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的经典之作--《亮剑》试分析

瑕不掩瑜的经典之作--《亮剑》试分析

首页战争策略亮剑战地伏击更新时间:2024-05-07

提起抗日题材电视剧,那就避不开《亮剑》,这部由陈健、张前联合指导、都梁编剧,李幼斌、何政军、张光北、童蕾等老戏骨联合主演的电视剧,可以说开创了抗日题材电视剧的新局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收视率神话,也成了各个电视台不断重播的宠儿。

不过,还是那句话,不管什么电视剧,不管什么样的导演,作品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今天,我们继续老狼的作死之旅,试着来深度剖析一下《亮剑》这部电视剧,看一看它到底是抗战题材电视剧的里程碑和神话,还是如某些网友所说,只不过是抗日神剧的鼻祖。

求轻喷,毕竟把老狼喷的心灰意冷了,众位看官也少了个乐子不是?

作大死之旅正式开启

先说优点。

《亮剑》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其人物设定,基本都有可供对照的人物原型,同时,各大战役之间的时间线串联也都基本严谨,除了一定的艺术加工之外,对重要战役中重要节点的描述,基本客观,战斗中采用的一些策略,也都基本遵循了客观历史。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而又不脱离历史主线,这一点极为难能可贵,也是那些导演编剧拍脑袋想当然拍出来的神剧拍马难及的。如李云龙的成名作李家坡之战,基本取材于著名的关家垴战斗;山本一木的特战队,原型是臭名昭著的日军益子挺身队;那支钻到了八路军指挥机关附近的山崎大队,其原型则是由冈田谦受率领的冈田大队……

另外,在服化道具方面,《亮剑》剧组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也尽量做到了极致:八路军的军服不再是笔挺干净的制服,而是脏兮兮、破破烂烂的,尤其是李云龙脖领子上的污垢,更是传神;晋绥军的军装则是基本还原了阎老西那支亲兵卫队历史上的真容;日军的军兵种识别章这种细节也考虑到了,这点殊为不易。

另外,对于战斗场面的刻画,也完全一改之前革命样板剧里面那种“我军英勇无敌,日军愚蠢至极”的刻板印象。李云龙率领的独立团,打过李家坡这种精彩到让人叹为观止的战斗,也经历过赵家峪被偷可以说袭,结果导致损兵折将的败走麦城。八路军战士不再是怎么也打不死的钢铁超人,所以有了和尚被土匪*害时的让人扼腕叹息……可以说,《亮剑》在人物的初步刻画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将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基层八路军指战员和阴险狡诈、凶残至极的日寇形象,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但是,凡事不可能完美无缺,在这一点上,诚如《亮剑》这样的优秀电视剧也不能免俗。剧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缺憾。

首先,对于主角李云龙性格刻画的过猛。李家坡战斗中,独立团接替伤亡惨重的兄弟部队展开进攻,在奔赴战场的途中,他站在路边,对撤出战斗的兄弟部队的战士们喊道“让老子教你们怎么打仗,让你们团长学着点!”这一点让我很不理解。按照剧情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李云龙虽桀骜不驯、做事天马行空,但是对基层战士还是关爱有加的。面对伤亡惨重、攻击不利的兄弟部队,出言讽刺,实在不符合他的作风。

同样是李家坡战斗,上级首长的指挥意图是各部队交替掩护、撤出战斗,摆脱与日军的接触。而李云龙的应对举措是什么?助攻变主攻,独立团全体上下不顾上级战略意图和整个战场态势,一意孤行的继续攻击。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我们想看到的,但是李云龙这种行为,在战争年代绝对不会受到嘉奖表扬,反而会受到军法审判!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其他部队正在执行上级战略意图交替撤退,反而有这样一支孤军反其道而行之的突入,有经验的日军将领绝对会集结兵力,死死咬住这支孤军!一旦独立团有失,那么整个战场的平衡瞬间就会被打破!日军借一点而破一面,整个战线都会有崩塌的危险!导演和编剧想借此表现李云龙天马行空、诡异多变的战术指挥风格,却忽略了最基本的战场常识,有些用力过猛了。

另外,在人物设定方面,我始终认为为了衬托李云龙的高大形象,刻意的矮化了八路军其他指战员的形象。旅长因为惜才,一次又一次的容忍甚至纵容李云龙的抗命不尊甚至是肆意妄为,孔捷、丁伟两位同样优秀的团级指挥员,被刻画的教条主义、思维僵化。要知道,当年八路军虽然装备差、军装土,但是指挥员的指挥艺术,却足以称得上是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而且,很多人都刻板的认为八路军就是一帮泥腿子,殊不知,这帮泥腿子里面有的是高级人才!这群大神的履历拿出来,哪一个都是让人看的心惊肉跳的!一群受过正规化军事教育的高级军官,会纵容手下一个目无纪律、任性妄为的团长?我觉得不可能。

另外,在魏大勇这个角色的塑造上,用力不均。前期的魏和尚各种神武,*日军特种兵如探囊取物,更是孤身将李云龙从日军重兵团团围困中救了出来,谁曾想最后却栽在了几个土匪手里……(几个土匪里面,李团长赫然就在其中,手动捂脸)虽然表现了战场的残酷和敌人的阴险,但是单就魏大勇这个人物来说,刻画的太单薄,给观众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和尚的死,让人扼腕叹息

另外,片名《亮剑》,其主题思想应该是想刻画李云龙逢敌亮剑、勇往直前的指挥风格,然而不管是李家坡战斗,还是伏击日军战地参观团,李云龙取胜,却都是靠着天马行空、出其不意的战场“歪招”,对于战场正面描写略有不足。给观众的印象,是灵活有余,勇猛不足,这一点有些偏离了主题。

老李打仗也是靠脑子的

再就是整部剧最大的缺憾,就是李云龙贯彻全剧的粗口……骂敌人、骂赵刚,骂战士,骂丁伟、骂孔捷……甚至连田雨这个老李的心头肉,也不免要被骂上几句,掉几颗金豆豆。作者应该是想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李云龙“泥腿子”“大老粗”的角色定位,表现其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然而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人物刻画是多方面的,刻意突出其性格缺憾,难免让观众失去了全面、客观的判断,甚至进而产生厌恶。在这一点上,反而是儒雅的政委赵刚,更容易博得观众的好感和认可。

团长和政委,绝配!

再就是在全剧尾声中,李云龙、丁伟、孔捷三人,在军校学习进修期间结成了铁三角,并肩作战共进退,一起跟教员对抗。这一点基本不可能出现,因为我党我军一直严厉批判山头主义,作者写出这样的情节,让人觉得很不理解。

综上所述,《亮剑》这部剧,囿于剧组的财力和当时的技术水平,在某些硬件方面略有不足,这点无可厚非,一些小小的缺陷也不影响其主线的发展和主题的呈现,贴近现实接地气,李幼斌老师、何政军老师、张光北老师等几位老戏骨的表演也是出神入化、入木三分,端的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取得出色的成绩情有可原,某些人说它是抗日神剧鼻祖,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