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位朋友点播了“舰炮篇的介绍”,所以本期原计划是做“舰炮篇的特辑”,不过因为这部分与“陆军武器”有所不同,不太适合单独拿出来做叙述,所以这里综合一下“战列舰的历史、技术衍变和一些海战的例子”进行解析,还原那个“大炮巨舰的时代”。
【特别备注一下,本期因为范围过大,所以会分上下两期,而且也比较长,所以建议按以下的时间线单独查看】
【战列舰发展史简单叙述】正式的“大炮巨舰时代”以欧洲的“17世纪”为起点,以“接舷战”的彻底终结为开启信号。
在此之后的“海上主要武力”就完全转换为了“战列舰”这一体系,并以“堆装甲、堆火力、堆航速”的形式发展了几百年,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战术模式”。
这几百年内的发展我将其概括为“风帆战舰→铁甲战舰→前无畏舰→无畏舰→超无畏舰→二战时期战列舰”的一个过程,在此之后就是“二战末期”被“占有海上制空权的航空母舰”彻底挤出主流的“战列舰终章”了。
另外,根据常规的说法还有一种分类方式,这里也罗列一下;具体是“风帆战舰→铁甲战舰→前无畏舰→无畏舰→后日德兰战舰→条约型战舰→后条约型战舰”的一个衍变历程。
这里多出来的后几种说法可以归入上述第一条的“超无畏舰和二战无畏舰之中”,是两者的“细化分类描述”,下述会有介绍到。
广义上的“风帆战列舰”开始于“17世纪”,在1652年-1654年间的“英荷战争”中正式被定型为之后数百年间的“战列舰设计主体构思框架”。
具体过程是在“16世纪”进行的,在此期间欧洲人将“逐渐成熟的滑膛炮技术”应用在了“继承下来的风帆木制船”之上,并开发了以“多条大舰连结成一条直线,两舷排发火炮进行覆盖”的战术,获得了“骄人战绩”,并被官方认定为正统,形成了“现代战列舰的起源”,这也是“战列舰名称的由来”。
海上将军剧照-四日战争
这种“风帆式”的战列舰“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两舷密密麻麻的多层火炮、舰身上的三桅(wei)式风帆和整体木制船壳”此类的设计。
【备注:火炮安装在两侧的原因,除了下述的,还有因为船艏艉过窄无法安置多数的原因】
当时风帆式配置的各种架退式火炮
这些部位的特征大多来源于“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当时装载在船舰上的“架退式前装滑膛炮”使用异常复杂,需要完成“清管、装填、指挥、压实、防走火、点火”等多重工序才能进行“二次发射”,并且在射击时还伴有“火炮晃动、船体晃动、发射药延时、视线遮挡”此类的问题,所以当时火炮的“精度、射程和射速”差到了极点,以“容量高、覆盖面广”的“两舷排发模式”作为战术再合适不过。
多人控制的架退式火炮
而另外的“三桅式风帆和木制船壳”则是因为“蒸汽机”此时还未应用在战舰之上和“实心炮弹的弱势”所导致的,以上种种构成了“早期的风帆式战列舰”,这时期的代表性战舰有“大英”的“海上主权号、皇家查理号、皇家王子号、皇家凯瑟琳号”和“荷兰”的“布雷德罗德号、恩德拉赫特号、七省号、金狮号”等风帆式战列舰。
【实心弹的定义:当时的木制船身大多采用高硬度、厚度橡木制成,所以没有爆炸能力、实心的炮弹主要目标是*伤船员和破坏桅杆,以消灭敌方作战能力,通常一战下来船主体都很难被毁坏】
【风帆式战列舰的发展/衰弱】上述这些“风帆式战列舰”在1850年之前因为”战列一字战阵战术,发扬火力”的需求,所以一直属于“无限堆叠两舷火炮、吨位和木制装甲”的一种改进方式中,所以我们可以将这“197年”的“船舰发展过程”看作是一体的“早期式纯风帆战列舰”。
