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在临死之前曾预言:
「外星智慧种族造访地球,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后果」
从电影发展史也可以看出来,无论是探索外太空还是寻找地外生命,人类都在进行的不懈努力,
1898年的「世界之战」上映之后,掀起了外星人入侵地球这类故事的浪潮。
在电影里,外星人代表的都是尖端科技,他们在地球的降临是毁灭性的灾难。虽然也有外星人可以是友好的小朋友(例如ET),但他们总是象征着暴力的屠*者。
然而,在2009年,一部完全颠覆了广为流传的外星人故事套路的电影上映了,它的名字叫《第九区》。

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电影!
一部仅以成本3000万美元的伪纪录科幻片,拿下全球2.1亿美元票房的电影!
一部豆瓣评分8.2,一部韩寒称为「贫民窟的百万外星人」的电影!
到底有什么可贵之处呢?
1.披着科幻电影的皮探讨人性
这部「第九区」映射了南非一个曾经很严重的问题:种族隔离。
1867年,第六区正式被命名。在20世纪初之前是一个多族群杂处的区域,那里住着自由奴隶、商人、艺术家、劳工、移民、不定期到访的各国水手们,居民中有黑人、白人、有色人种、基督徒、印度教徒、回教徒,各种文化夹杂,生气勃勃。
然而到了20世纪初的1901年,这片区域中的黑人首先被驱离「再安置」了。南非国民党麾下的所谓「社区发展部」以种族和睦的名义,宣布第六区必须关闭,第六区自此开始长达多年的纷扰。
根据《族群区域法》,南非政府片面地宣布当时的第六区为白人区,黑人被强制以远低于市价的价格被强迫搬迁安置,接着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华人、印度人及马来人也被驱逐。
15年内总计有七万多人被迫离开他们自小生长的区域,1800栋房子被拆毁。有些老人从第六区迁到狭小的公寓,二十多年后,家里铺满地的箱子盒子仍然没有打开,因为他们还在等着回到第六区的家。

影片名「第九区」或许来源于这个的隔离区概念。在这里,以前白人无止境的压榨黑人,现在是人类压迫外星人。
这个颠覆了传统认知,又重现了真实的历史,将历史与科幻结合,引起强烈的共鸣。

犹太教里有关于「隔阂」的传说:当时地上的人们都说同一种语言,于是人们想造一座高耸入云的塔来传播自己的名声。上帝来到人间后看到了这座城和这座塔,说“一群只说一种语言的人以后便没有他们做不成的事了”。
于是上帝将他们的语言打乱,这样他们就不能互相听懂,还把他们分散到了世界各地,这座城市也停止了修建。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之间永远存在隔阂。哪怕同样的语言文化稍微有差异,都不能回到当初人们建塔时期的状态。

上帝也许是出于某个单纯的目的不让人类团结一心,但是肯定没有想让人类互相厮*。可是我们人类因隔阂而去蔑视生命的事情的确在发生,而且已经到失控的地步。

特丽·塔歇尔(第九区编剧)说:
「我们都是在当地居民真实的家里拍摄。选择在南非拍摄,并不是必然的,因为那里非常非常可怕,至今想起来我依然会起鸡皮疙瘩。
仇外情绪在那时达到了顶峰,在街上能看到大量的南非人攻击津巴布韦难民。这些难民逃离了自己的国家来南非找工作。南非人在津巴布韦人脖子上套上轮胎,然后点火烧死他们,因为他们认为难民抢走了他们的工作。
那一刻,让我脑海无比清醒,我意识到笔下的这个世界和这些幻想,实际上正在发生。……这是一个关于压迫者最终变成被压迫者的故事。最终,我认为,只有当一个人不再成为“人”的时候,他才重获人性。」
2.是真的沟通不了?
还是直接选择了暴力?
在电影中这个世界的1900年,一艘满载外星人难民的飞船,停在了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上空——人类收留了这些外貌奇丑无比,衰弱的外星难民,把他们「隔离」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一片区域生活,此地便命名为「第九区」。
在二十年里,外星人学会了英语,和人类有了语言上的互通。
但是人类的另外一个本能也冒出来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于是极端的人类开始污蔑他们,甚至考虑要消灭这些难民了。

