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是直刃武器,刀才是弯刃的。这可能是很多人的通常认识。而且有些爱好者也知道,中国一直到隋唐都是直刃刀,弯刃是宋代之后的事情。但事事无绝对,我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款弯刃的东周异形铁剑/刀。
▲拥有弧形剑身的铜装铁剑。
这支剑全长为79~80厘米。刃长66.5~67厘米,柄长10.5cm,刃根部3.44cm宽,刃尖0.85cm宽。
刃根部厚8.5mm,刃头1.7mm厚,四面剑身开双刃刀茎为倒圆角矩形,17.1mm宽10.9mm厚。
▲剑首正圆形,直径43mm。
首先有特点的是,这支剑的剑首,也就是俗称的手柄头,是典型的东周同心圆态势。
▲标准器
东周时期盛行佩剑之风,在剑上集中了多项杰出的装饰技术,其中位于青铜剑首端部的同心圆装饰就很典型。剑首同心圆由多圈高同心度、高凸起、薄壁状凸棱组成。古人做这个同心圆剑首不预制陶模,而是用轮制法直接车制出具有同心圆的剑首陶范,以陶范铸造法铸造剑首同心圆。
此法是东周时期最可行的成形方法,其基础是新石器时代已采用的轮制法制陶技术,及商周时期成熟的陶范处理技术。现代人已经通过模板轮制法的模拟试验,成功地复制了青铜剑首同心圆。其过程为配制极细的泥料、制作带齿的模板、采用轮制法制作同心圆陶范,并在相应的凸棱上刻下绳纹、焙烧陶范与浇注青铜液。
这一支异形剑的剑首就是用同样的工艺制作而成。
▲上为上海博物馆的复原
▲网友猪糯糯处的一件同型器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说说剑身。
剑格左右不对称,两面纹饰不一样,剑身残留了10cm左右的漆面刀鞘,刀茎上有碳化的缠绳织物留存。
▲重心在刀把前17.5cm。剑首的套筒上有钉孔用于固定刀茎
除了剑首可以确定风格,剑格上有一面是相对简化的饕餮纹也可以辨认,剑格另一面的纹饰不好辨认,其具体的断代无法确定,但应该属于东周时期。东周,是漫长的春秋加战国时代。春秋和战国的分野前后,钢铁武器渐渐插上了武士的腰带。到战国后期,大约是《芈月传》的年代,战国七雄的钢剑进化已经趋同。除了刀装有贵族老爷的个人特色外,刀姿已无明显区别。但是在此之前,武器匠人们仍然延续了青铜时代的设计思路,如何发挥钢铁材料的高超性能,工人们还处于摸索之中。
这支剑就是一个摸索过程的半成品。纤细渐薄渐窄的剑身,延续了青铜时代高度重视刺击和拖割伤的思路,把前17~18厘米的重心和外弧的弧度表明设计者希望这把刀/剑获得更强的挥砍能力。79~80的总长,刚刚好超过前代楚国设计的最长的实用青铜剑一点点。
▲林寿晋先生把东周式铜剑分为三式,上图23为I式,扁条形刀茎,无首无格,2出土于四川大邑五龙,全长76厘米,3出土于江陵雨台山,长68.5厘米,已经是现存出土最长的实用型青铜剑了。
▲可以看到,战果末期到汉初,铁剑越来越长
至于这支剑,刀匠比较谨慎,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把握还不够充分,显得比较谨慎。但刀匠的这个努力方向不算成功。这支双刃剑如果在马上/战车上使用就太短了,在马上挥舞这个长度的刀和空手比也就强一点点;剑两面都开刃,不利于发扬外弧的强度;过窄的剑尖也无法承受大力挥砍的冲击,戳刺又远不如直刃,用于勾*弧度又不够。这个刀装最适合的动作还是锤握挥砍。锤握挥砍的话除了刀条的强度问题,剑柄过直也会影响挥砍的力量发挥。总的来说,这支异形剑的设计思路并不清晰,性能也没发扬出来,是一件很典型的探索产品。
但这样一支探索产品,堪称补上了中国刀剑进化史的重要链条。可以说其非常有趣,值得深入挖掘其信息。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灵吸怪,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