这类的战列舰主要参与了“三次英荷战争”“西班牙王室继承战争”“魁贝伦湾海战”“斯文斯克桑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等主要海上战役。
【备注:这里特别列出同期经历的战争细则,防止读者出现混乱;另,三次英荷战役下面会有细节描述】
欧洲经历了这“两百年的技术停滞期”之后,由法国率先破局,在“19世纪50年代”之时,首先将往“复式蒸汽机技术+燧发机技术”的组合运用到了“拿破仑号风帆式战列舰”之上,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也是最后一款“风帆式混合动力战列舰。”
【备注:燧发机运用入火炮解决了发射延时的问题,对精度提升巨大】
这级“战列舰”最大的特性就是祛除了风帆动力改用蒸汽动力,对“动力航速和精度”的产生“巨量的提升”,使其不在受困于“风和洋流的影响”。
实质上这级“战列舰”已经具备了大部分“铁甲舰时期”的特性了,但它还是保留了“三桅式风帆和纯木制船壳”,直到受到“第九次俄土战争锡诺普海战”期间的警示,才在几年后陆续推出了“铁制船壳内胆”内裹“厚橡木船壳”的“早期型铁甲舰”。
高强度船壳
【备注:第九次俄土战争中俄罗斯研制出的开花弹对土军的木制船体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种在“1861年”后由英国推出的“勇士级铁甲战列舰”最终成为了“木制风帆战列舰时代”的终结者,虽然它们头上还要在顶几年“风帆”。
【三次英荷战争和俄土战争】【解析】最后对“风帆时期的起源、终章两个阶段”发生的“海上战役”进行一下解析,获得一些“更三维的形象呈现”。
首先是“英荷战争”,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英国对荷兰取得了战术性的胜利,即使“直线战的发扬火力作战模式的运用”,这也是荷兰唯一次在英荷战争中的失利。
依照我下方列举的“第一次英荷战争”中“加巴德沙洲海战图”显示,荷兰此败显然是输在“战术的未知层面上”的。
英军使用的“直列一字战阵”缺陷与当时广泛认知的“侧翼缺陷”不相符,它的缺陷在于无法提供战力的“一字战阵首尾端”,破阵可利用“分队*扰前后”即可破坏阵型,或者同样摆一字直列对轰,但当时最擅长“跳帮战”的“荷兰方”因为“火力最密布的正面”,一股脑进行“三角冲阵法”,导致吸收了“大量火力”的同时,面对“高大的战列舰”还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随即快速溃败。
【备注:荷兰舰队看起来多且乱是因为一战中选择的是护航商队的作战模式;纵队冲阵也不适用于体型相差过大的海上战斗】
这一战中“荷兰海军”使用的主力舰为“布雷德罗德号(Brederode)战列舰”,该舰使用“二层甲板、50门两舷火炮、排水量过千吨”,严格意义上属于“性能分类”中的“四级巡航舰”,而非战列舰。
【备注:分级上图有叙述,另外巡洋舰的定义非此代所出】
它的对手是同期下水的“英国战列舰海上主权号”,这款“战列舰”也被称为“金色魔鬼”。
该舰属于“性能定义”上的“一级战列舰”,装备“百门两舷火炮、排水量过1500吨”,性能方面对完全领先使“胜利的天平”在“英荷一次战争”中倾斜向英方。
上图油画中的就是“英荷一次战争”中的部分的“海战图”。可以看到“英军”整体船舰都是“大型舰”,而“荷兰方”则是“中小型战舰”,完全是不成正比的一次战役。
这次战争之后不久的“1665年-1667年间”,英荷两国很快又因为“海外殖民地争夺的激化”爆发了“第二次英荷战争”,不过这一次战争经过荷兰方“勒伊特将军”数年的励精图治、战术思维的碾压,以及“同盟法国对英的宣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海上将军-剧照
