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枝明:与“龙”相伴不分离

董枝明:与“龙”相伴不分离

首页战争策略小小蜀汉传更新时间:2024-10-03

董枝明在工作中。

今年4月,美国《时代》杂志出版了一期名为“伟大的科学家——改变世界的天才和远见者们”的特辑,列出了101名伟大的科学家,包括了伽利略、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和霍金等,而81岁的董枝明作为唯一的一名亚洲科学家名列其中。这位古生物学家共为40余种恐龙命名,堪称传奇。

董枝明是山东威海人,他13岁时在青岛参观过一次恐龙展,恰逢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健先生那时刚在山东莱阳发掘研究了棘鼻青岛龙化石。小小少年一下子就对这庞然大物着了迷,从此便和恐龙化石结缘。1962年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此与“龙”相伴未曾分离。

董枝明活泼喜动,曾是复旦大学田径队百米跨栏选手,对野外工作情有独钟。每每谈及1963年的新疆考察他是百说不厌,那时条件的艰苦是现在难以想象的,吃、住、行更似百年前。董枝明一副豁达坦然,说“我不怕,只要别人敢吃的东西我就吃,别人敢睡的地方我就睡”。

董枝明获得的荣誉足够多,他是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荣誉会员,是中国地学界 “竺可桢野外工作奖”获得者,也是日本青少年心目中排名第二的“最喜爱的人”。然而这些荣誉对他而言都是身外之物,董枝明56年来从未离开过恐龙,他的生命因此而丰富多彩。就像他所说的“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找恐龙”。的确,对于古生物学者来说,化石是第一位的,没有化石标本就像“无米之炊”,再能*“巧妇”也一筹莫展。

自贡恐龙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恐龙博物馆,它的诞生和董枝明息息相关。如果没有董枝明对恐龙化石的敏感、热爱和执着,没有他们每年长达大半年的野外工作,就不会有自贡恐龙的今天。董枝明为他研究的自贡恐龙取的名字也特别有情致:李氏蜀龙,献给蜀国都江堰的创举人李冰;太白华阳龙,献给当年久居华阳国的李白。

2014年在自贡恐龙博物馆。

改革开放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也迎来了世界恐龙发现史上的一次壮举:1986-1990年的“中国-加拿大恐龙考察计划”。作为中方野外负责人,董枝明和中科院古脊椎所的同仁们通过这次考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让中国恐龙的研究走向世界;同时董枝明也是第一个在北极圈里发现恐龙化石的人,并在那里升起了五星红旗。

中加恐龙考察队队员合影。

亿万年前的恐龙化石能够保存下来并被发现实属不易,但被发现的恐龙化石却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在退休后的这二十多年里董枝明最热衷的就是恐龙化石的保护和利用。可以说在中国几乎所有保存恐龙化石的博物馆和地质公园都有董枝明的身影,而其中他最得意的就是禄丰世界恐龙谷。

二十年前,禄丰川街阿纳村的罗家有随他的父亲在农田里刨到了一块恐龙骨化石,董枝明立刻意识到这片土地的潜力,在他不懈奔波下终于促成了2008年禄丰世界恐龙谷的开园。当地政府还特地为从此经过的高速公路增加了一个恐龙山的出入口。如今这里已是云南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真正使恐龙化石成为21世纪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

2012年董枝明和Peter Dodson教授在禄丰世界恐龙谷。

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资助出版的《亚洲恐龙》一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