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全文较为详细,涉及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下是根据提供的信息整理的官渡之战原文:
背景:曹操与袁绍的战争起因。
曹操出兵与袁绍战,不胜,复还,坚壁。
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而行。
曹操的策略:
曹操乃为霹雳车,发石以击绍楼,皆破。
绍复为地道攻操,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
战争的影响:
操众少粮尽,士卒疲令,百姓困于征赋,多叛归绍者。
操患之,与苟彧书,议欲还许,以致绍师。
田丰的劝谏:
田丰曰:“曹操既破刘备,则许下非复空虚。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今不如以久持之。”
绍不从田丰之言,最终导致大败。
战争的结果:
袁绍大败,曹操胜利。
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
曹操出兵与袁绍战,不胜,复还,坚壁。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而行。操乃为霹雳车,发石以击绍楼,皆破;绍复为地道攻操,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操众少粮尽,士卒疲令,百姓困于征赋,多叛归绍者。操患之,与苟彧书,议欲还许,以致绍师。彧报曰:“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今谷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者,以为先退则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从之,乃坚壁持之。
【译文】
曹操出兵与袁绍交战,没有取胜,又退回营垒,坚守不出。袁绍军中制造高楼,堆起土山,居高临下地向曹操射箭,曹军在营中行走,都要用盾牌遮挡飞箭。曹操制成霹雳车,发射石块,将袁绍的高楼全部都击毁。袁绍又地道进攻,曹军在营内挖一道长长的深沟,以抵御袁军从地下进攻。曹操兵少粮尽,士兵疲惫不堪,百姓无法交纳沉重的赋税,纷纷背叛降附袁绍。曹操大为忧虑,给荀彧写信,说准备用退回许都的办法,引诱袁军深入。荀彧回信说:“袁绍集中全部军队到官渡,打算与您决一胜负。您以最弱者抵抗最强者,如果不能制敌,就将为敌所制,这正是夺取天下的关键。而且,袁绍只是布衣中的英雄罢了,能把人才召集在自己身边,却不能任用。以您的神武明智,加上尊奉天子、名正言顺,有谁能阻拦得住!如今,粮食虽少,但还没有到楚、汉在荥阳、成对峙时的困境。那时刘邦、项羽谁也不肯先向后撤,是因为先退就会处于劣势。您的军队只有袁绍的三分之一,但您坚守不动,扼住袁军的咽喉,使袁军无法前进,已长达半年。情势显现,必将发生变化,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一定不能放弃。”曹操听从荀彧的劝告,于是坚守营垒,与袁绍相持。
历史详解:
黄河浊浪滔天,奔腾的河水夹带着泥沙流向下游。伫立在岸边的袁绍心情仿佛黄河水一样混乱、愤怒。对岸就是他的死敌曹操。曹操挟持皇帝,势力越来越大,最近又打败了刘备,下一个对手当然就是他袁绍了。俗话说,先下手为强,不能等着挨打,这次袁绍不顾手下谋士的反对,亲自率领十万军队,决心与曹操决一死战。
公元200年,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南下攻曹。他令大将颜良为先锋,率部渡过黄河,进攻白马(今河南省滑县)。颜良是袁绍手下最勇猛的大将,他立即率军渡过黄河,*向白马。白马城小兵少,颜良一到就把城池团团包围,发起猛烈进攻。
