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之所以强大,不仅仅在于军事强大,还在于其灵活的外交策略。这就像一个人一样,不止强壮有力就可以称王称霸,还要有合纵连横的技巧。拜占庭帝国能历时千年之久,在早期发展阶段,控制着整个地中海世界,莱茵河畔的法兰克人、阿拉曼尼人、多瑙河畔的哥特人和阿珊波斯帝国都在持续不断的考验着拜占庭的防御能力。
拜占庭帝国是一段争取生存的历史,不断与来自各个方面频繁入侵敌人进行战争的历史。皇帝们不断夸大军队的规模,并且维持着后备部队来应付各种较大的入侵。但是在面对外部军事压力时,拜占庭并不只有战争这一种方式,事实上,他们经常采取灵活的手段处理对外关系,缓和外在矛盾。
公元330年
同盟公元前113年开始,在对寻找食物和土地感到绝望的情况下,日耳曼部落的辛布里人穿过了位于今天奥地利的罗马边境,第一次遭遇并打败了一支罗马军队。从此之后,罗马帝国开始形成所谓“以蛮制蛮”、分而治之的原则。在罗马帝国晚期向拜占庭帝国转变时期,这一原则仍未失去其重要性,成为了帝国应付军事问题的手段之一。
拜占庭帝国的同盟关系主要有三种军事目的:
拜占庭在东部前线与波斯进行了长期激烈的斗争,拜占庭让亚美尼亚成为了自己的盟友并成为两个帝国的缓冲地带。亚美尼亚控制着从小亚细亚到波斯腹地的多条军事要道,因此成为拜占庭与波斯争夺的中心。控制了亚美尼亚的一方,不仅可以获得大片缓冲地带,还可以从侧翼威胁对方。因此君王坦提乌斯二世极为重视与亚美尼亚的同盟,当亚美尼亚国王请求联姻时,坦提乌斯二世将君士坦丁的遗孀、前大区长官阿布拉比乌斯之女奥林匹斯亚嫁给了他。
公元400年
除了亚美尼亚外,拜占庭还在东部边境从阿拉伯人中寻找盟友,伊尔法恩将这一时期的阿拉伯人分为四种。第一种定居在拜占庭东方大区内,如阿拉比亚等行省中的阿拉伯人,他们是拜占庭居民,在文化和宗教等方面都受帝国影响很深。第二种是与拜占庭同盟的阿拉伯人;第三种是游牧的阿拉伯人;第四种是南阿拉伯城市的阿拉伯人,他们与拜占庭接触很少。也就是说,与拜占庭越近的阿拉伯人,与拜占庭关系就越紧密。
其中作为帝国居民和同盟的阿拉伯人,参加拜占庭的军队,从幼发拉底河流域到亚美尼亚的战场上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并且参与拜占庭和波斯的战争,保护拜占庭的商路和领地免收游牧部落的侵扰。
赠礼拜占庭除了通过拉拢同盟外,还经常用赠礼这一手段安抚蛮族。当边境防御力不足时,拜占庭就会使用这一手段。实际上,赠礼从1世纪末的罗马帝国就已经开始,成为其对外策略的一部分。到了拜占庭帝国,赠礼仍然是其防卫边境的重要手段。
赠礼的目的主要有三点:
坦提乌斯二世曾派遣阿里乌派主教塞奥菲勒斯前往阿拉伯半岛南部传教,当地希木叶尔人首领皈依基督教。朱利安虽然批评坦提乌斯二世向阿拉曼尼人与法兰克人提供赠礼,但是他本人也同样向亚美尼亚与阿拉伯人提供赠礼。当那位过分相信自己优势的皇帝阿伦斯率领多数配有重甲的约35000人的罗马精锐军团,前往抵抗哥特人和阿兰人联军失败战死后,当时的西部皇帝格拉提安为了挽救局面,也曾向哥特人和阿兰人提供赠礼。
公元500年
基本上只要运用得当,赠礼可以帮助帝国分化瓦解敌人并争取到更多的同盟者,但是如果使用不当,赠礼反而会起到反效果,蛮族会为了获得更多的赠礼主动进攻。
比如赛奥多西二世即位初期,匈人首领乌尔丁曾越过多瑙河入侵色雷斯,当色雷斯地方官员与其谈判时,乌尔丁威胁说他可以轻易征服地面上被阳光照耀的所有土地,除非提供给他足够的大笔赠礼,否则战争还将继续。当乌尔丁的军队最终被拜占庭击败后,直到阿提拉时代之前,匈人基本上满足于拜占庭帝国提供的赠礼,不再大举入侵。
结语:拜占庭帝国除了通过军事威慑以外,还辅以外交策略,主要通过同盟和赠礼两种方式分化敌人、团结盟友,处理外部军事威胁。但是无论同盟还是赠礼,两者能够收效的根本保障还是在于帝国本身能动用的经济资源和军事力量,如果运用得当将是对军事手段的有益补充,但是其绝对无法完全取代军事手段的地位。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