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之死既是一场人伦悲剧,也是刘备集团人才的巨大损失。刘封到底怎么做才能够不死?有人说刘封面临的是死局,怎么也化不开,只有死路一条,其实不然,只要措施得当,这个局还是可以破的。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刘封之死到底如何破局。
01.刘封被处死的理由刘封逃回成都后,向刘备请罪,诸葛亮不但没有求情饶恕,反而火上加油,劝说刘备赐死刘封,而刘备在悲愤之余,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将刘封赐死。除了诸葛亮给出的建议外,刘备还给出了另外两个理由,结合在一起,总共有三个。
我们分析一下刘封必须死的三个理由:
---拒绝关羽的连呼,导致关羽战死;
---逼反孟达,丢掉东三郡;
---性格刚猛,不可控制。
很明显,前两个理由是表面理由,第三个理由才是根本,但是前两个理由和第三个理由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前两个理由是表,后一个理由是里,互为依存。如果没有前两个理由,最后一个理由也不存在。
性格刚猛意味着桀骜不驯,自以为是,听不进同僚或者上级的意见,正是这样的性格才敢在关羽连呼的情况拒绝发兵相助,也只有这样性格的人才会威逼同僚,把他们推向自己的对立面。我们一条一条的分析:
首先:拒绝关羽的呼救,导致关羽的战死。
关羽和刘备恩若兄弟,在刘备集团中排行老二,其权威和地位无人能及。如果此时驻守东三郡的不是刘封,是赵云或者其他某人,在接到已经是假节的关羽连呼的情况下,敢不发兵相助?应该是没有人敢找理由拒绝吧。可是刘封居然这样做了,这得多大的胆量才敢这样做?
关羽连呼相助已经是军令,而否一般普通协助请求,刘封在这个事情还拎不清。秋后算账难道不知道?刘封应该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是自持是刘备的养子,这才有恃无恐吧。
其实不管关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刘封这种违抗军令的行为,将来一定不会好过。
关羽成功了,和刘封之间的矛盾更深,此后有他的苦头吃;关羽失败了,荆州必然不保,保不住荆州,东三郡能够独存?没有荆州就不会有东三郡,可惜刘封不知道这个战略道理。丢掉东三郡,刘备能够饶过他?
其次,逼反了孟达,东三郡失守。
性格刚猛的刘封和同僚的关系比较差,包括和孟达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差。孟达和刘封之间的鼓吹之争,其实透露的是权力之争。
刘封是被刘备派往东三郡制约孟达,而孟达是东州集团里面的老资格,仅次于法正,以刘封的资历很难制约孟达。另外孟达和法正的关系非同一般,有法正的支持,孟达对于这个年轻的长官也不大服气,因此孟达才敢和刘封争抢鼓吹。
年少气盛,性格刚猛的刘封当然难以忍受资历尚高的孟达对于自己的蔑视,因此采取了强抢的措施,这就极大的挫伤了孟达的颜面。
这场争执中,刘封赢了面子,但是输掉了底子,让孟达看到了刘封无法容人的性格特征, 自认在蜀汉呆下去也是没有什么前途,因此在关键的时刻,孟达将东三郡作为见面礼,投降了曹魏。
最后,性格刚猛,以后不可控制。
性格刚猛的人在三国历史中也不只刘封一人,也有两个人拥有同样的性格,一个是关羽,另外一个就是魏延。
■关羽“刚而自矜”。这样性格人和同僚的关系比较差,比如关羽和守卫公安的傅士仁以及守卫江陵的糜芳之间的关系就相当糟糕。
傅士仁是刘备的老乡,少年的时候就在一起,虽然能力不强,但也是刘备的依靠;
糜芳则是刘备的小舅子,在刘备落难西海,差点饿死的关头出手相救,这才让刘备死里逃生,虽然能力一般,但是关键时候出过力,还是裙带关系,总体比较可靠。
就这样的两个人,却被关羽时常看不起,按照《三国志》的说法,就是“素皆嫌羽轻自己”。这两人被关羽逼得投降孙权,导致关羽丢掉了荆州。
■魏延“勇猛过人,又性矜高”。魏延的性格样和同僚关系比较差,因此“当时皆避下之”,魏延周围的人都怕他,唯恐避之不及。
大家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和魏延交往,可见魏延的人缘是很差的。但是凡事也有特例,依然还是有一个人和魏延过不去,这人就是杨仪。
根据《三国志》魏延传:
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忿,有如水火。
杨仪不怕魏延,这让魏延自尊大受伤害,眼见杨仪不给自己面子,大为光火。有时候俩人吵起架来,火爆脾气的魏延甚至拔刀相向,刀子都架到杨仪的脖子上了,可见魏延脾气之暴烈。
最终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杨仪等人合谋除掉了魏延,导致蜀汉损失了一员大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和刘封拥有类似性格的关羽和魏延最终因为性格原因,死于非命,那么性格“刚猛难制”的刘封又如何独存于世呢?
