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亨利·穆奥在自己的著作《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中写到:“辽阔的森林中,圆形弧项、五重塔的巨大廊柱遗世独立般耸立于天际,孤寂地伸展于绿林之上,当目光触及这座美丽又端庄的建筑物时,彷佛拜访的是一个种族全族的族墓。”2023年6月17-27日,得益于由东盟基金会(ASEAN Foundation)主办,获得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华为和东盟秘书处等机构支持的“中国-东盟青年领袖项目(ASEAN-China Young Leaders Programme)”系列活动,笔者有机会来到了柬埔寨的暹粒,感受这个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和它的文化。本篇游记将重点介绍围绕吴哥窟和马德望展开,这是笔者此行游历印象最深的两个景点。
神秘的高棉微笑·吴哥窟
自1953年以来,不论柬埔寨的政治如何递嬗,吴哥窟(Angkor Wat)的尖塔始终矗立在柬埔寨的国旗上,代表这至少有着三四千年历史的王国。从15世纪之前的风华绝代,到今日的颓圮破败,吴哥窟见证了柬埔寨颠沛流离的多舛命运。“过往尽成废墟,未来不可知悉,唯有当下教我们万般珍惜。”这是在《吴哥之美》的纪录片里描述的柬埔寨最动人的景象。高棉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也成为众人心中柬埔寨的代表形象。我在得知AFMAM活动的最后一天将共同游历此地后,便提前恶补了很多印度教神话故事以及吴哥王朝的历史。可是真的来了吴哥窟之后,却发现真正让人触动、印象深刻的,是彼时、彼地、彼情、彼景、眼耳鼻舌身意综合起来感受到的那一个珍贵、美好、独特的“刹那”。
按照主办方的安排,在最后一天我们在酒店用过早餐后就坐上了前往了吴哥寺(小吴哥)的巴士,每辆巴士随行一位会说流利中文的导游。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先前往了售票点,片刻后收获了一张印着自己笑脸的门票——一张37美元。紧接着就来到了这个兴建于11世纪用来供奉印度教中的宇宙守护神毗湿奴的、吴哥窟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神庙。
图1 印有照片的吴哥窟门票
正午12时,烈日照耀下的小吴哥,呈现一片热辣辣的气雾。护城河的水在阳光下深绿深绿的显得宁静,守护了千年这里千年的石雕斑驳残缺,数百年陪伴小吴哥的菩提树巨大苍翠,足以容下吴哥倒影的睡莲池塘清澈静逸。未进小吴哥中心,小吴哥周围的一切已经给人以宏伟、宽阔、宁静的感觉。
但走进巴戎寺后,对其第一印象却并不好——确实有高低错落许多慈悲微笑的佛像,但更多的是川流不息的旅游团,在导游的指导下各种姿势花样照相,非常拥挤和喧闹。但跟随着导游进入后,这一印象很快便消散。视线首先被巴戎寺内的装饰浮雕所吸引。刻于回廊的墙壁及廊柱、窗楣、基石、栏杆之上的各式各样的石雕,令人目不暇接——从欢乐的天堂到悲惨的地狱,从至尊的国王到平凡的庶民,天神的欢愉、史诗的传说、光荣的圣战、市井的欢闹,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褪去了色彩的墙上。触目所及的浮雕上的彩绘几乎都剥落了、种种镶嵌装饰不见了、石雕磨损了、砖块裂开了,显得疲惫而苍老。
图2 导游正在介绍吴哥窟的浮雕壁画
图3 壁画前同时用柬语、英语和中文呈现的“高棉军队行军图”介绍
似乎因为我们一行都是中国人,尽职尽责的导游非常贴心地为我们讲解了这个清晰刻画着高棉军队将士携妻带小行军打仗的历史画面,并特地指出部分眉目纤细、蓄着胡须、盘着发髻的中国宋朝军队与高棉军队并肩行军的场景。从壁画前同时用柬语、英语和中文呈现的“高棉军队行军图”介绍可以知晓,浮雕从左至右展现了高棉军队行军的场景:将领们骑乘大象和战马,其上华盖层数的多寡标志着将领的级别差异;士兵们手持剑、矛、盾、弓箭等各式兵器;仪仗队则敲奏锣鼓相随而行。牛车、马车负载而行、人力肩挑手扛,为军队运送粮草、兵器等作战物资。
