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49年7月(大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集结鞑靼、兀良哈部举兵进犯,大明边关再起战火。
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之子)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听兵部左侍郎于谦和兵部尚书邝野极力劝谏,决定率大明50万精锐部队亲征讨伐瓦剌。无奈之下,邝野跟随明英宗管理军队,于谦留守北京主持兵部工作。
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的朱祁镇
同年8月15日,明军在土木堡(如今河北省怀来县东10公里)雨天泥泞路上遭遇也先奇袭,50万明军拉着辎重还没来得急摆兵布阵,一开战即全面溃败。刹时间,土木堡狭小的地界,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痛人心扉。战后清点,明朝精锐骑兵及火器兵几乎全军覆没,损失马匹二十万头,衣甲器械辎重损失无数,跟随出征的六部主要官员损失过半,年近七旬的英国公张辅阵亡。此战,大明耗尽了自明成祖朱棣以来积蓄的全部精锐军事力量。同时,明英宗朱祁镇也成为了也先的俘虏。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来,京城人心惶惶,一时半会儿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8月18日,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也是明宣宗朱瞻基之子)监国,并召集朝臣商议战守大计。
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此时急需一个人站出来,掌控这纷乱的时局,救大明王朝与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朝堂上,徐有贞说:“近日,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
听完,于谦厉声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
于谦力主抗战,得到了孙太后与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
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的于谦
当时,明朝最有战斗力的部队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立即奔赴顺天府,依次经营筹划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随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国不可一日无君,能够继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另一个是先帝之子郕王朱祁钰。孙太后和众臣商量,推举先帝之子郕王朱祁钰为君,因为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只有三岁,君弱臣强,不是当时那种危机之下最合适的人选,此时需要一个能够站在人前的人,至少是一个成年人。因此,最合适的人选是郕王朱祁钰,但朱祁钰胆小,再三推辞,不敢觊觎那个位置,尤其是在这种国家存亡时期,没有一定的气魄是不敢镇国的。于谦找到郕王,诚恳地劝说,让他身为朱家子孙,要以国家安危为己任,不要推辞。郕王于是受命。九月,郕王即帝位为代宗(明代宗朱祁钰)。
【京师保卫战】(北京保卫战)
1449年,十月初一,瓦剌也先摔3万骑兵,10万步兵,挟持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大举南下。
面对强敌,石亨建议收兵固守使敌兵劳累衰竭。
于谦不同意,说:“为什么向敌人示弱,使敌人更加轻视我。”马上分别调遣诸将带领二十二万兵士,在九门外摆开阵势:都督陶瑾在安定门,广宁伯刘安东直门,武进伯朱瑛朝阳门,都督刘聚西直门,镇远侯顾兴祖阜成门,都指挥李端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崇文门,都指挥汤芦宣城门,而于谦自己和石亨率领副总兵范广、武兴在德胜门外列阵,抵挡也先。把兵部的事交给了侍郎吴宁,把各城门全部关闭,自己亲自督战。下令:临阵将领不顾部队先行退却的,斩将领。军士不顾将领先退却的,后队斩前队。于是将士知道必定要死战,都听命令。
十月十一日,瓦剌军逼近北京。也先将军队布置在西直门以西。于谦派兵迎击瓦剌军于彰义门,打败也先部队先锋,夺回被俘者一千多人。同时于谦又派人率兵夜袭,以疲惫敌军。
十月十二日,也先将主力列阵西直门外后,挟持英宗皇帝到德胜门外的土城,要求朝廷派于谦、石亨等高级将领亲自出迎,并索求金帛数以万万计,企图以此将明军主将擒获,迫使明朝献城。于谦识破了敌人的阴谋,一方面派出官员朝见英宗,一方面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统一官兵思想,严阵以待,粉碎了也先的诱骗阴谋。在兵力部署上,于谦审时度势,灵活用兵;在战役主要方向上,隐蔽主力,待机歼敌;在次要方向上,避敌主力,采取小股袭扰,处处出击的策略,迷惑敌军,给瓦剌军造成错觉。当夜,两路明军主动出击,斩*瓦剌军数百,乘胜而归,使军威大振。
