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
《梅岭三章》-陈毅
《梅岭三章》-陈毅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以及乐观豪迈的革命情怀。
2、体会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教学重点
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
借代与借喻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背景
陈毅。名世俊,字仲弘,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在敌人围追堵截的危难时刻,深陷困境的陈毅写下了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
这组诗诠释了为理想而牺牲生命的革命精神,这组诗赞扬了为自由而奉献头颅的豪迈情怀,
诗歌学习,朗读为本。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
二、反复朗读,把握情感
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诗,要求借助注释理解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 结合朗读指导品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一致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的朗读体味是不一样的。
生自由读。齐读。
2、比赛读。
下面我们来一段朗诵比赛。咱们班朗读最好的女生和男生各出一名。我们女士优先吧!
女生读。男生读。
三、了解内容,体会革命精神
1、这几首诗的前面有一段小序,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写作缘由,从“旋围解”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 虑不得脱 ”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勉励战友,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2、每首诗各写了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1)解读第一章:
——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2)解读第二章:
——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争雄。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伍子胥临死前说:“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吴果被越灭。)这句诗引用典故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板书:
(3)解读第三章: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体现这种精神?
——“投身”二字,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心无二志的高风亮节。“应有涯”,是对反动派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诅咒,同时又是革命的预言家在预言:革命必定成功,人民一定会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的日子。引用《论语》《孟子》“*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3、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
(——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有所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板书:追忆往昔 面对当日 展望未来)
四、品味语言,感受文采
这三首诗语言准确、凝练,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至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定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
1、把“旌旗十万斩阎罗”改为“大军十万打阎罗”好不好?
“旌旗”借代大军,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形象地表现出盛大的气势。
“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
“大军”,只有数量,无形象。
“打”,只是一般的动作,太平谈。
2、陈毅诗句“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与陆游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异工同曲
3、“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如果把“飞”字改为“飘”字好不好?
“飞” 捷报的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显得热烈而形象。“飘”,显得缓慢。
4、文中还运用了“借代”和“借喻”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借代:“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
借喻:“自由花”表现革命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血雨腥风”敌人对革命人民的镇压。
五、总结全诗,升华感情
陈毅是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得到了这样的评价:博学多才,文武两全; 光明磊落,刚毅如山; 胸襟坦荡,仗义执言;宽厚仁慈,伟人风范。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篇,感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情怀。不同的时期都会涌现出不同的英雄人物,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国,为祖国,为人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数百年。让我们以英雄为榜样,从小立下鸿鹄之志并为之去努力拼搏。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新时代的英雄人物。最后,让我们带着满怀敬意,满腔自信,再次朗读英雄诗篇,聆听教诲,激发斗志,锤炼品格!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诗歌,理解三首诗的大意并默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崇高的革命情怀。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重点
1.理解诗的凝练、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2.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1.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情感。
2.研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研讨、质疑、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体悟诗歌阅读意境、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以及作者、背景资料。
学生:朗读诗歌,初步感知文意。
1课时
翻开历史的宏伟画卷,群星闪耀,他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毅然决然投身革命,不畏牺牲,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撼人心魄的英雄赞歌;他们的卓越功勋彪炳光辉史册,令人肃然起敬!更难能可贵的是有的仁人志士能够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意志!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梅岭三章》,倾听一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对人间的告白吧!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后,担任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1.文题解读
梅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交界处。章,乐曲或诗文的段落。三章,三首。题目交代了作诗的地点及诗歌数量,也表明了《梅岭三章》是包括三首诗歌的组诗。
2.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此时他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多媒体展示诗歌内容)
1.教师范读,亦可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3.小组合作理解诗歌内容,将不理解的词提出来,共同解决。
小序:
丛莽:树丛草莽。莽,密生的草。
虑:估计,担心。
得:能。
得诗:作诗。
旋:不久、随即。
第一章
意如何:心里想些什么呢?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第二章
南国:南方。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正:恰好。
国门:城门。
诸君:各位同志。
第三章
血雨腥风:借喻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应有涯:应该结束了。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4.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5.《梅岭三章》的体裁是什么?
七言绝句。
6.《梅岭三章》押的韵脚是什么?
o an a
1.指定学生朗读小序。
2.学生讨论交流:小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小序”是全诗重要组成部分,告诉了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小序”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以诗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3.指定学生朗读第一章。
4.学生分小组讨论下面问题。
(1)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召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3)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招”“斩”好在哪里?
一个“招”字,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革命声势的浩大。一个“斩”字, 写出了广大士兵跟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招”“斩”二字有力量,有气势,更能解心中之恨。
(4)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借代、比喻、设问。诗中“旌旗”借指军士;“阎罗”比喻凶恶残暴的敌人;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
(5)这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后两句抒写奇特的想象。
5.学生齐声朗读第二章。
6.分小组讨论下面问题。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2)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3)诗中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试举例说明。
借代。“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
7.学生齐声朗读第三章。
8.分小组讨论下面问题。
(1)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借喻),“血雨腥风”借喻战争,“血雨腥风应有涯”表达了诗人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表现了作者崇高的革命理想。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达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甘愿献身的精神。
9.综观三首诗,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各侧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思想感情逐步升华,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三首诗有共同的诗题,既能各自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集中表现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献身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这三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
(1)现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
现实与想象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如第一章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章、第三章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想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2)巧用修辞、典故,语言形象精练。
诗中巧妙运用设问、借代、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彰显厚重的文化积淀,增强了表达效果。例如,第一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三章中多次运用“借代”“比喻(借喻)”的修辞手法。例如,“旌旗”,原是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血雨腥风”借喻反动当局对革命人民的屠*和镇压;“取义成仁”引用《论语》《孟子》“舍生而取义”“*身以成仁”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梅岭三章第一章 生死不渝、誓战到底第二章 关心国运、切盼解放第三章 乐观坚定、不怕牺牲勇于献身必胜信念
课后反思
《梅岭三章》是陈毅的经典之作,字里行间饱含着无产阶级革命者投身革命、勇于献身的凛然正气。我在讲授本课时,按照双线推进、并行不悖的思路有序展开。一是贯穿朗读主线,通过播放录音、范读、学生齐读、分散读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语感,理解诗意,把握情感。二是梳理三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知系统化,构成严丝合缝的体系。通过循序渐进地讲解,学生明白了这三首诗的内在*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
遗憾之处是讲解作者表达的强烈思想感情时,局限于这三首诗,局限于陈毅本人,而没有拓展延伸。应该联系鲜活的现实生活,把当代尤其是近几年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模范代表身上迸发出的爱国爱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竭诚奉献的时代精神与陈毅崇高的革命情怀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争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诗歌文学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功能。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