在太阳的炙烤下走着似乎有些体力不支,不知不觉地脱离了大部队,导游也不见了踪影。于是我只能跟着同样落在后面的几位同伴慢行,累了便在石阶上小憩片刻。没了周围嘈杂的声音,斑驳的院落愈显沧桑,似乎看得见它历经的种种人间苦难。行走片刻,一抬头,恰看见一面微笑的佛像,它的微笑真的似乎什么都能包容得下,不管是异族的屠戮,丛林的吞噬,还是眼前的我们。在为伙伴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从我的角度仰望去,恰好和它目光相对,那一刻说不上来的感觉涌上心头,不是矫情,竟然湿了眼眶。
图4 佛像前的合照
小吴哥由东南西北四廊(每廊又分两翼),西参道、正门、三重回廊及以主殿中央尖塔为中心的五座尖塔所构成。整个建筑有上中下三部分,笔直耸立的尖塔顶部殿堂据说代表“天堂”,中间是人间,低层是地狱。在绕行了一段时间后,我和几位同伴终于同大部队会合。导游同我们说,以前的台阶陡而滑,只能手脚并用地爬上去,现在修了85角度的木梯,有扶手。图中的陡峭楼梯就是“通往天堂的阶梯”,最早这里没有木梯,都是石梯,又窄又滑,一位法国人的妻子在攀爬时候不慎坠下身亡,他悲痛欲绝并出资修建了这座爱的木质石梯,方便后面攀爬的游客。但是想登上这里必须穿长裤或过膝盖的裙子,以及有袖子的衣服,否则工作人员不允许攀爬。
图5 “通往天堂的阶梯”
攀登在一个接着一个巨型的艺术型殿、塔、回廊中,领略这些渗透着人类智慧、生灵的宏伟、庄严、精致的建筑。它曾经是高棉的骄傲,也曾经废弃于丛林,然后又被推向世界受人赞叹。吴哥古城中,几乎每一座庙宇的神祇周围,都有当地人焚香膜拜挂幡的痕迹,更常见僧侣、老妇礼拜的身影。这里的每座佛像都挂着慈悲的微笑,像是宽恕,像是怜悯。我的一位同行好友就坐在一座佛像前,久久不肯走。我在想,那些曾今在此争斗、劫掠的人,是否也曾像我这位朋友一样被微笑震撼。它们见证的这片土地上太多的悲欢,从古到今,高棉盛世的子民来过,暹罗人的战车来过,吃人的瘟疫来过,法国殖民者来过,红色高棉来过,今天,多少和我们一样的旅游者也来到这里…….多少人在这里生老病死、循环往复,而佛像们一直看着,包容,悲悯。
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并未能浏览吴哥窟的全貌,走到出口时有些怅然若失,仿佛看到的一切就是一场梦。诚如旅者所言,“走出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这些美轮美奂的雕刻默默伫立于此,度过了近千年的时光,当年万般繁盛,最后只落得湮灭于山林。等它们再被发现时,已经被时光刻蚀了太多沧桑痕迹,就像是美人迟暮,不能再粉饰盛世,只能向人演说无常。
有人说,吴哥城像一部佛经,经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花开、花谢、生死起灭间诵读传唱,等待个人领悟。在此段旅途行将结束时,正好看到斜阳下有一群披着袈裟的僧侣,在阳光的照射下似乎他们也在发光。
图6 吴哥窟里的僧侣
奇妙的竹火车之旅·马德望
除了第一个会议外,我们当中的部分代表还要留下来参加另一个培训,因此我们有机会能够空出一天,前往除了暹粒之外的另一个城市——马德望。马德望省位于東埔寨西部,与泰国接壤,拥有一段很长的边境线和一段较短的洞里萨湖湖岸线。该省曾经是柬埔寨最大、最富裕的省份,但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大部分时间里马德望省都是内战的最前线,以致后来被迫将土地分割而形成两个新的行政区一班迭棉吉省和拜林市。省会马德望市现在是(继暹粒、金边和西哈努克市之后的)柬埔寨的第四大旅游城市,这也是我们选择前往这一城市的原因。