在这“第二次的英荷战争”中,以其主要的“四天战役”为例,可以轻易的看出“直列型一字阵”都已经被双方“正式的常规化”了。
在“四天战役”的第一天激战中,荷兰、英国双方各“采用同样的阵型对垒”,最后凭借“荷兰舰队在数量上的优势”抢占了上风,更是逐渐的“突破包围了英方舰队”,给予了处于“逆风状态”的“英国舰队”沉重打击,不过因为战斗的继续并没有使得“荷兰舰队”保住胜果,所以战至黄昏后,双方各损失了几艘战舰,在第一天打了个平分秋色。
海上将军-四日战争复刻
第二天,“英国舰队”率先发难,“想击毁几艘敌舰拉回局面”。未果后,“荷兰尾翼分舰”计划夺回优势,擅自变更战阵,导致双方进入了“大乱斗”局面。
最终,“英国舰队”因为在数量上的劣势,逐渐落入下风,但“荷兰方”也因为“损失严重”无法扩大优势,故双方“在第二天仍未打破僵持之局”。
第三天,因为“数量上的巨大劣势”,英国方面的“蒙克亲王”被迫收拢仅剩的“三十艘战舰西撤”,但先头部队的旗舰“皇家亲王号战列舰”被荷军围困搁浅,导致部分舰队和司令“阿伊斯秋”投降,彻底进入完全劣势的局面。
这一天的尾声,执行截击“法国舰队任务”的“罗伯特亲王舰队”正式返航与“蒙克残部”组成新舰队集合体,它没有遇上除帮助以外提供所有支持的“法国舰队”。
“第四日”清晨,双方拉开“常规直列阵势”展开决战,“荷兰方”找到了“英方控船不当产生的间隙突破了敌阵”,并以“分舰队打击英军直列阵型的首端”,造成英军的彻底溃败,但是因为“海上天气的变化(大雾)和弹药的匮乏”,该战并未获得巨大胜果,最终的结局也只是以“双方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签订了《布雷达条约》和“烧*抢掠了许多英军殖民地、港口”为终章,“皇家查理号”也是在此时被焚毁的。
这一次“未能彻底毁灭英国抢夺海权的能力”,使英国拥有“恢复的机会”,在接下来它将面临“倒戈的法国”形成“海陆两方的压力和封锁”,但荷兰还是打赢了“第三次英荷战争”。
【备注:荷兰虽然多次打赢了,但是因为没有彻底击溃英国的舰队,还因为陆上的压力让出了一部分利益,所以在海上经济中逐渐与英国完成权利交替,并非是所谓的两败俱伤和经济封锁揭不开锅;而英国在这次战争后的彻底任人宰割则是因为国内黑死病和伦敦大火的原因】
这次战争中荷军使用了“恩德拉赫特号”和“七省号”两种“新式战列舰”,这两款战舰在“二次战争时期”被改进为“80门两舷火炮”的设计,并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大型化”,达到了现代广义性能上的“二级战列舰(装甲一级)”和“荷兰本土当时的一级战列舰级别序列”。
而同期的英军则下水了“皇家凯瑟琳号”“皇家王子号”和“皇家查理号”此类的主力战舰,这些“主力舰和旗舰依旧是继承传统英国海军的一级战舰模式”,采用“两层甲板、百门火炮装备两舷的模式”,较之“荷军战舰”有“微弱的火力优势和防护优势”,但因“当时英国国内的政局改换”,导致“海军被查理二世管控的极其腐朽”,船舰整体“强度并不高”,以及航速的落后,所以“实质上和荷军比并没有优势”。
如上图所示就是“英军的主力舰皇家王子号”,但这款“主力舰并未存世许多描述其的画面”,更多的则是像下方一体的“旗舰互博油画”有传世。
图中的就是“四日海战”中“英军旗舰皇家查理号”与“荷军旗舰恩德拉赫特号”的对决,这次战斗后“恩德拉赫特号”被击沉,换由新型“七省号”来担任旗舰。
在上述的“四日战争油画中”也可以看到“七省号”也与“皇家查理号”进行了几次缠斗,不过最后“皇家查理号的覆灭”是被“英军溃败后荷兰方的突袭缴获焚毁的”。
在此之后,尽管“英国国内对荷兰十分怨恨”,但还是“被迫英荷友好”了一段时间,这其中也有受到“路易十四野心不断扩大”的影响,不过没过几年,“查理”就和“路易十四”PY交易了起来,在“1672年-1676年间”,查理用“对抗法国的口号”筹集了一笔资金“与法国联合”对荷兰发起了“第三次英荷战争”。
