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日(如何打仗,如何竞争,如何看待战略、战术之间的矛盾和统一)
期待今天的你,遇见美好
近来我总意念回微信,以为回复了,结果朋友见面问,why半个月没回微信(提醒我)
1⃣️最近看《资治通鉴》汉武帝,和之前读到汉武帝出入很大,仿佛看到了熊熊怒火的司马迁,但也看见了真实的汉武帝,我不想写汉武帝了,待我一边读《史纪》在去写汉武帝这块求仙和东越南越。
汉武帝确实有雄才伟略,但是他对人的残酷,不仁是我所不认可的,尤其用人观点,我看到最多的是关于求长生的部分,反感,都不愿意读这部分了,读了也觉得无趣,就觉得秦始皇都没长生,你为何觉得你可以?
汉武帝派出出使节去西域,使节以为自己是跑腿的外卖小哥,品格素质不行,胆大妄为轻视法律,汉武帝又因距离无法监督到位,直接损害了汉朝在其他国家的形象,起到了反作用意义,关键位置用人的素质还是蛮重要的,关键位置人不行,让人顺带连国家都不尊重了。
关于题目我个人答案是:从荀子论兵道理,是为了解决长治久安这个问题
平衡是一种大而深远智慧,一种持久的智慧
平衡是一种,狭义上各取所需,但也是广义上成就别人之心,慈悲之心,利他之心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易经乾卦:深刻的揭示了这个道理
要想赚钱,必须让商家有利可图,平衡双方利益得失是一种长久的思维
如何让一件事由负性变正性?我想营销满足灵与肉的混合需求(物质 精神)需要师出有名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关于荀子和临武君论“用兵之道”,谈了”竞争之道,那今天从长久来看,竞争是到底是为了什么?
从历史里看到的,竞争最后2者基本都死了,比如“吕不韦和嫪毐之争斗”,“窦婴和田酚之争斗”
甘茂和樗里子,等等,就像跷跷板,或者鲶鱼效应,人有时蛮可怜,在局里,却以为局是自己设的
1⃣️临武君之前讲:什么是兵?什么是打仗?怎么打仗?
其认为关键你要会打,你能占天时,占地利,观察敌人的变化,后发先至,兵贵神速。
荀子说:打仗的要义是你的人民想去打,想跟着你去打。你可以把人民紧紧地团结在自己周围,这才是最重要的。
2⃣️荀子与临武君观点的根本差异在哪里?
临武君接着提出反对意见。
说:打仗要看势力,要看权谋。善用兵的人,都是擅长奇兵,阴谋、琢磨不定,你不知他下一招怎么出,孙武、吴起都是这么*。人民怎么想不用管,他们能无敌于天下,人民是否归附,是不是团结在他周围。不用讲“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有名将利用形势,利用诡诈就能打胜仗。确实:说得也没错。打仗,使诈嘛,虚张声势,出其不意,兵贵神速
(韩信“背书列阵”就是典型支持着理论的实战例子)
荀子说:我指的是仁者之兵,是王者之志,是长远的事情;你所重视的是权谋、是势力,是小人。仁者之兵是不能谈诈的;能诈的、能欺负的、能骗的,能用天时地利搞定,没人和的,都不是仁者之兵,对付这些散兵,你的诡计有用;对仁者之兵,没用。
大家骗对骗,还有谁骗得更巧妙,谁骗得更伶俐,谁骗得更漂亮这种说法。
来欺负根基很稳的国家,就像以卵击石,就像拿手指头搅动沸水,就像赴汤蹈火,飞蛾扑火。
1⃣️仁者之兵的特征:(集,齐,可伸可缩)
阴谋用到仁者之兵身上是没有用的。你诈,可诈一时,不能诈永久。
仁人之兵,它是军民一体的,它是上下同御的。
它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团队,散开就是一个队列,延伸出去,它就是一把长刀;
你是一个暴君,你带着谁来打仗?得带着你的人民。如果你的人民不喜欢你,你就失去了政治。
2⃣️竞争不是为了你死我活,是为了自己未来更美好(不要为了竞争而竞争)
荀子这是一个灵魂拷问“道”,临武君是一个技术拷问“术”
荀子:强调的战略,强调的长期,强调的民心向背;(道)
临武君:强调的战术,强调的战役,强调的短时间的胜负,奇兵阴谋(术)
(深有感触,一个在海底“术”层面常年游泳的集体或个人,永远无法体会“道”的风光)
要长治久安,更长期的美好,需要支持荀子。
那竞争对不对?肯定对,不竞争怎么存活,这是存活手段
但竞争的总体目的不是你死我活,竞争的总体的长远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更美好
3⃣️打仗和治理是什么关系?(打仗和治理都是国家竞争,公司竞争的一部分)
国家长期发展存在一个治理问题——短期遇上兵荒马乱的时候,存在一个打仗生存问题。
公司长期发展存在一个治理问题——如何让公司基本面变得非常健康向上?短期面对激烈竞争,面对你死我活的市场份额的争夺,要怎么办?