从暹粒到马德望有两种交通方式:第一种是水路,坐船沿洞里萨湖至马德望,需要8至10小时,虽说沿路可以欣赏特有的柬埔寨水上风景,但酷热难挡,我们最终放弃了这种方式;第二种方式是包汽车前往,正常情况下3小时左右,但是或许因为柬埔寨人民生活节奏缓慢的原因,实际从暹粒到马德望需要5小时的车程。此行除了一位司机,还请了一位导游同我们一起前往。开去吴哥窟的路上有瘦到肋骨清晰可见如驼峰的牛,和乍一眼看下去只剩下了羽毛和鸡屁股的鸡。
图7 马德望遗留的法式建筑
马德望给我的直观感受是经济发展程度不如暹粒,可能是游客相对较少的原因。对马德望最深的印象是“竹火车”之旅,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火车旅行之一。
马德望的“竹火车”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当时到处是炸弹和地雷,道路被毁,人们出行非常不便。而当时柬埔寨的铁路只有2条——北线始建于1931年,由金边经马德望通往西北柬泰边境的波贝;南线则建于1960年,从金边往西南到西哈努克港,1969年在中国和德国的帮助下建成。之后多年战乱,铁路损坏严重,不少地段铁轨倾斜、扭曲,还有裂口,真正的火车通过时经常发生颠簸、侧斜,甚至造成出轨、倾覆,十分危险,铁路最终被废弃。但基于出行的需要,聪慧的当地人想起了60年代铁路工人用来修铁轨的小车,把尚未损坏的轮子拆下来,加上竹板,改装成竹火车。刚一开始,人们得像划船那样,用杆子“划”动前行。就这样,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竹火车”诞生了。几年后,装上了小型汽油发动机。竹火车因此很快迎来全盛时期,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竹火车承载着村落之间载人和运货的功用。几十年来,竹火车摇摇晃晃,运载过数不清的乘客和货物。
进入21世纪,柬埔寨的公路交通逐步恢复,很多人家都卖了摩托车或小车,不再乘坐竹火车。而此时,竹火车早已名声在外,蜂拥而来的游客逐渐取代了本地人,且对游客的车资远远超过本地人,司机们收入不菲,竹火车依然兴旺,但更多地作为外国游客的旅游体验项目。跟随着导游,我们也来到了这个体验竹火车的地方,买票进入之后感觉像是一个公园体验项目。我们看到的竹火车也和原始那种轮轴上面再一张竹席的不同,升级成了比较舒适的皮沙发,但四周仍毫无遮挡,也没有安全带。
图9 马德望“竹火车”,左图为车票
当天的马德望气温极高,无遮无挡地坐在竹火车上时却感受不到丝毫热意。火车以大约15-2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田野间行驶,车轮在铁轨上发出咯噔咯噔的巨响声,眼前的视野看起来很深远,风驰电掣得奔着,迎面的风带走了燥热,着实痛快无比。听我们的导游说,以前的铁路是单轨,所以经常出现两辆“Norry”迎面相遇的情况。根据惯例,这时车上载人较少的那一方就要下车让路,司机会拆掉火车,搬到铁轨边,等载人多的那辆先行通过后,再将火车重新装上继续前行。但是我们体验的这个项目已经是优化后的版本——有两条铁路,在行进时对面车上的游客看到我们也会兴奋地挥手打招呼。
图10 “竹火车”相向而行的场景
尽管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娱乐项目,但它是柬埔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呈现了柬埔寨独特的魅力和文化。无论是在村庄中使用还是在旅游景点上展示,竹火车都令人难以忘怀,并为柬埔寨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作者:梁倩玉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22级博士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