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拥有七千兵力,为何当了好几年团长没被提拔?

《亮剑》中,李云龙拥有七千兵力,为何当了好几年团长没被提拔?

首页战争策略亮剑之暗度陈仓更新时间:2024-05-05

没编制,李云龙就是有10万兵,也还是个团长。

这要怪还得怪老蒋,因为老蒋给八路军的编制就3个师。

根据1937年8月22日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4万多人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下辖林彪的第115师、贺龙的第120师、刘伯承的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1937年9月11日,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实际编制未变。

除了总指挥部的几个主要领导没有被降衔外,其他人都不同程度降衔压编了。

有个故事比较有意思,那就是许世友在调入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当副旅长之前,在红军中已经是红四方面军的军长了。所以有下属替他不值,然而许世友却很兴奋,他说,早知道旅长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陈赓啊。

所以李云龙在长征时期就已经是主力团团长了,但是当了八路军之后,不但仍然是个团长,还是那种没有编制的团长了。因为386旅刚成立的时候,有正规编制的也就两个团771和772团,5700人。所谓原新一团的原型是后来加入的东进纵队第1、第3团合编的新1团。反而李云龙的独立团并没有具体原型。

但是386旅这个旅实际发展到后来是比较特殊的,386旅虽在名义上属于129师战斗序列,然而实际上386旅在抗战时期是中央军委的直属部队,直接归属于中央军委指挥。这也是为什么李云龙的团叫独立团,他本质上代表了386旅。

新一团也好,独立团也罢。说白了也就八路军自己承认,老蒋是不会给李云龙发军饷的。

李云龙的军费一部分自己挣,一部分是386旅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所以即便后来,李云龙攻打了平安格勒,蒋介石亲自打来慰问电的时候,也只是慰问到了129师这一层。

其实如果历史上真有这回事的话,老蒋要是知道八路军的一个非在编部队都都已经有近万人,具备了攻打县城的能力时,估计一口老血都要喷出来了。

但的确李云龙的独立团在抗日战争相持到战略反攻阶段,发展到7000多人,并不夸张。

到了1945年夏天,八路军(第八集团军)其下属已经包括山东军区、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八路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八路军独立第2游击支队、八路军独立第3游击支队、河南军区、抗日军政大学等。总兵力已经由当初的4万多人发展到了102.8万人了。是当初的25倍还多,而且还在极速增加当中。

当从1946年6月中原*军成立的时候,光中野就5个纵队,连同地方部队共有27万人。

此但是中野为全国解放,付出的方式的确和其他*军的方式不太一样,他的大量指战人员和兵员都赞助了其他*军,所以成立最早,但是都是给别人作嫁衣裳。后来孔捷和丁伟在进军东北的时候,被抽掉到东北去了,而李云龙则是挺进中原,被华野借到了淮海战场去了,结果都没还回来。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李云龙几乎是一步到位,直接就是师长了。

当形势发展到那个阶段,需要大量的指战员来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除了像李云龙这样的百战余生的优秀将领们,还有就是即俘即改造的敌军中层指战人员。相比较而言,当然李云龙更值得信任了。所以对于李云龙而言,师长和团长对他来说其实都差不多,都是一样的指挥打仗,都是一样的要搞敢死队。

所以在原著当中,后来的李云龙建立了”梁山小分队”这支特种部队。梁山小分队在金门岛一战中全军覆没,同时也创造了辉煌。此后的李云龙在军事上就没有建树了。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抗战时期,129师的巅峰兵力有30万之众,386旅的巅峰兵力约有10万将士,师长还是师长,旅长还是旅长。

你个团长就想提拔?旅长陈赓微微一笑:你小子是想炊事班背大锅了吧?

