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颗8700K开盖的过程与前后温度测试内容我们已经有相关文章解决硅脂U的烦恼 i7 8700K 开盖换液金实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观看。另外预告一下,我们已经在最近为i9-7980XE进行了开盖更换液金的操作,后续测试等内容成熟后我们会发布多篇文章,敬请期待。那么下面由我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8700K的体质问题以及实际使用的性能表现,目前正值Ryzen 2000系列上市,大家在看完本文后应该就会知道8700K的价值所在了。
早在8700K上市前ZOL评测室便拿到了测试版产品,不同于过去许多CPU的测试版体质优良,8700K的测试版普遍表现不如盒装正式版产品,但许多关注8700K的玩家对于这颗处理器的认识都是建立在早期ES版的表现上的。
ZOL所拿到的那颗ES处理器在超频5GHz时电压需要给到1.42v才能保证稳定通过各类测试,相比于七代酷睿产品来讲表现比较一般,但当时我们在1.5v内继续尝试却能够冲击到5.3GHz开机,这个表现已经印证了八代酷睿在风冷/水冷极限频率方面的强悍实力了。
i7 8700K测试版
CPU的发热量与主频之间是呈指数式增长的,当达到5GHz及以上的高频时,CPU的核心电压对于最终的温度表现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那颗ES版本的8700K即使在1.38v的电压下仍不能稳定运行,这也导致了我们当时所使用的280mm冷排水冷都无法在高压测试环境中保证压制住高温。
不过8700K ES版的性能表现却仍旧带给了我们震撼,毕竟六核心处理器达到5GHz以上还能够正常跑分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对于后续正式版全面上市充满了期待,毕竟这是一款英特尔用来对抗AMD Ryzen处理器的利刃,势必会在市场上掀起一波激烈交锋。
8700K盒装正式版上市后不久,我们便购置了板U套装,主板为华硕ROG STRIX Z370-F GAMING。这颗盒装正式版的体质表现当时十分出乎预料,因为有ES版的前车之鉴,我们对于它的日常使用频率并没有非常高的期待,但最终的结果却非常喜人。
CPU外部已经被烤*硅脂
这颗8700K在5GHz@1.25v便能够开机运行,1.28v能够稳定通过各种测试,而日常的绝对稳定使用则需要1.3v。相比于ES版来说,超过0.1v的电压下降令它能够保证日常使用70度以内,以及主流游戏温度80度基本以内,真正做到实用。而超频潜力方面,这颗处理器的极限超频上限也是5.3GHz@1.45v,能够运行部分测试,但是即使电压给到1.52v也无法做到5.4GHz开机,极限与ES版基本一致。
i7-8700K在去年冬天的单拷FPU表现
北京11月的冬天其实并没有冬日的感觉,标准的办公室室温使得8700K的极限拷机温度只能用还好来形容。因为负载的不完全均匀以及内部硅脂的导热差异,六个核心达到了最大9度的温差,虽然最热的核心也能够保持在89度,但这已经为下文埋下伏笔了。
5GHz的六核十二线程处理器性能表现是相当可观的,虽然多线程方面与十几核心的处理器有明显差距,可单线程的性能表现却已经是目前的最顶级水准。单核性能对于目前电脑的运行表现是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无论是日常开启各类大型软件、多个弹幕视频直播,还是玩一些RTS/MMORPG类游戏都能将这5GHz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能够做到最佳的流畅度。
但当半年时间过去以后,由于CPU内部硅脂老化严重,在拷机时虽然部分核心能够维持90度附近,可是却有一个核心瞬间达到100度,虽然日常的使用和游戏娱乐温度仍旧可以接受,但为了后续进行一些高压力测试,开盖事宜也就提上日程了。
开盖更换液金后的拷机表现
开盖后的拷机温度表现在预料之中,相比于开盖之前来说整体下降了10度出头,基本控制在80度附近,但重要的是各核心之间的温差有了明显下降,开盖前瞬间100度的问题被解决了。
既然温度有了良好的改善,我们便再次进行了超频潜力方面的测试。很遗憾的是这颗处理器仍旧无法冲击5.4GHz,并且1.28v下使用了两天后仍旧出现了一次蓝屏,看来开盖操作对于温度之外并没有什么改善。
在高室温环境下达成1702cb的多线程成绩
比较可喜的是,虽然五月前公司室温达到了30度以上,但这颗8700K仍然在Cinebench R15中以5.2GHz@1.39v加上双通道DDR4 4000MHz CL18内存达成了超过1700cb的多线程性能,也算是对得起这顿折腾了。
那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过要说明的是,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开盖的操作我们仍旧不推荐,虽然8700K的开盖操作并不是非常难,可还是存在一定风险。建议有意冲击高频跑分的玩家进行尝试,在极限高频下温度或许是最难冲破的壁障,DIY的乐趣尽在其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