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和东晋十六国都出现群雄争霸,为什么最终结局截然不同

春秋战国和东晋十六国都出现群雄争霸,为什么最终结局截然不同

首页战争策略战国策:群雄更新时间:2024-04-29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和东晋十六国时期均出现了秦晋燕赵魏楚等各国争霸,但最终春秋战国由秦国一统而东晋十六国却走向了南北朝对峙。本文尝试着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换一种角度重新梳理历史来探究其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内在原因,以供参考。

一、春秋战国——秦晋麻隧之战、燕赵鄗代之战、秦魏阴晋之战、晋楚邲之战

公元前579年,晋国与楚国举行了第一次“弭兵会盟”稳定住了中原局势。公元前578年,秦国指使白狄扰晋,引起晋国联合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刘、成十国组成12万联军在晋厉公的率领下反击,与6万秦军交战于麻隧,秦军大败,不更女父、成差等秦国将领被俘。秦军残部被诸侯联军渡过泾河一直追击至侯丽。麻隧之战的失利使秦国元气大伤,为晋国重新建立霸业奠定了基础。

上图_ 春秋战国

公元前251年,趁赵国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燕王喜派丞相栗腹率军60万进攻赵国,栗腹率主力攻打鄗城,部将卿秦率一部进攻代城。燕军主力遭遇廉颇率领的20万赵军大败导致栗腹被斩首,卿秦也被乐乘率5万赵军在代城俘虏,赵军乘胜包围燕国都城,迫使燕王割让五座城讲和。

公元前389年,秦国调集50万大军围攻魏国要地阴晋,吴起率5万魏武卒前往救援,趁夜迂回至秦军后方发起突袭,城中守军见状配合开门*出,大败猝不及防的秦军,成功解阴晋之围。

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郑国,与救援的晋军对垒于邲,楚军两度示弱诱使晋将魏錡、赵旃中计违令攻楚,楚军遂全力反击致使晋军阵脚大乱从而战败,被迫退渡黄河,楚庄王取得中原霸权。

上图_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

二、东晋十六国——秦晋淝水之战、燕赵清梁之战、秦魏柴壁之战、晋楚峥嵘洲之战

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南侵东晋,攻克寿阳后与八万东晋北府兵对峙于淝水河畔,由于秦军中多为被奴役部族故矛盾重重,因而在晋军渡河时溃败导致战局扭转,失败的前秦从此分崩离析并迅速败亡,短暂统一的华北也再度走向混乱。

公元350年,前燕王慕容儁乘后赵王石虎逝世发精兵20余万南下攻赵。前锋都督慕容霸率军2万一路攻至清梁,遭遇后赵将领鹿勃早领数千精兵夜袭。慕容霸见势奋力反击,手刃十余突入帐前的赵军最终击退鹿勃早的攻势,接着联合折冲将军慕舆根、内史李洪大败赵军,追击四十余里迫使鹿勃早只身逃脱。

上图_ 北魏(386年—534年)

公元402年,因北魏袭扰,后秦王姚兴派将领姚平、狄伯支率军4万攻魏,遭遇6万拓跋顺、长孙肥所率魏军。魏军擒获秦军二百名侦察骑兵并将其包围在柴壁。姚兴率军前往救援,被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领兵击败于蒙坑以南无法前进。魏军在汾水造浮桥并固守西岸,姚兴命部下从汾水上游集中投下柏木试图撞毁浮桥,却被魏兵尽数钩取用以取暖做饭。姚平箭尽粮绝突围,却因魏军强大而失败投水自*,狄伯支被魏军救起擒获,柴壁秦军悉数被俘。姚兴退守蒲阪,拓跋珪一度乘胜进逼后因柔然袭扰魏国退兵。

公元403年,桓玄篡权东晋,次年正式称帝,建国号楚,遭遇东晋北府兵将领刘裕、刘毅、何无忌、刘昶、刘道规、诸葛长民等率兵讨伐,迫使桓玄沿长江逃往峥嵘洲,双方展开决战,晋军奋勇当先,开战后刘道规率所部朝楚军舰群冲去,刘毅等紧随其后,此前接连失败的楚军阵脚大乱一触即溃,桓玄也于不久后被俘处死。

上图_ 前秦 东晋 公元383年

三、为何二者走向不同?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一章中说过:

“秦朝的统一,决不全是兵力的关系。我们须注意:此时交通的便利,列国内部的发达,小国的被夷灭,郡县的渐次设立,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

在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阶级走向衰落,地主阶级兴起。分封制走向式微,各国设立郡县,为后来秦朝实行郡县制奠定了基础。各国为了争霸广纳贤才,推行变法革新,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而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使朝政被门阀士族所操纵,连三省六部制的萌芽都是在其后的南北朝时期才出现,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办法更是在隋朝统一全国前才采用,相比于春秋战国时期活力不足。

所以东晋十六国之后也就并没有统一而是走向南北对峙。

上图_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铁器牛耕的使用,动摇了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从而推动了一系列变法运动。商鞅变法更是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织,从而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同时“工商食官”制度瓦解,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而魏晋时期由于战乱使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出现了第一次经济重心南移,很多百姓为了自保选择躲入坞堡,造成宗主瞒报人口导致编户齐民的大量流失,直到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才得以改善。

因此经济基础也决定了东晋十六国之后并不像春秋战国那样迎来全国统一。

上图_ 拓跋宏(467年-499年),汉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

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文化的大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后世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私学兴起,由“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从而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学者,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和自由的学术环境。

而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儒学独尊局面被打破,玄学盛行,人们为了寻找精神寄托,转向求佛问道,对现实的关注度降低。与春秋战国相比同属分裂时期但知识分子却被迫依附于政治集团。文化上陷入低谷也决定了东晋十六国无法像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那样为即将到来的统一做好准备,而是走向了南北对峙的道路。

上图_ 魏晋名士

“五胡十六国”时期,正是欧亚大陆遭遇“蛮族入侵”浪潮的阶段。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一章中说过:

“自秦汉至南北朝,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一个段落,隋唐以后,却又是一个新段落了。这一个新段落中,初期的形势,乃是从五胡侵入中原以后逐渐酝酿而成的,在隋唐兴起以前,实有加以一番检讨的必要。”

因此“五胡入华”相对于此前中国历史进程而言,是一种强大的冲击,使得各民族在中国北方混战长达一百余年才由北魏初步统一(后北魏又分裂为东西魏),成为秦朝以后中国古代分裂时间最长、动乱频率最高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进程也让位于战争和民族融合(一直持续至南北朝时期,直到隋朝才完全融合)而进展缓慢,从而促成了南北朝的出现。

上图_ 战国的门客

四、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方面原因,而使同样出现秦晋燕赵魏楚各国争霸的东晋十六国不像春秋战国那样迎来统一,而是进入南北朝对峙时代。

但这并不意味着东晋十六国在历史上作用不如春秋战国,经过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数百年的淘炼,中国即将引来封建社会的鼎盛——隋唐时期。

文:Mengqi Ren

参考文献:《左传》《战国策》《资治通鉴》《中国通史》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