抗战时期八路军的正规编制,从头到尾就是三个师的编制,每个师的定额就是15000人,因为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政府就给你三个师的编制,115师,120师,129师,按这个标准提供军饷及武器装备,再多了不给。

神奇的一幕就是,进入解放时期前,八路军就有了百万大军的规模,还是三个师的编制。

老蒋肯定知道人数会挺多,但肯定没想到这么多,那酸爽绝对回味无穷。

不过在抗战时期,还是不适合刺激老蒋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才是正道。“正规番号”不适合增加,但不影响我发展队伍,另立番号,自给自足。

这个也是有说法的,自己搞番号也不能胡来,你搞个“军师旅”级别的番号,明摆着刺激老蒋,不利于抗战大局不说,也没啥实际作用。我方部队擅长的是麻雀战,游击战,运动战,团级就正好够用。

亮剑中的独立团,新一团,新二团等,都是我军内部的番号,国民政府是不认的。李云龙总是对楚云飞“诉苦”:都是抗日,咋咱是“后娘养的”?物资装备啥也不给。现在我们看,可能没啥特殊的感觉,其实“后娘”可能压根就不知道,也不想让他知道。

当时已经百团大战过后的阶段,老蒋要事知道李云龙这么一个“非编制”的团就有7000余人(7000人团不太符合实际,有也是个例),都按这么来,那上百个团不得近百万人?当时老蒋就炸锅了,妥妥的。

另一个方面,对于我方部队来说,扩军能力从来不是值得夸耀的能力,因为大家都会扩军,依靠强大而接地气的政治宣传队伍,只要物资装备到位,要多少人马就能拉来多少人马。

1937年抗战开始,八路军约有四五万部队,1938年末的时期,八路军部队就有十五六万人了,到1940年的时候,就开始了百团大战,前后约40万人参战。

1944年的春秋攻势时期,部队约有50万人,1945年抗战彻底胜利后就是百万大军了。

1946年进入解放时期,内战全面爆发,12万部队进军东北,两年左右的时间,就打出了102万兵力的东北*军,1和2中间加个“0”,你怕不怕?

楚云飞曾说八路军拉队伍的速度是在太恐怖了,这不是特指李云龙的,是整个军队的特点。其实楚云飞还没见过更恐怖的,后来才真是夸张。

不得不佩服,主席代表的领导集体实在是高明的让人膜拜,“高筑墙,广积粮”什么的都弱爆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话很简单,但其中含义不是一般的深刻,扎根农村根据地,生产,生活,兵源,民心,敌后抗战全有了,进可攻,退可守,实力一步步强大而敌人一无所知,战略上是立于不败之地。

楚云飞这种一线部队指挥官,都认为大多数八路只是一支“乌合之众”,更别提老蒋的认知了。等到解放时期,摧枯拉朽的击败蒋系“精锐兵团”,他才知道谁是乌合之众。

事实上,我军的军事组织是三层模式,主力部队 地方武装 民兵组织,充分保证了部队的生命力。虽然老蒋嫡系王牌军的战力确实强,但还有很多拉壮丁的队伍,这些部队真就不一定比不上民兵县大队出身的队伍。

《论持久战》中强调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没有数据就体会不到其中的深刻,这种三层模式的组织有多恐怖?新四军有十万主力部队的时候,地方武装 民兵力量就有六十万之众!

抗战结束时候,八路军有上百万的主力部队,但还有两百多万的地方民兵组织!根据地模式的实在夸张!八路军为什么拉队伍速度快?这些被认为“乌合之众”的县大队区小队这些队伍以及民兵组织提供了足够的兵源,还是比较优质的兵源,革命思想的坚定性不用说,还有一定的战斗或训练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主力部队都是十万级别以上规模的收编或歼灭战,打完之后解放军主力有500多万的作战部队,但不要忘了,还发展了500多万的民兵组织,这个数字只会少不会多,你说老蒋能怎么办?

民兵模式还在强化,1958年中央《关于民兵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把能拿武器的男女公民武装起来,以民兵组织的形式,实行全民皆兵。

当时全国有多少民兵?2.2亿民兵!当时有句口号:我们没有原子弹,只有大办民兵师!伟人也对58年访华的赫鲁晓夫说出了那句的话:我们有一亿民兵!

这当然是特殊年代背景的全民皆兵了,后来还是慢慢减少了,但其中强大的组织能力可见一斑。该说不说,这也是一次全国范围内尚武之风的洗涤,国民精神面貌为之一振。

再回到亮剑上说,这才是恐怖的拉队伍速度,云龙兄,还要提拔吗?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