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走笔】
诸葛亮是天生就要做大事的人。茅庐只是他的临时落脚点,他注定做不了隐士。
周鹏飞
古隆中,就是诸葛亮的旧宅。他27岁之前,随着躲避战祸的人流,从故乡临沂,漂泊到了荆襄地区的隆中山下,在这里结草为庐,躬耕畎亩。
人的一生在历史面前是极为脆弱的,无论生前多么位高权重,死了就很快被人忘却。这是几乎所有人命运的结局。
诸葛亮的祠庙,在全国总计有48处,历史过去了1800多年,他的名声在历史的锤磨之下,不见其损,反而愈加耀眼夺目,这就是诸葛亮一生的传奇之处。
三国虽是乱世,却不失为一个黄金时代,遇知己之主,结骨肉之恩,连缀成篇篇佳话。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以六出祁山匡扶汉室为报答。这桩充满人文主义光辉的政治温情,是中国历史难得的际遇。
历史人物通常都是有争议的,极少有人像诸葛亮这样,无论哪个阵营、持有哪种价值取向,都对他赞不绝口、崇拜有加,甚至他曾经兵锋所向之地,例如今天的西南地区,也把当地一切文明成果归功于他,灯是诸葛灯,弩是诸葛弩,菜是诸葛菜,仿佛他是一位天神,来到这里并不是征服,而是发放福利散播福音。
在海峡两岸,诸葛亮也是文化公约数。“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在不同的的教科书中,烙印着同样深刻的印记。
湖北襄阳的古隆中和河南南阳的卧龙岗至今还在争夺诸葛草庐的归属权,各有各的道理。南阳诸葛庐是刘备手下降魏的大将黄权修造的,比南北朝时习凿齿修建的隆中草庐要早,似乎更有权威性。但在汉末时,当时特地从南阳郡和南郡分别割出部分地区,建立了一个襄阳郡,诸葛草庐所在的古隆中因此从旧南阳郡改隶新设襄阳郡,如今襄阳的主张,也说得过去。
诸葛亮一生有多篇文献著称于世,如他分析天下未来三分走势的《隆中对》等,隆中对,已经说明当时他和刘备促膝长谈的位置,就是今天的襄阳隆中。
今天的隆中,诸葛亮家的旧迹只剩下一口井,井栏为六角形。在郦道元的《水经注》里还特地记载这口“诸葛井”。井水通常在一个家庭的庭院中,想必诸葛草庐就在井后的小山坡上,那里已经成了植物的乐园,凄厉的蒙古寒蝉叫声,铺满了长满梧桐和苘麻的野地,仿佛在歌唱着那首古老的《梁父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诸葛亮是天生就要做大事的人。茅庐只是他的临时落脚点,他注定做不了隐士,他歌唱的《梁父吟》已经表明心迹,他要做齐国晏子那样的名臣,为君王了却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心愿。
诸葛亮在荆襄地区的好友,例如石广元、崔州平、孟公威、徐元直这群“诸葛四友”,最后都效命于曹操。
有时我也会想,如果当初刘备没有三顾茅庐,诸葛亮的最终归宿也是投向曹营,三分天下的历史是否就会被改写呢?曹丕代汉司马篡魏等也就不会发生呢?之后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历史悲剧也就因此不会出现呢?
历史本身就是种种偶然性反复叠加而蓄积的势能,可能历史人物的一念之差,整个时空轨迹重新被绘制,整套故事逻辑重新被编排。
如果真的如此,后世少了一本遍地烽烟满目英雄的《三国演义》,那也是足以让人叹息的事情。
(作者系武汉历史文化学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