这次战争中的“英国和法国组成了新的英法海上联军”,在“整体海上实力”上是“完全大于荷兰海军”的,但因为“战场操控指挥战术的落后”履战屡败,这其中“大部分功劳”都可归功于“德.伊特尔将军”。
“德.伊特尔将军”在“第三次战争早期”的“索尔湾海战”“两次斯库内维尔德海战”中“偷袭击溃了部分英法海上联军”和“快速反应拦截了两次大型登陆”,并在“特塞尔海战”中“利用风向插入了英法海上联军的空隙,突破了阵线大破敌军”,迫使英法式正式正放弃海上登陆的想法。
快速反应拦截
【备注:详细资料未到,暂无图】
此役,荷兰“彻底消除了海上威胁,重新取得了制海权”,保住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上航道”,属于完全的“大获全胜”,并非某些人而言的“赢了却输了”,那是另一件事。
荷兰东印度公司海上贸易网络
【特别备注:荷兰的海上权利交替是因为陆上荷、奥、西的联盟对普、法联盟的长期对线导致重心转移到发展陆军,所以和英国友好了一段时间,主动分出去一些海上权利,还让英国有了长期的发展时间,真论海战其实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地,打两个不成问题】
这场战役中双方都投入了“新式的一级战列舰”作战,荷兰方使用了在当时在本国内技术超过“七省号”的“49米超大型金狮号战列舰”,该舰是“第三次英荷战争”中战胜英军的“主力舰艇”之一。
特赛尔之战,金狮号击毁皇家王子号
这款战舰首次使用了“36磅重炮装备顶层甲板”,两舷搭载了“86门火炮”,全舰排水量可达2000吨,是当时荷兰最先进的“风帆式战列舰”。
金狮号与英军新式二级舰交火
最后这里再引入一个“风帆战列舰时期最后的海上战役“克里米亚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之锡诺普海战”,为“风帆时代”画上一个句号。
1852年之后,扩张心理日益升起的“沙俄”对“衰弱的奥斯曼帝国”发动了第九次俄土战争 ,计划瓜分部分领土,并以“海陆两方面”向“奥斯曼发”动进攻,海面上的进功方向主要以“锡诺普港口”为主,在这爆发了广为人知的“锡诺普海战”。
此次海战的的“主要参战方为俄罗斯、奥斯曼和英法两国”。主要的战争过程可以总结为“俄方先以三艘一级风帆战列舰、三艘二级风帆战列舰伪装英舰进入了港口”,利用“新式的开花弹”偷袭击垮了只有“四级左右的锡诺普滞留战列舰”,随后又被赶到的“英法混合动力战舰联军”击溃,一顿胖揍。
据悉,这次战争中“沙俄”在面对“航速突破的新式战舰”毫无还手之力,处处被拉扯牵制,所以也谈不上什么“对垒进行海战”,整场海战只对“还未加装蒸汽机的阿尔比恩号战列舰“和阿尔拖沙号巡航舰”造成了部分损伤。
铁甲舰时代的到来
【备注:沙俄曾在开战前向英国订购了新式战舰蒸汽机,并且钱都付了,但大嘤一直没发货,所以开战时还用着风帆战舰】
所以这次战争“最大的意义”可能就是“让各国对蒸汽动力战舰和炮弹装药构思产生了足够的重视”,开启了“铁甲战舰时代的序幕”。
在这个年代之后,“战列舰”迎来了一段很长时间段的长足发展,人们开始“打开了视野”,将各种各样的“技术大爆炸时期的新新技术”融合入战舰之中,开启“大炮巨舰的新时代”。
我将这个阶段按如下序列划分,依次是“风帆混合动力+水线装甲带包裹木制船壳+发射爆破弹组成的形式”→“祛除风帆+克服重心问题改造船型”→“两舷火炮移动到甲板炮塔集中火力+增强火炮性能+全金属船壳(克虏伯装甲钢)的一个组合形式”,这个阶段的改进进阶可以总和为“强化防护、集中火力、提升精准度、增强航速、优化结构”的一个过程,在最后一步正式跨入了“前无畏舰”的行列(1888年)。
【备注:广义上区分铁甲舰和前无畏舰,以1888年君权级战列舰的诞生为分割线,特征体现为全金属船壳】