(个人理解孙子兵法:)打仗和治理不完全是一件事,它甚至是两件事。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打仗解决生存问题,治理解决稳定持续增长问题,治理好“人钱粮器”装备支撑打胜仗,耗得起,因为你治理的好,就有打仗的基础,短期即使输了,中长期你有实力和基础,打持久战,你一定稳赢。
(这就是治理和打仗的辩证关系)
打仗,你打好了,打下了这些地方,再经过治理之后,会让国家更加富强,土地面积人口更辽阔。
所以,打仗和治理就好像是大象的不同部位,它们之间不完全一样,但是又密不可分。
刚才讲的荀子和临武君,他们就像盲人摸象中的两个盲人,一个摸的是脑袋,一个摸的是腿和手
5⃣️总结:
作为管理者要做的,要做的,就是又能看到全貌,又能看到细节,知道全貌和细节之间的关系,保障细节能跟全貌产生系统相关性;
知道打仗和治理是两回事,但是两者又有关系;
知道战略和战术是两回事,但是两者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就是,你要懂得中长期的治理,也(要)懂得短期的打仗,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代著名的CEO。
6⃣️辩证地看打仗和治理、战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错误
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乱世,没有一个理想主义的仁君得到好死。
也就是说,在你不得不先解决生存问题的时候,这时候不要总想着长治久安;
先生存下来,先活下来,先把仗打赢。
历史每逢乱世,太理想主义的仁君不得好死(赵佶);
2)管理要因人施教,因材而用
还有,治理的人和打仗的人的使用。治理管理专业人士,和打仗的专业人士,常常不是一组人。
有没有一组人两个活都能干?战略又强,战术又强,治理又强,打仗又强,有没有?
有。但你可能不太会遇到,别做梦
7⃣️因人施教,因材而用,如何用?
开拓:让他开疆拓土,给他赋权,给他资源,去开疆拓土,不要一上来就考察他现金流,就考察他盈利的能力;
守成:能守成的人,你一开始就要考察他的现金流,考察他的盈利性,考察他的员工满意度——下面人愿意不愿意跟着他干
仁慈:比较仁慈的,心不狠的,很有可能让他掌兵掌不了,让他打仗打不了。他可以去经营治理搞大方向,但是很难去打仗。
8⃣️悟:
有些小团队,自己内部已经打成“血葫芦”这种内卷很搞笑,公司逐年滑坡,团队失败就败在,自己用尽了各种权谋、各种诈术,把自己的小团队搞得分崩(四分)五裂,对外没有任何战斗力。
打仗解决是取胜,打仗以*人为第一要义,取胜为第一要义;(竞争)
治理解决得人,治理以得人为第一要义,以稳定增长为第一要义(管理,文化)
你要记住,不能辩证地看待打仗与治理,战术与战略这两者之间关系出现的一大类问题,就是妄图强调战略,妄图强调长治久安,太多理想主义,结果在乱世不得好死。(乱世先活着)
领导的仁(修政治(把敌人搞的少少的,把自己搞得多多的,兴教化(教育),育万物,养百姓(有获得感)
从《资治通鉴》的角度,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两个人都没有说全,《一个在天上飘,一个地上爬》
个人理解,“术”就像“船桨”,道就像“舵”,并不是所有船一定要有舵,但却必须有“船桨”,因为没有桨船就无法前进,但没有舵,只要你对家门口这条河流比较熟悉,你就不会有触礁的风险。
但是你要走向不熟悉的远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泰坦尼克号的触礁风险,走的水路也是从未走过,或者实时发生变化,那你就必须有控制方向的”舵“以避免触礁沉没。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