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这一事实,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有些人说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有人说《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作完成的,还有人说罗贯中就是施耐庵。然而,我个人认为施耐庵只是一个化名,这样说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一位梁姓著名作家的研究成果。
在《水浒传》中,有太多影射朱元璋的内容,作者可能担心遭到朱元璋的报复,所以才故意使用了化名。施耐庵这三个字倒过来读是庵耐施(俺乃是),这种暗示恐怕除了作者本人,朱元璋也能心知肚明。《水浒传》充满了含沙射影,尽情发挥对朱元璋的讽刺和嘲弄之能事。按照朱元璋的脾气和性格,如果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施耐庵先生落到朱元璋手中,恐怕就不会仅仅是砍头那么简单了。
然而,施耐庵是否真的被朱元璋砍了脑袋仍然是个未解之谜。毕竟这只是梁先生一家之言。但是,另一本名著《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确实被朱元璋追*过。《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究竟在什么地方惹怒了朱元璋,激怒了这位乞丐皇帝龙颜大怒,让我们一一道来。
《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九世玄孙,是皇室宗亲,发迹于黄巾大起义,最终成为汉室江山的合法继承人。而曹操则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称是汉朝的忠臣,实则是汉朝的贼子。
在元末也发生了大规模的红巾军起义,红巾和黄巾只是一个字之差,却相隔整整一千多年。红巾军的领袖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的第八世玄孙,虽然不知道是否确有其事,但韩山童也可以说是借鉴了刘备的典范。
韩山童未能战胜即逝的命运,不久后,他的儿子韩林儿接过了起义军的大旗,并很快称帝,建立了一个名叫宋的国家。而在韩林儿的宋朝,朱元璋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朱元璋连自己的祖宗是谁都搞不清楚,哪里有心思去关心韩林儿的老祖宗是否是宋徽宗。反正在朱元璋眼中,只知道自己姓赵,于是便干脆把姓赵的皇帝给改了姓氏。其实韩林儿不姓赵又有什么关系,这其中的道理,明眼人都懂得。
而《三国演义》则通过借古讽今,揭示朱元璋的伤疤。朱元璋是个疑心重的人,这种指桑骂槐的把戏焉能逃过他的眼睛。但可惜的是,朱元璋低估了罗贯中的智商。这个让朱元璋恨之入骨的家伙居然和皇帝玩起了“躲猫猫”,直到朱元璋龙御归天,也没找到《三国演义》的作者。
如果说《三国演义》对朱元璋的讽刺还有些含蓄的话,那么《水浒传》就等于指着朱元璋的鼻子破口大骂了。朱元璋和他的文臣武将,甚至包括他的妻子马秀英,都在《水浒传》中被贬损得一无是处。
朱元璋做过和尚,但当了皇帝以后最忌讳别人提到和尚有关的字眼儿,例如“僧”、“光”、“秃”之类。据说有一个叫徐一夔的马屁精,厚颜无耻地称赞朱元璋“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
然而,朱元璋独具慧眼,认为“光”这个字是讽刺他曾经做过和尚。而那个“则”字和“贼”字长得太像,容易给人造成误会。朱元璋决定对徐一夔斩草除根。
但在《水浒传》中,是怎样描绘和尚的呢?其中最狠的一段写道:“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秃转毒,转毒转秃。”还有一句是:“一个字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可以说,作者对和尚没有一丝好感。
作者对朱元璋的嘲讽也是毫不避讳。朱元璋的年号是洪武,《水浒传》第一章“误走妖魔”的太尉姓洪,封印妖魔的井口上写明了“遇洪而开”。这并不是姓洪的第一次出现了。后来还有一次林冲棒打洪教头。其中,《水浒传》中的三十六天罡,根据《大宋宣和遗事》的记载,绝大多数都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作者自作主张在其中添加了两个人,一个是豹子头林冲,另一个是赤发鬼刘唐。他们顶替了天王晁盖和病尉迟孙立的位置。这其实很好理解,赤发鬼暗指红巾军,而林冲则代表韩林儿。让林冲去打洪教头,也算是让被朱元璋害死的韩林儿出了口恶气。
《水浒传》中的七十二地煞中,第一个露面的就是朱武。朱洪武的洪字在这里被作者拿出消遣了。另外,中间丢了洪字的朱武还有两个兄弟,一个叫陈达,另一个叫杨春。如果这只是巧合的话,接下来出场的李忠和周通的名字又暗含着他们的宿命。
李忠少了个“文”字,想想也是合理的。一个整日只知道打*的铁血将军,文化素养何尝是什么重要的事。至于周通,则是大明江山的缩影。梁山的头领们名字连起来读,念的就是“渡千送万朱富贵”,其中的朱富贵无疑指的是朱元璋。
而《水浒传》中也没有放过朱元璋的妻子大脚马皇后。在梁山好汉征王庆的时候,将王庆的妻子段三娘塑造成一个穷凶极恶的女人,并称她为“淮西伪后”。段三娘为人不善,经常诱*良家子弟,而且淮西段家更是横行无忌。朱元璋听闻这一消息后,决定斩断段三娘的一切,于是命令将其处以死刑。
这些描述或许对历史的真实性有所夸张和偏激,但马秀英在21岁之前到底经历了些什么,恐怕只有朱元璋自己清楚。所以,虽然《水浒传》中公开诋毁朱洪武,这个让朱元璋要斩*施耐庵的作者,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毕竟,朱元璋本人也有对待罗贯中的行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