物成了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也是最大的亮点。

一张经卷的意外出现,把此次发掘工作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令考古队员感到奇怪的是,这张经卷并非出自雷峰塔的地宫。而是被藏在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塔砖

这是用来修建雷峰塔的塔砖,长37厘米,宽18厘米,厚6厘米,质地坚硬异常。随着雷峰塔的倒塌,大量塔砖散落在了塔基的四周。

在清末民初,一直以来有一个传说,说雷锋塔里有藏金砖,所以很多人专程来淘金。也有人要把砖搬回家去,镇宅。可是淘金的人却并没有在塔砖里面找到金子,无意间却发现了塔砖的另一个秘密。

在砖的侧面,有一个直径约2.5厘米,深度约10.5厘米的圆孔。最初,它的表面是有黄土封住的。把黄土封泥打开以后,竟然发现里面有印有经文的纸卷。这些经卷,都是在建造雷峰塔时,被虔诚的信徒放进砖中的,是中国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贵实物。而这种奇特的藏金方式,为全国首例,绝无仅有。可惜的是,这些“藏经砖”,在人们的以讹传讹之下,变成了“藏金砖”,致使有人不断在塔基之上偷砖淘金。

塔砖-2

时间到了1924年9月,经历了900多年历史沧桑的雷峰塔,终于失去了根基,轰然倒塌。

其实,早在明朝时,雷锋塔就遭过一次劫难。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倭寇泛滥成灾。倭寇海盗侵入杭州,怀疑雷峰塔中藏有伏兵,竟纵火焚烧了木构檐廊,仅剩砖体塔身,塔顶也焚毁了。

所以,雷峰塔的倒塌,与第一次被倭寇火焚也有着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最主要的原因。

此次雷峰塔地宫的发掘中,还出土了一枚五代十国时期的铜镜,尤为引人注目。这面镜的直径约20厘米,背面铸有铭文和精美的纹饰,上方有一个“官”字。铭文写着“都省铜坊”和“匠人倪成”,分别表示制作铜镜的工坊及制作匠人的名字。这是典型的官府制式。

还有一枚更加特别之物,日本的铜钱币,直径1.8厘米,是日本清和天皇贞观元年(859)始铸。这是雷峰塔地宫出土个体最小的,是难得一见的外国钱币。

“饶益神宝”铜钱(日本)

据史料记载,吴越国王曾数次派使者到达日本,两国间多有交流,这枚小小的铜钱正是吴越国和日本两国频繁交流的实物例证。

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又陆续出土了铜制如意云纹饰品、玉器、玛瑙等近60件各类珍贵文物。

钱俶,浙江钱氏始祖,名人辈出

吴越武肃王钱镠(852年-932年),字巨美,小名婆留,杭州临安人,吴越开国国君。

其占据两浙十三州,建立了吴越国,吴越国面积不大,三面都有强敌环绕,但是背靠中原王朝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相当富足,称得上国富民强。

在北宋初立,宋太祖赵匡胤誓要一统天下。到宋太宗时,钱镠的孙子钱俶,为了保境安民,去国献地,向北宋称臣,使吴越免遭兵灾战祸,成为一段历史佳话。

正因为如此,宋人编写《百家姓》时,在皇姓“赵”的后面就是“钱”姓,可见北宋人民对于钱氏顾金大局的行为是非常赞赏的。

钱俶是浙江钱氏的始祖,基因强大,其后人可谓人才辈出。千年以来,前后出过五名状元,出仕入相者更是多达百余人,中进士的更是不计其数。其家族人丁兴旺,一直延续到近代。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就是钱镠的第三十三世孙。

五代钱俶手迹

钱学森

雷锋塔地宫文物部分:

铜镜背面

瑞兽铜镜背面纹饰

镂空银垫

银盒

玉钱

铜像

银腰带佩饰

小石佛

玉人

玉童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