这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战舰有英国的“勇士号”“沃登公爵号”“蹂躏号”“不屈号”意大利的“铅锤号”“陛下意大利号”奥匈帝国的“凯撒号”德国的“萨克森级”和奥地利的“亲王欧根号”“胡安奥地利号”法国的“光荣号”等铁甲战舰,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海战有意奥两国展开的“利萨海战”,下面会有详细解析。
利萨海战
【转换为炮塔射击后的发射】【机制】“铁甲战舰”与前身的“风帆式战列舰”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火炮的运用”,下图为“几种铁甲战舰”在“不同时间段、地点衍生出的火炮运用模式”。
图像素材引用:JU87
这些“不同的火炮运用方式”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战术考量”产生的位置不同,真正核心的地方是其各种各样的“自动装填技术”,下面就以英国的“不屈号”为例进行“铁甲舰装填发射机制”的解析。
不畏号双视图-素材引用-小毛爸比
上图就是“不畏号”的“俯视、侧视图”。
可以看到“不畏号”在“船舯位置的左前和右后方”各安装了一个“旋转闭式的炮塔”,这种炮塔内各含“两管406mm主炮”,“可旋转、上下调节,并拥有自动装填的技术”。
图像引用-小毛爸比
这种技术我们可以“依照上下图来看”,可以将其理解为“用调节装置将炮塔旋转至装填位置下放炮管,由前方的小推管从前膛位置装入弹药”,再复位完成射击前准备工作。
图像引用-小毛爸比
这一套理论详细理解起来非常复杂,照我说其实就是“来个人给你喂饭,你自己只要转一下头、低一下头,就完成了所有吃(装填)的工序,然后就可以吐(发射)了”。
【铁甲舰炮弹与防护的进阶】【引申出的近海封锁战术】“发射机制之后”我还要特别介绍一下“铁甲舰使用的炮弹”,这部分相对来说是比较特殊的,因为“装甲发展的太快”,导致在铁甲舰的使用上有“很长一段时间炮弹的*伤性”完全跟不上节奏,所以衍变出了当时比较特别的“近海封锁战术”。
“铁甲舰的炮弹”与“装甲”不同,装甲在短短几十年间就换了好几波,而炮弹在“锡诺普海战”之后也只是从“实心→弹壳内装热铁水→锥形弹头→穿甲弹内装少量起爆药”的一条衍变路线,甚至许多“穿甲弹”都到不了“穿甲阶段”,“起爆药”就已经结束了,所以在“远程对船体*伤性不足”的情况下,营造一个“封锁的近距离作战方式”是“当时的主要手法”。
【利萨战争解析】那么接下来这里也照例介绍一下“铁甲舰时期的海战例子”,解析一下“铁甲舰时期”比较具有参考意义的“第一次铁甲舰队”大规模战役“利萨战争”。
利萨岛位置
【备注:利萨战争是渴望一统的意大利对奥匈帝国发动一次战役】
时间来到1866年,“意大利舰队”突袭了在“利萨岛”之上的“奥匈帝国海军基地”,但因为攻势不强,很快就被赶到的“奥匈援军”围追堵截在“利萨岛”的西北方向,在此期间意军被迫率先摆开了“T字战阵”与奥军进行对峙。
此时的“意大利军队”共拥有“12艘铁甲军舰、10艘巡洋舰以及4艘炮舰”,总计“排水量达68000吨”。而“奥匈方面”则只拥有“1艘旧式风帆战列舰、7艘铁甲军舰、6艘巡洋舰和12艘炮舰,总计排水量50000吨”,所以单论军事实力来看“貌似意军是更胜一筹的一方”,但最终的结果确是“奥匈舰队大败意军”。
描述利萨海战的油画