由此可见,从表面看,刘封死于拒绝支援关羽,逼反孟达丢失东三郡,其实根本缘故在于他那刚猛难制的性格。刘备在世,刘封即使再刚猛,也被压制得服服帖帖的,一旦易世之后,谁还可以压制刘封?
刘禅性格暗弱,能力不及刘封,又是他的义兄,面对能力远胜于他的刘封,刘禅是没有办法做出更多的选择,最终极可能导致蜀汉内讧,伤及蜀汉未来的稳定。
由此可见,除了刘备外,刘备集团确实没有能够除掉这一个隐患。
02.刘封如何才能够脱离死亡的命运?刘封要想脱离死亡的命运,从诞生刘禅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意识到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需要适时做出一些必要反应和调整,以应对这个形式的变化。
首先,对于关羽的连呼应该有所回应。关羽围困樊城,兵力吃紧的情况下,应该立即派人或者亲自去支援。
如果唯恐东三郡不够稳定,就应当从当地抽调人马,以及本部部分士卒,组成联合军团支援关羽。一旦和关羽军汇合,毕竟他们的家属在东三郡,也不必担心这些人会反水,也有机会接应关羽,向东三郡撤退。
即使最终无法和关羽军汇合,以刘封的举动,同样也会赢得刘备的好感,从而可以化解刘备对于刘封不支援关羽得来的指责。
其次,搞好和关羽,诸葛亮以及孟达的关系。作为刘备的养子,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刘备身边的这些股肱,和他们搞好关系。
刘封即使不再有机会成为刘备的继承人,同样也需要和同僚搞好关系,特别是刘备麾下的重臣关羽、诸葛亮甚至孟达的关系。
放下身段,和他们打成一片,赢得他们的好感。
最后,收敛刚猛的性格。刚猛的性格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也就可以让自己陷于困境而无法自拔。曹操的儿子曹彰在这方面就表现得不错。根据《三国志》曹彰传记载: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曹操曾经当着所有的人问几个儿子的志向,轮到曹彰的时候,他说道:“我想当将领。”曹操很好奇,就问道:“如何当将领呢?”曹彰回答道:“手持兵刃,冲锋在前,为将士们做好表率;该惩罚的一定要惩罚,该处罚的一定要处罚。”
曹彰明知道自己在这场储位之争中没有什么希望,因此退而求其次以明哲保身的方式回答了曹操的问题,同样也向两位哥哥以及其他的大臣们表明了心迹,从而得以在这场储位之争中免受猜忌。
那么刘封同样也可以效仿曹彰的行为,破除储位之争的嫌疑,这就需要隐藏自己刚猛的性格,将其发扬到战场之上,而不是同僚乃至兄弟之间的争斗上。
03.总结投降曹魏绝对不是刘封解决死亡命运最好的方式,固然可以像孟达一样苟且偷生一时,可是最终难以逃脱历史的审判。虽然刘封投降后,同样也不失封候拜将,但是历史的耻辱感一样可以让他的子孙永远也无法直起脊梁。
那么刘封要想摆脱这个死局,唯有以仁来获得同僚的好感,以德来释放刘备的猜忌,以义来赢得兄弟刘禅的信任,这个死亡局就可以破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