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华夏文明:断网15000年后,殷郡发来了电波?

失落的华夏文明:断网15000年后,殷郡发来了电波?

首页战争策略华夏文明更新时间:2024-05-11

我在玩《女神异闻录5》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冷知识,其中一项让我反复咀嚼的,就是关于“电视机和梦境”的一条随堂问答。

  这段问答中给出的冷知识是:在电视机拥有彩色画面之前,人类的梦都是黑白色的;直到电视画面开始变成彩色,我们的梦才有了颜色。

  而这个论调的深一层推理也不言自明:人的想象力其实是很难从无生有的,从古到今,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赛博朋克,我们的创作产物,往往是以现实为根基开始发枝散叶。

  科幻领域同样如此。

  拿《EVE 无烬星河》的世界来说,虽然“新伊甸”和地球已经失去联系,但而在游戏过程中,你其实很容易找到现存的四大帝国的各个种族和现实种群的关联。

  例如崇尚自由的盖伦特,类似于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文明综合体;而重视集团化的加达里,则是军团化的好战群体,就像第三帝国时的德国、日本产业工人,以及芬兰机械师的混合体;米玛塔尔共和国非常像是结合了非洲人、毛利人、维京人以及古日耳曼人文明的综合体,而艾玛,你可以很轻松地从他们身上找到游牧民族和奥斯曼帝国的影子。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了:既然四大帝国的这些种族都可以一一和现有的不少种族对应上,那缺掉的一些又怎么解释?或者把话说得再明朗一点:咱们光辉璀璨的华夏文明呢?

  事实上,华夏文明种族的缺席,并不是CCP耍的一个小花招。如果是《EVE无烬星河》的老玩家,肯定知道“现在”的新伊甸中没有华夏势力的原因:

  他们已经离开了。

和许多科幻作品一样,《EVE无烬星河》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编年史,记录着玩家点下“游戏开始”之前,这个虚构世界中曾发生过的各种事件。透过编年史我们可以得知,在现有的四大帝国之前,浩渺银河中还存在过三大上古文明,而EVE玩家们耳熟能详的“上古大坑”之一的YanJung(殷郡),正是其中最为繁盛的一支。

  这故事可以追溯到很久……真的是很久以前。为了便于叙述,我忐忑地先用“现实”世界的时间线来做一下梳理。在《EVE无烬星河》中,人类的太空殖民计划执行得十分顺利,大约在距今700年后(28世纪),人类就已经将殖民步伐开拓到了整个太阳系。在余下的几千年里,人类不断开拓着自己的眼界,在43世纪,人类甚至在甚至研发出了跃迁引擎,开始将目的地设向更为广袤的银河系。

  这个时代,想必是许多科幻迷、或者很多玩家小时候的畅想,我也是如此。这时的人类文明对星海发起的探索,也正应了那一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人类的探索热情持续了几千年之久,而这份热情迎来的最大转折点,则是78世纪初期,人类偶然发现的一个天然虫洞……那个让人类踏足到新伊甸的“第二家园”的“EVE之门”。

  在“EVE之门”打通后的短短数百年内,人类殖民者就像当时美国西部淘金者一样涌入新伊甸。按照原本的故事走向,“EVE之门”会成为连结地球和新伊甸的桥梁,而虫洞的那一面,是现有文明们急于一探究竟的美丽新家园。

  但好景不长——接下来的事,可能你也能够猜到。“EVE之门”建成不到一百年,一场突入其来、难以解释的自然变异,使得跳跃门永久失效。而“EVE之门”的崩溃,也导致了新伊甸的探索者们,就此和地球之间失去联系。

  殖民者和故乡的纽带,一断就是一万多年。

  而殷郡(YanJung),你猜对了,这个新伊甸居民口中的“上古文明”,正是在“EVE之门”断电之后,被孤独地隔离在遥远异乡的华夏一族。

  在官方设定中,作为新伊甸最早的一批殖民文明,殷郡精通量子科技和力场构筑技术,数学和大规模建筑的水平也相当出众——这些特征都可以和现在的中国对应上,毕竟提到搞基建,咱们历来都有着“基建狂魔”的称呼不是。