此刻,曹操正和手下的谋士商量对策,他接到战报后,决定来个声东击西。他不去增援白马,却率领军队奔向延津(今河南延津西北),假装要在那里渡河,袭击袁绍的后方。袁绍果然中计,他连忙派自己的主力去堵截曹操。这时,曹操突然率领一支精锐*向白马。正在攻打白马的颜良措手不及,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颜良也在乱军中送了命。等袁绍发觉了上当,曹操已带领得胜的军队撤走了。
袁绍大为震怒,发誓一定为大将颜良报仇。马上命令另一员大将文丑率兵渡河追击曹操。谋士们劝他要冷静,可袁绍哪能听得进去。文丑的军队日夜兼程追赶着撤退的曹操,士兵们又累又饿,这时候前方出现了一条峡谷,两边悬崖高耸,树木参天,士兵们一拥而入,发现很多被遗弃的帐篷、牛马,还有一桶桶美酒。他们以为是曹操撤退是慌忙间丢下的,就一窝蜂扑上去,你抢我夺。正混乱间,突然两旁的树林里冲出无数骑兵,只见刀光闪闪,箭如飞蝗,文丑的将士还能来得及上马,就纷纷被砍倒在地。原来曹操早已在这里设下了埋伏,还故意丢下许多东西麻痹敌人。这一仗曹操消灭了文丑和他的军队,取得了一场大胜利。
袁绍两战两败,损失了两员得力的大将和一万精锐军队,他恨不得把曹操抓起来撕个粉碎。这一次他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前扎下营寨。官渡是许昌的门户,官渡如果丢失,许昌就不保。曹操率领他的部下禁闭城门,坚守在城墙上,袁绍的军队架着云梯日夜攻打,可总是一次次地被打退,鲜血染红了护城河。
见官渡如此坚固,袁绍想出了一条计策。他在官渡城外的几座土山上修建了高高的箭楼,然后派弓箭手登上箭楼,由于居高临下,城里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弓箭手箭无虚发。射得曹操的士兵白天只能躲在房子里,曹操赶忙召集谋士商量对策。一个谋士建议制造发石机摧毁土山上的箭楼。很快,发石机被造了出来,它像一个巨大的弹弓将数十斤的巨石弹射出去,打得土山上袁绍的弓箭手头破血流,抱头鼠窜,再也不敢登上箭楼向官渡城里射箭了。袁绍一计不成,又想了一个办法,他派士兵连夜挖地道,想挖到城里来个里应外合,可又被曹操发觉了,曹操命令部下在城墙下挖了一条深沟,并将沟里注满了水,结果袁绍这条计策也落空了。两军相持了一段日子,彼此互有胜负,官渡虽然还在曹操手中,可他的军粮越来越少,再支撑一段日子就要弹尽粮绝了。这时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看出了曹操的破绽,他向袁绍建议:曹操的粮食不多了,我们应该借此机会派一支军队绕过官渡袭击许昌,切断他的运输线。没有了粮食,不用打,饿也把曹操饿死在官渡了。袁绍因为许攸是曹操的同乡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把他臭骂了一顿,轰了出去,许攸又羞又气决定投降曹操。
官渡城中,曹操正坐在军营中发愁,忽然有人进来禀报:“袁绍手下的谋士前来求见。”曹操听后从床上一跃而起,没来得及穿鞋,光着脚跑出去迎接许攸,感激地说:“您来了,胜利也就来了!”两个人坐下,许攸向曹操询问:“请问您营中的军粮还够吃多长时间?”曹操故作镇定地说:“半年没问题。”许攸哈哈大笑:“请您说实话。”曹操回答说:“不瞒您,只够吃三个月了。”许攸不高兴地站起来一边往外走一边说:“我是真心来投奔您的,您干嘛欺骗我,难道不信任我吗?”曹操连忙拉住许攸,一个劲地道歉:“对不起,请先生原谅。我军中的粮食之后吃十天的了,请您帮我想个办法。”
许攸重新坐下,他告诉曹操:“袁绍的军粮都囤积在乌巢,离官渡只有四十里。看守的将领叫淳于琼,这个人爱喝酒,没什么真本事。如果派兵烧了他的粮草,袁绍就会不战自败。”曹操重谢了许攸,马上挑选了几千精兵,亲自率领奔向乌巢。他们化装成袁绍的士兵,打着袁绍的旗号,混过了几道关卡,乌巢的守将淳于琼喝得大醉。躺在帐篷里鼾声如雷。这时曹操率领他的部下已摸进了乌巢的粮库,他们呐喊一声放起火来。霎时间火光冲天,袁绍十万大军的军粮被烧得精光。袁绍的士兵看到乌巢起火,军心动摇,再也没心思作战,袁绍手下的大将张郃、高览率领一部分军队投降了曹操。从乌巢回师的曹操,同官渡城内的部队两下夹击,一鼓作气打败了袁绍,十万大军死的死,逃的逃,所剩无几。曹操乘胜追击,占领了河北,袁绍又气愤又羞愧,吐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