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绵山,又名介山,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绵山镇,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景区有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包括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等。
绵山也是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春秋时期,这里发生了一件令人扼腕叹息的感人故事,比起清明的小雨,寒食的冷餐更令人唏嘘。
故事的主人公便是春秋时期的介子推。相传,晋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为逃避迫害而流亡,这一天来到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连日的流亡生活让这位公子又累又饿,生命奄奄一息。随行的臣子中有一位叫介子推的,在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公子知道真相后非常感动。
后来,重耳做了国君(晋文公),并重赏曾经跟随他流亡的一众功臣,却唯独忘了介子推。然而介子推不图名利,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知道后,羞愧不已,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不为所动,始终不肯露面。于是晋文公下令从三面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大火烧遍绵山,却始终不见介子推的身影。大火熄灭,人们才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恸哭,给予介子推厚葬,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并慢慢演变成对故人的怀念。
直到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人们会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祭祀、禁火冷食、房门插柳,以纪念故人。而到了第二天的清明节,人们大多会进行一些休闲娱乐活动,来呼应“天朗气清,大地开明”的时节。
踏青,清明时节,春暖花开,人们到大自然中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
戴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清明节戴柳,为的是祈福辟邪,祈求在这一年平安和顺。民间有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
放风筝,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
荡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蹴鞠,,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
通过清明节的这些传统活动可以看出,清明节,多跟时气有关,这个时间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人们从冰封大地的世界里走出来,对新的一年寄托了美好的希望与祈祷。所以,清明节也算是继往开来的日子了,前一天生活在过去,后一天生活在未来,想想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