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冈》特约记者 田树兵 胡均星 通讯员 田刚 湖北武穴报道
“50年岁月数歌,50年风云际会”。4月3日,武穴市四望镇高庙68届老同学田国福、张发云、居荷芳、张建中、田国华、田锡毛、田国生、田国解、张雨秋、张民主、贾耀斌、田云武等在天缘酒店齐聚。田云武特地从广西“飞”回来的,他说:“那一刻,咱们眼里噙满泪水,好感动!”
见到老同学,原武穴市育才高中办公室主任张民主说了一句实话,今天好好喝一杯,50年的风花雪月,一晃我们都是70岁的老人了,我们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到走进了新时代。张民主说:“在我一生中,教书育人50载,培养桃李满天下,我还写了一本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百万字长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实图文版》向全国公开发行了。”
“我们都是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从高庙小学走出,大家都不错,张民主最优秀!”小聚时张雨秋的一席话把大家仿佛带到了50多年前的今天,他重温那段“高庙岁月”并多次祝福老同学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畅所欲言聊着当年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玩撒时天真烂漫……
“想起来当年的那些事,就在眼前。”提起张发云和田国华这对老夫妻,他俩的结合颇具传奇色彩。据了解,张发云这位在乡村小学坚守了50多年的人民教师,她娓娓道来人生感悟,把50年的教育历程简化为50个字:“笑口我常口、回报我家乡;坚守乡村、以校为家;献身教育、桃李遍天;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无怨无悔、诚恳待人;追求幸福、激情四射”。 集会间,张老师嘹亮地唱起当年送给丈夫田国华的那首歌“我参加解放军,穿上绿军装,我走进红色学校,扛起革命抢......”把小聚引向高潮,张发云最后说:“当年我们在高庙的那段时光真是无忧无虑,经常开着这样那样的玩笑,留恋的往事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回忆起当年的同窗生涯,张发云、居荷芳、张建中都是校花。张发云说,愿老同学“三校花”保持春天的烂漫、夏天的火热、秋天的激情、冬天的温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包容,这份手拉手的感动,恰似“夕阳无限好”,烙在我们永久地记忆里保存。
此一时,“一句话、一辈子、一杯酒、一生情......” 从原武穴师范天平厂厂长退休的老厂长田国生不禁感慨万千,他谈笑风生的说:“我们都是四望山下长大的本土农村伢,大家都从全国各地“跑”回来,老同学50多年一见,似乎是一股暖流抚慰着我此刻甘涸的心,今天真是无不为之感动啊”!
“来,家乡的记者摄影师,为咱们拍一张。”贾耀斌、田国华、张雨秋要让今天的片段定格在镜头的深处,以后想起来就动一动手指,看一看这张暧暖的视觉。
“希望今天的镜头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脑子里”。兵兵哥田锡毛激动地说:“弹指一挥间,50年就过去了,我们从少年走向青年,又从青年步入老年,两鬓都斑白了,不论后面的路怎么走,但我们都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珍爱乡情、同学情,爱护身体,欢欢乐乐、开开心心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还是记者专业,会拍照!”田锡毛对张发云、田国华说:“50多年来,我们有付出,有回报,都在描绘着家庭,奋斗着自己的人生梦想;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但愿我们保持‘夕阳红’锻炼好身体,生活才能更幸福、更美好!”
行走在滨江公园,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赠送的军机下,田云武动情地说:“快来拍一张,我就是海军‘军官’退伍的呢!这次从广西‘飞’回家乡,看到的变化只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同时这次见到老同学,倍感亲切,浓缩许多感慨,面对大家曾经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庞,从依稀的记忆中寻找彼此的名字,曾经的喜、怒、悲、欢都化成连接我们乡情的一条条纽带,依旧那么鲜活,那么生动,那么让人牵挂和那么久久难以让人忘怀!”
“一路欢歌笑语,叙不完老家情深。来一张,请记者为我们仓下村的老同学摄一张!”张教授话不投机,本色英雄张民主把他的人格魅力扬帆铺展,因为动了真情,在场的老同学无不深深感动!
“这一刻,笑口常开、激情四射、泪花婆娑。”最后,张发云对居荷芳老同学说:“今天的小聚,我第一时间给在葛洲坝的儿子和武汉的媳妇发了视频,把今天的高兴都和盘托出,也让他们分享一下”。
这一天晚上,大家又相聚在欧派酒店并合影留念。老同学们还见到了郭平女士,大家感到十分亲切并演绎完美。郭平女士(右4)托媒体向武穴家乡父老乡亲表感谢,郭女士欣慰地说:“还是家乡好,欧派酒店一流的家乡菜吃得特别香!”
值得一提的是:借题发挥“我和丈夫国华为好儿媳王锦而点赞!”欢迎记者去汉采访她。张发云说,王锦作为“全国人民的‘口腔好医生’”我们不得不为她感到欣慰与自豪。你看《央视》、《今日头条》、《百度》、《楚天都市报》等全国各大媒体都先后对王锦的事迹作了报道,通过媒体展现了武穴好媳妇的风采。身为亲人,在张老师的眼眶里,还能看到她那激动的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