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向东北,车程一小时
这里是广汉
食客、文人、传统、现代
在这里时间被模糊,过去与现代相交融
20分钟车程就可以将人们从繁华闹市
带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文明
时隔35年,三星堆被再次唤醒
初春的鸭子河畔还残留着一丝寒气,考古方舱的空气里,却涌动着兴奋与激动。一件很可能震惊世界的国宝级青铜器,露出了它身形的一角。大面具面部朝下,背对世人的期许,静静地趴在祭祀坑的深处。
小到日期、天气、参与者,大到今天的发掘进展、收获,以及第二天的工作计划。每一天,队长冉宏林都要严格按固定化的模式和程序,将这些信息分门别类记录在考古日记上。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执行领队 冉宏林:对于一次发掘工作,对于一个遗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每一次考古发掘它都是对发掘对象的一种不可逆的改变。考古日记是非常重要的一手原始资料,所以说考古日记要写得非常细致、非常真实。只搞田野发掘而不写发掘日记的话,那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比盗墓贼还坏。
△考古日志:2021年6月18日,星期五,阴,K3今日提取大面具中及附近的四件眼形器,并接着清理,为整体提取大面具做准备。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修复师 任俊锋:我叫任俊锋,我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一名文物修复师。我想我应该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与它对视的人。
以往,文物修复师的工作更多是在等待,等待文物被提取出坑,再送到修复站进行清洗、修复和保护。三星堆考古发掘却将文保工作搬进了考古现场,他们要将文物数千年前的样子原原本本地展现给世人。
2021年6月23日15时,三星堆遗址3号坑周围挤满了人,有媒体记者端着长枪短炮,更多的是急切关注着坑下状况的考古工作人员。任俊峰就站在这些视线聚焦的中心点——他在坑下,一面撑开双手紧紧护着青铜大面具,一面负责向坑上发号提取指令。所有人都在注视着大面具出土前发生的每一点变化。青铜大面具一点一点向上,挤掉泥土,与沉睡了3000多年的大地分离。
当大面具升出地面的那一瞬间,任俊锋恰好回过头向上看了一眼,一副巨大、完整、气势磅礴的面孔出现在眼前,大面具的双目幽幽地望向它苏醒后见到的第一人——这是任俊峰和青铜大面具穿越千年时空的对望。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修复师 任俊锋:我个人是有一点古典主义浪漫情怀,有点感情比较细腻的那一类人。我那一刻,其实内心真是很有感触。我觉得在那一刻,它们是不是依依不舍,但是,是不是它也有一种庆幸,我终于又重回人间这种状态。我想让它开口告诉我,这3000多年或者3000多年前它都经历了一些什么,比如它不是一次性混铸的,它具体是怎么用的。除了能够保护它,我还是想的是怎么去守护它。作为一个文物修复师,让它在往后能够在这样的状态下不再生病,或者是延缓它的衰老,这可能是我未来工作中的一个使命。
经过清理和修复后,2022年虎年春晚,青铜大面具正式亮相,考古发掘现场之外的无数华夏儿女透过大荧幕,共同见到了它那悠久、古老、传奇的面容。
三星堆来自数千年前,而咖啡则属于当下。
咖啡师 王诚:每次来到三星堆博物馆,都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很多人都说我长得像三星堆的青铜人像。像吗?
或许是因为这种奇特的缘分,现代咖啡馆里的年轻人,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三星堆带进自己的生活。
咖啡师 王诚:在很多人看来,三星堆是传统的、是古老的,而咖啡是西方的、是时尚的,为什么它们不能跨界,为什么它们不能融合呢?
当古老的文明与时尚的都市文化碰撞,跨界融合的神秘与美,让更多的人成了它们的拥趸。
咖啡师 王诚:把青铜大面具结合到咖啡上面,我觉得也是一种新的一种碰撞,新的一种文化理念,我也希望能通过这种形式向更多年轻人传递三星堆的神秘,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青铜大面具成功提取后,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蜀王国再次睁开它的双目,看向这片土地上繁衍至今的子民,他们以新的身份,新的生活方式,热爱、守护,并丰富着这个来自远古的文明。
队长冉宏林,依旧守在考古舱内,一丝不苟地记录着考古发掘现场的每一个工作细节。
咖啡师王诚,成了三星堆博物馆的常客。
而修复师任俊锋在2022年的春节前夕,在社交软件上写下了一段话:你看我一眼,我护你一辈子。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