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国人这一生,无论如何都要读一次四大名著,因为这几本书实在太经典了。
钱钟书说过,只要心情不好,他就会去看《西游记》,前前后后他也就看了十几遍吧。
鲁迅和张爱玲则都对《红楼梦》情有独钟。鲁迅说,《红楼梦》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
金庸最爱读的三本书,四大名著就占了两本,一本是《水浒传》,另一本是《三国演义》。
都知道四大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真正从头到尾读过它们的人又有多少?很多人对它们的了解,恐怕仅仅来自改编过的影视作品吧?
为什么大家不爱读原著,或者说读不进原著呢?原因无外乎:原著里的文言文太难理解了;文字讲述不如影视作品直观,不易读懂;出场人物众多,容易让人“脸盲”。
可如今,四大名著已被列为小学生必读书目,听说考试还会考到。
让孩子看影视作品?这显然说不过去吧,而且影视作品往往存在改编,很容易误导孩子。叫孩子翻阅原著?估计又会被晦涩难懂的古文直接劝退。
这该如何是好?
作为一个家有准小学生的家长,真的焦虑到不行。尤其想到《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时,脑子里只能蹦出“宋江”和“武松”两个人名时,这种心情谁懂啊!
(说来惭愧,我长这么大,一没看过《水浒传》原著,二没看过相关影视作品。主要我对打打**的江湖故事不太感兴趣,所以一直跟这本经典失之交臂。)
但是现在,因为考试要考,所以孩子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拿“不感兴趣”当借口了。不知道是不是了解到家长们的忧虑,《水浒传》竟然推出了“动物版”好玩又好笑的图画版《水浒可好玩儿了》!
动物版是什么鬼?
其实就是在插画里,把梁山好汉们的脸p上或可爱、或搞笑、或凶狠的动物头像,因为这样的反差萌可以加深孩子们的印象,在爆笑声中记住一个个人物形象。不得不说,作者小葛兮兮这脑洞真够大的!
当然,不仅是插无厘头,文字描述也更能很很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反正我是全程“哈哈哈哈”看完的。还有简明扼要又形象鲜明的“标签”,也是太太太有意思了!
就比如说高俅(说真的,翻开这本书之前,我都没听过这个人),作者给他加上了“一肚子坏水的梁山公敌“这个标签,我对这个人的印象一下子就深刻了,恐怕以后都很难忘记;
再比如说吴用,他说“其实可有用了”,我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吊起来了,琢磨着:他怎么有用了?一看才知道,原来他从小就聪明、才华横溢,是梁山上的智多星,专门给人出谋划策。
还有杨志也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作者说他是“水浒第一倒霉蛋儿”,我倒想看看他有多倒霉。对了,他的头被p成了大猩猩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原因是他天生印堂发黑,一副要倒霉的衰样。
其实呢,杨志战斗值还可以,就是比较倒霉。比如有一次,皇帝派他护送宝物,本来这个工作很轻松,甚至有点大材小用,结果船竟然翻了,珠宝全掉进黄河里了,杨志害怕回去被问责,只能从此亡命天涯。
然而,倒霉的事还在继续发生,杨志就是真人版的“人在囧途”。
还有燕青,他的标签是“帅得惊动了皇帝”,王定六是“失望的中二少年”,皇甫端是“我台词少,但我也是主演”,卢俊义是“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每个人的标签都吊足了读者胃口。
当然,这套《水浒可好玩儿了》不算太厚,显而易见,原著内容不可能完全覆盖,但对于识字量有限、耐心同样有限的小学生而言,作为水浒入门读物是相当不错的,起码能把人物先认识个八九不离十,以后再读原著,难度自然会低出许多。
不过,我个人对这套书有一处不太满意,就是明明分为上下两册,但人物目录却全放在了上册里面,读到下册的时候,想要翻看某个人物在哪一页,还得去翻上册才行,这一点实在太太太不方便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