”他们很难沟通“,
“他们智商非常低并且民风彪悍。”,
“我们跟他们说话要尽量小心。”,
“精心挑选一种病毒 把他们释放到外星人附近。” ,
于是世界最大的组织MNU(列国同盟组织)准备以武力、威胁这些被认为毫无人性的外星人,并打算把他们赶到一个类似于集中营的地方。
第六区 → 第九区。
驱逐黑人 → 驱逐外星人。

导演把100年前血淋淋的故事换了个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只不过把种族问题放大到物种,我们引以为傲的文明社会是怎样选择的?
人类拒绝与他们沟通,政府的独断,因为我们觉得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是高级动物,所以我们拒绝与他们交心,拒绝和他们和平共处,我们要去用暴力去征服他们,去彰显我们社会的能力。
其实我们同样是生命,只是生存形式不一样罢了!
3.以中间者传达出两个物种的共鸣
影片创造并选择了中间人“马维”的视角,来观照两个族群之间的善与恶。
自男主,马维(MNU的职员)被选为处理此次迁移事件的主要负责人起,他的行为便代表了广大人类的想法,
他可以毫无知觉地*死外星人的孩子(其实是卵)并以此为乐;
面对不愿意迁移的外星人,他傲慢地说“这并不是你可以决定的。这里本来就不应该是你待的地方,所以,你并没有选择呆在哪里的自由”。
不愿迁移的外星人会遭到殴打,甚至枪击。

如果只以人类的角度,或者只以外星人的角度看我们,都看不到完整的真相。而只有以一个处于灰色地带的中立者,看到的才是全局。
这是电影借助“马维”带给我们的另一个视角。
马维意外地和外星人基因融合,手掌已经开始发生转变,他正在逐步变成他认为丑陋弱智的外星人,这个意外让他濒临崩溃。

岳父的落井下石、惨无人道的试验、作为实验品将被分尸的命运,让他爆发出了仅有的能量,逃回到了外星人的贫民窟「第九区」。
认识了外星人Christopher父子。「编剧给外星人起了Christopher这个名字貌似颇有深意。Christopher源自希腊语,意为“基督的旗手”。从小熊维尼的好伙伴Christopher Robin,到超人Christopher Reeve,几乎每个听到这个名字的人都会有一种毛绒绒又温暖的感觉」

而外星人Christopher带着儿子一起收集了近20年重返母舰飞回自己的星球所需要的燃料,而这也是马维变回人类的解药,却被MNU带进了实验室。
两人互取所需,一个为了恢复成人类,一个为了回到家园。于是他们在去实验室取回燃料时,Christopher看着被当作试验品的同类伤心时,就在此时,马维对身边的外星人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发现外星人充满人性,马维开始选择成为外星人的伙伴。

结局的最后马维拼命保护 Christopher父子离开,而Christopher父子也给他三年之约。
第六区的故事过去了一百年,但是阴霾依旧在我们的头上萦绕。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夸张的假设,才能让我们看到自己内心的伪善和残忍,马维变异的过程,就是这个发现的过程。
当他站在这个世界的灰色地带,看到了自己种群的恶,他作出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
那是马维一生中最美的人性光芒,恰恰盛放在他丑陋的变异中。

4.在宇宙中,
生命是以种群形式存在的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种群社会,不仅是一种合群的生物,而且是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生物。所以我们的世界也产生了各种社会结构,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但我们也会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而外星人的社会是蜂系社会。它们不存在私有制,实行的是最朴素的共产主义,每个个体存在的意义便是为那独一的“后”服务,“后”的工作便是繁育后代,一个“后”死去,在一段时间后会有另一个“后”接替。 每个个体的价值都在种群中体现。

蜂系社会唯一的弱点就是过度的简化,失去蜂后的一段时间,个体所做的便只余下最简单的本能采食。
它们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即便它们手里握着比地球先进一个代际的武器,也只会用它们去交换猫粮。

我们人类也在维系自己的社会,尊重社会的发展,这是符合宇宙的存在方式,既然宇宙存在了生命,我们应该尊重每一条生命的价值,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的选择,不然人类所谓的文明社会不过是废墟上一朵卑微的折花。
任何生命都是有存在价值的,没有任何生物可以去随意践踏其他生命。我们的愿望依旧是希望世界和平,甚至是宇宙和平。

这部电影既反映了事实,也讽刺了事实。
这绝对是一部对你有所启迪的电影,值得你去反复观看的电影。
迷迭观影——透过电影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