战斗的“细节描述”显示,在战斗的一开始的“意大利”虽然抢先摆出了“T字型横头队列”迎敌,但因为“战斗期间战船操控不当”,导致流露出许多空隙,被“采用混合动力、人字型战阵”的“奥匈风帆式铁甲舰队”利用“风向突击,破坏阵型”,并且因为作战经验的不足,在“大混战”中被奥匈舰队击溃。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战役中意大利方的旗舰“意大利国王号”在乱战中被“斐迪南.马克斯大公号”铁甲舰冲击“击毁了弹药室”,之后又被此舰用撞角撞沉了”,所以是铁甲舰时代为数不多被物理解决的倒霉鬼之一。
这一次战役之后“人字形战阵和船舰撞角式设计”就正式进入了“各国海军将领”的视野内,成为了一种战术导可行性,不过直到“导弹装上战列舰时”这种战阵都没有都没有再次被使用过。
【备注:甲午海战的雁行阵是因为火力的悬殊而选择的减少火力覆盖面的突进阵型;而且意呆利这样的对手也是不好找的】
【斐迪南.马克思大公号战舰】这里细化一下上述写到的“斐迪南大公号”,这艘战舰在“利萨海战”之后,因为取得的辉煌的战绩和其特殊的意义,所以被重铸了。
原本属于“风帆式混合动力铁甲舰”的“斐迪南大公号”被改良为了“纯蒸汽式动力式的铁甲舰”,以下是它的“性能参数”。
【铁甲战舰时代的铁甲舰们】最后,本期用铁甲时代的铁甲舰图录来作为结尾,因为相比前文的风帆战舰有更多的资料。
法国,光荣号,木舰铁甲5529吨,1858年3月开工,1859年11月下水,1860年8月服役。
英国,勇士号,铁舰铁甲9284吨,1859年8月开工,1860年12月下水,1861年8月服役。
意大利,可畏号,木舰铁甲2682吨,1860年6月法国开工,1861年2月下水,1861年9月服役。
英国,防御号,铁舰铁甲6170吨,1859年12月开工,1861年4月下水,1861年12月服役。
法国,不败号,木舰铁甲5560吨,1858年3月开工,1861年4月下水,1862年3月服役。
法国,马真塔号,木舰铁甲7129吨,1859年6月开工,1861年5月下水,1862年1月服役。
法国,花冠号,铁舰铁甲6326吨,1859年2月开工,1861年3月下水,1862年2月服役。
法国,诺曼底号,木舰铁甲5560吨,1858年9月开工,1860年3月下水,1862年5月服役。
法国,索费诺号,木舰铁甲7129吨,1859年6月开工,1861年6月下水,1862年服役。
意大利,可惧号,木舰铁甲2682吨,1860年12月法国开工,1861年10月下水,1862年5月服役。
奥地利,火蜥蜴号,木舰铁甲2824吨,1861年2月奥地利开工,1861年8月下水,1862年5月服役。
奥地利,德拉赫号,木舰铁甲2824吨,1861年2月奥地利开工,1861年9月下水,1862年11月服役。
英国,抵抗号,铁舰铁甲6170吨,1859年12月开工,1861年4月下水,1862年7月服役。
英国,黑太子号,铁舰铁甲9284吨,1859年10月开工,1861年2月下水,1862年9月服役。
英国,皇家橡树号,木舰铁甲6468吨,1860年5月开工,1862年9月下水,1863年4月服役。
英国,赫克托号,铁舰铁甲7100吨,1861年3月开工,1862年9月下水,1864年2月服役。
英国,亲王女王夫号,木舰铁甲6942吨,1860年8月开工,1862年6月下水,1864年4月服役。
英国,探索号,木舰铁甲1743吨,1861年9月开工,1863年8月下水,1864年4月服役。
英国,企业号,木舰铁甲1350吨,1862年5月开工,1864年2月下水,1864年5月服役。
英国,皇家君主权号,木舰铁甲5160吨炮塔,1849年12月开工,1857年4月下水,1864年8月服役。
奥地利,奥皇马克斯号,木舰铁甲3588吨,1861年10月奥地利开工,1862年3月下水,1863年3月服役。
奥地利,胡安奥地利号,木舰铁甲3588吨,1861年10月奥地利开工,1862年6月下水,1863年3月服役。
奥地利,亲王欧根号,木舰铁甲3588吨,1861年10月奥地利开工,1862年7月下水,1863年4月服役。