  EVE之门崩溃之后,引发的大爆炸几乎毁掉了新伊甸所有完备的殖民设施,从天堂到地狱的转变在一瞬间就已落成,在编年史的这段“黑暗时代”里,也是包括殷郡在内的上古文明们,在孤独星海中辗转求存的艰难岁月。

 新伊甸最早是混乱的,所谓的“上古文明”,在这段时光里并不文明。为了最大程度地寻得生存的机会,当时被阻断在虫洞另一侧的强势殖民势力垄断了几乎全部的资源,并且以此踏上另一段远航,试图寻求到安全的居所。而这种举动,也让其他被抛弃在新伊甸的殖民者处境更加恶劣,少数人抱着废墟挣扎在几颗星球上,而未来则遥不可期。

  在强势文明掠夺跑路的早期,殷郡是和其他殖民者站在同一条阵线上的。作为物资较为充裕的一支殖民者派系,殷郡在被隔断的初期,给予了其他殖民者有限的援助,这也让留守在新伊甸的殖民者们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最终因为物资匮乏,殷郡还是选择了撤离,就此消失在了宇宙之中。

  正是因为黑暗时代的离去,在《EVE Online》的四大帝国中,我们没能亲眼见到殷郡的身影。但殷郡曾存在过的文化遗产,却深深扎入在新伊甸的各个角落,并被不同的种族分割继承。盖伦特联邦的梅京,就是受殷郡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支。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的种族标志“三爪蟒龙”中看出。

  梅京将母星架设在离当初殷郡启航处只有4光年距离的地方,迄今还在保护着那里规模客观的殷郡遗迹,他们的文化中也随处可见殷郡的影子。比如筷子、粽子等中国传统食物。

  玉石、龙图腾、环首刀、中式糕点,这些都是殷郡存在过的强有力证明,而这个上古文明的庞大身影,也如管中窥豹一般,足以令人心生向往。宇宙如此广袤,殷郡当初离开时到底去哪儿了?他们是否还存在着?当每一个EVE玩家得知殷郡的存在时,都曾有过这些问题。

  虽然在今天,围绕着殷郡的讨论已经渐渐稀少,但在每一个新玩家好奇“梅京是不是就是中国”的时候,都会有人出来指正:

  “殷郡才是中国。”

  久而久之,这个下落不明的初期殖民文明,也就成为了《EVE无烬星河》中的一个上古大坑。好奇着、渴望着殷郡的玩家们,仿佛是守望者一般,依然在等待着《EVE无烬星河》为它们解开殷郡面纱的那一天。

  最近,在已经开始预约的《EVE》手游中,这个离线一万多年的殷郡,似乎终于连上网了。

  由网易与CCP合作研发的EVE手游官网最近上线了悬念站,而这个站点从创立以来,就一直在相当高调地给出关于新势力的种种信息,这些迹象都非常明确地指向一万年前的上古文明:殷郡。

  近日,官方终于发布了三款概念海报,正式宣布东方势力殷郡……不对,是YanJung回归新伊甸。

  作为三大上古文明之一,YanJung在黑暗时代离开了新伊甸。作为华夏文明的后裔,YanJung安土重迁,却在一万多年前选择了远航。他们经历了什么?而今重回新伊甸,是缘于乡土情结吗?

  这是“殷郡”的回归给我们带来的疑问,但对于那些一直等着“填坑”的玩家们而言,YanJung在《EVE》手游的归来,无疑是一剂有力的强心针,让我们再度感受到了CPP对于这个世界的耕耘热情。虽然端游版本中的YanJung依然浮沉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但在同样世界观的《EVE》手游中,我们这一次终于得以感受到,本土化文明的那份亲切感受。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