十月十三日,瓦剌军乘风雨大作,集中全力进攻德胜门。于谦命大将石亨在城外民房内埋伏好军队,然后派遣少数骑兵佯装战败以引诱敌人。也先果然中计,亲率精骑万人穷追不舍。等也先军进入埋伏圈后,于谦一声令下,明军开始反击。只见神机营火器齐发,火箭弓弩多如飞蝗般地射向敌军,明军前后夹击,也先部队大败而归。也先的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等将中炮身死,瓦剌军受到很大打击。也先发觉明军主力在德胜门,便集中力量转攻西直门。都督孙镗率军迎战,打败也先的先头部队。由于也先不断增兵围攻孙镗,孙镗力战不支,退至城下,此时,把守城头的给事中程信,严令不准开城。同时,命城上守军发神炮,火箭轰击瓦剌军,明军又从彰义门、德胜门抽兵增援,终于打退了瓦剌军的进攻。
十月十四日,瓦剌军又改为进攻彰义门。于谦命守军将城外的街巷堵塞,在重要的地带埋伏好神铳手、短枪手,又派兵在彰义门外迎战。明军前队用火器轰击敌军,后队由弓弩压阵跟入,击退了瓦剌军的进攻。而此时,景帝所派监军太监,率数百骑兵冲击敌阵去抢功,使明军阵势陷入混乱。瓦剌军乘势反击,追到德胜门外。在万分危急关头,当地居民纷纷登上房顶,以砖石迎战瓦剌军。于谦派出的援军也及时赶到,打退了瓦剌军的反扑。
十月十五日,也先在进攻北京的过程中,到处遭到军民的抵抗和不断袭击。各地的百姓自动组织起来,抗击瓦剌军的掠夺。北方边陲重镇的守兵,也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誓死保卫国土。也先进攻北京各门屡次遭到失败,中路军在居庸关的进攻也受挫,并获悉明朝各路援军即将到达。唯恐后路被切断,便于十五日夜率一部人马,挟持英宗朱祁镇由良乡(今北京市房山东北)向紫荆关撤退。
十月十七日,于谦发现也先军队正在撤退,即命令石亨等集中火炮轰击也先军营,炸死瓦剌军一万余人。瓦剌军在撤退的路上,一路烧*抢掠,掠夺了许多物资和人口。而明军分路追击;石亨大破瓦剌军于清风店(今河北易县西);范广在固安打败瓦剌军。也先一路狂逃,十月十七日,撤出紫荆关,不久退往关外。东路的脱脱不花军,闻得中路、西路已败,亦立即撤退,并于十月二十日单独遣使进贡,来北京议和。至此,明军取得了保卫北京的胜利。
【被人陷害】
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是有功劳的(谦实有功)。”徐有贞进言说:“不*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明英宗的主意便拿定了。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迎来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后,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的阴谋相继败露,受到了老天的惩罚,于谦也得以沉冤得雪。
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的于谦
【历史评价】
明宪宗朱见深对于谦的评价:卿以俊伟之器,经济之才,历事先朝,茂着劳绩。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而自持,为机奸之所害。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明孝宗朱佑樘对于谦的评价:气禀刚明,才优经济,兼资文武,茂着声猷,当皇祖北狩之时,正国步难危之日,乃能殚竭心膂,保障家邦,选将练兵,摧锋破敌,中外赖以宁谧,人心为之晏然,回銮有期,论功应赏,不幸为权奸所构,乃陨其身,舆议咸冤。
董其昌对于谦的评价: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自分一腔抛热血。竭股肱之力,继之以死,独留清白在人间。
何乔远对于谦的评价:上皇车驾至城下,于谦主论不纳,欲求无诛,岂可得乎?……至其力断群嚣,与王竑之奋击权竖,真英伟丈夫矣。
【于谦生平】
于谦,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祠堂巷),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及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后巡抚河南、山西。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早期,因入京觐见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在景泰朝于谦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于谦一生谦虚清廉,兼资文武,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纵观大明王朝276年历史,功绩、声望、能力比肩于谦者,再无二人。
如果各位读者也喜欢于谦,可以到北京于谦祠(东城区西裱褙胡同)或者杭州于谦祠(杭州西湖边)去拜望于谦于少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