意大利,女陛下玛利娅皮亚号,铁舰铁甲4157吨,1862年7月法国开工,1863年4月下水,1864年4月服役。
意大利,卡斯提费达罗号,铁舰铁甲4157吨,1862年7月法国开工,1863年8月下水,1864年5月服役。
意大利,陛下葡萄牙号,铁舰铁甲5700吨,1861年12月美国开工,1863年8月下水,1864年8月服役。
意大利,陛下意大利号,铁舰铁甲5700吨,1861年11月美国开工,1863年4月下水,1864年9月服役。
意大利,圣马力诺号,铁舰铁甲4157吨,1862年7月法国开工,1863年9月下水,1864年11月服役。
西班牙,努曼西亚号,铁舰铁甲7304吨,1862年9月法国开工,1863年11月下水,1864年12月服役。
英国,阿基琉斯号,铁舰铁甲9980吨,1861年8月开工,1863年12月下水,1864年11月服役。
英国,加勒多尼亚号,木舰铁甲6942吨,1860年10月开工,1862年10月下水,1865年4月服役。
英国,天蝎号,铁舰铁甲2795吨炮塔,1862年4月开工,1863年7月下水,1865年10月服役。
英国,飞龙号,铁舰铁甲2795吨炮塔,1862年4月开工,1863年8月下水,1865年10月服役。
德国,阿米尼乌斯号,铁舰铁甲1829吨,1863年英国开工,1864年8月下水,1865年4月服役。
德国,亲王阿德伯号,铁舰铁甲1560吨,1864年6月法国开工,1865年7月下水,1866年6月服役。
日本,吾妻号,铁舰铁甲1560吨,1864年6月法国开工,1865年7月下水,1866年6月服役。
法国,普罗旺斯号,木舰铁甲5900吨,1861年3月开工,1863年下水,1865年服役。
法国,女英雄号,木舰铁甲5900吨,1861年3月开工,1863年下水,1865年服役。
法国,弗兰德斯号,木舰铁甲5900吨,1861年3月开工,1864年下水,1865年服役。
法国,萨瓦号,木舰铁甲6000吨,1861年3月开工,1863年下水,1865年服役。
法国,高尚号,木舰铁甲6000吨,1861年3月开工,1864年下水,1865年服役。
意大利,亲王卡里尼亚诺号,木舰铁甲3446吨,1861年1月法国开工,1863年9月下水,1865年6月服役。
西班牙,阿拉皮莱斯号,铁舰铁甲5791吨,1861年6月英国开工,1864年10月下水,1865年完工1868年服役。
西班牙,特图安号,铁舰铁甲6200吨,1861年5月西班牙开工,1863年3月下水,1866年1月服役。
英国,亲王阿伯特号,铁舰铁甲3746吨炮塔,1862年4月开工,1864年5月下水,1866年2月服役。
英国,宠爱号,木舰铁甲3284吨,1860年8月开工,1864年7月下水,1866年3月服役。
英国,伯乐罗丰号,铁舰铁甲7672吨,1863年12月开工,1865年4月下水,1866年3月服役。
英国,帕拉斯雅典娜号,木舰铁甲3794吨,1863年10月开工,1865年3月下水,1866年3月服役。
意大利,安科纳号,铁舰铁甲4157吨,1862年8月法国开工,1864年10月下水,1866年4月服役。
意大利,铅锤号,铁舰铁甲4006吨炮塔,1863年4月英国开工,1865年11月下水,1866年6月服役。
奥地利,大公费迪南马克斯号,木舰铁甲5130吨,1863年5月奥地利开工,1865年5月下水,1866年7月服役。
奥地利,哈布斯堡号,木舰铁甲5130吨,1863年6月奥地利开工,1865年6月下水,1866年7月服役。
战舰系列上篇(完)写到这里战舰系列的上篇就完结了,虽然其实本来打了3万字草稿的,但是有些关键海图册之类的还没到货,所以后面无畏舰暂时先不写。
下期主要补一下苏联篇的枪史图册,因为鸽了太久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