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所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拥有的疆域面积是前所未有的广阔,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疆域最广的。
众所周知,元朝是由蒙古帝国分裂而来,由忽必烈占据大部分疆域建立起元朝,而根据历史记载蒙古帝国时期的疆域更是地跨亚欧大陆。
因为蒙古帝国疆域的由来是成吉思汗通过不断的战争所获得的,所以忽必烈作为成吉思汗的孙子,同样有着征伐四方的野心,并且也付诸行动,其中就包括两次东征日本!今天主要是探究元朝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及其失败原因?
元朝为什么要东征日本1,高丽国主动臣服
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蒙古国大汗之位,忽必烈的想法与成吉思汗的想法还是有所不同,成吉思汗更多的是不断地征伐世界,而忽必烈想要定鼎中原,然后再威服四方。
恰在此时,也就是忽必烈上位的同一年,高丽国主动向大蒙古国称臣,愿意成为蒙古国的东藩,面对高丽的臣服,忽必烈当然高兴。
实际上忽必烈是希望周边国家主动臣服,因为他并不想与自己爷爷一般直接军事征服,忽必烈喜欢先礼后兵,所以高丽国的态度让忽必烈对东亚其他国家有着同样的想法,例如日本,因而在公元1266年,忽必烈安排高丽国的下臣作为自己的使者前往日本,希望日本归附大蒙古国。
2,日本的态度让忽必烈失望
公元1266年,这是忽必烈第一次派使臣主动与日本交好,实际上元朝压根不在乎从日本国能得到什么实际好处,只是希望日本以大蒙古国藩国的名义存在,毕竟大蒙古国所拥有的疆域之辽阔是几十上百个日本都不能相比!
但是没想到日本直接不搭理高丽籍使臣,然后消息传回到大蒙古国,忽必烈也没有气愤,而是筹备第二次出访,这一次则是安排大蒙古国的大臣为使团代表,由高丽国大臣陪同前往日本,遗憾的是再次遭到拒绝!
面对这种尴尬局面,忽必烈依然没有决定动武,而是继续安排了两次使团出访,而且忽必烈在自己所写的信中表示威胁之意,但是日本软硬不吃,最终激怒了忽必烈!
3,忽必烈的军事战略部署
日本在当时一直与南宋有着贸易往来,而大蒙古国对南宋一直在发动战争,因此日本对元朝的认知是受到南宋朝廷的影响,所以日本对忽必烈没有什么好感。
例如忽必烈第二次安排使臣出访日本,这次是真正的蒙古使臣,已经表明忽必烈的诚意,但是日本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立马进行商议。
最后结果认为大蒙古国表面是谈归附事宜,实际上是要打探消息,以便后续的军事进攻,这个也是受南宋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忽必烈在跟南宋打仗,所以想从日本的角度切断南宋的海上贸易之路,彻底封闭南宋,因而忽必烈决定攻打日本!
4,第二次东征日本的原因
事实上第二次东征日本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在忻都等人回归之后,向忽必烈报告说损失并不严重,只是因为路途遥远,大军疲于奔命,所以没有实现此次的军事目标,但是依然把日本打怕了,其实就是害怕担责而瞒报!
但是忽必烈信以为真,决定再次启动使臣出访之旅,希望日本在战争“失败”的情况下能接受元朝的统治,因此在公元1275年,忽必烈诚意十足安排礼部侍郎和兵部郎中等人组成使团前往日本宣告忽必烈的圣谕。
但是忽必烈万万没想到日本人完全不顾“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则,直接把元朝使团全部斩*,所以彻底激怒了忽必烈!于是决定发动第二次东征,只是因为处于和南宋打仗的关键阶段,因而没有成行,一直到1281年才发动!
元朝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1,元朝忽必烈第一次东征日本
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正式改国号为“元”。公元1274年,忽必烈不再容忍日本对自己的拒绝,安排忻都为主帅,洪荼丘和刘复亨为副帅,三人带领2万元军、5000高丽军以及6000多水手,从高丽的合浦出发,向日本发起进攻,开启元朝对日本的第一次东征!
这次元军东征日本的战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公元1274年10月3日向日本发起进攻,然后元军凭着自身的实力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先后拿下日本的马岛和壹岐岛,并且让日本丧生几百名武士,然后继续逼近日本陆地。
第二个阶段是在1274年10月19日,元军利用步兵的集闭战法和火药震天雷两种军事手段,直接登上日本岛陆,面对元军的势如破竹,让日本实际掌权者镰仓幕府感受到严重的灭国危机;
于是镰仓幕府紧急通知日本各岛陆的军事人员,命令他们立即赶往博多湾、大宰府等北九州沿岸进行集结并迎战元军,这一次因为是进入日本真正的本土进行作战,元军不再势如破竹,反而陷入持久战的僵局,后来副帅之一的刘复亨遭受重伤,面对这种状况忻都下令回撤!
第三个阶段,就是元军在回撤之后的当天晚上遭遇台风,让元军有两百余艘战船倾覆,导致元军牺牲近万多名军士。
面对这种情况,元军统帅非常清楚此时此刻的军心已经涣散,如果再强行继续发动战争,恐怕会全军覆没,最后元军只能连夜撤回高丽,至此元朝忽必烈的第一次东征日本以失败告终!
2,元朝忽必烈第二次东征日本
在公元1281年,南宋已经被元朝灭亡,忽必烈决定发起第二次东征日本的军事行动,这次忽必烈的决心恐怕是要灭亡日本,因为集结了14万大军向日本进发!
第二次东征日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依然由忻都、洪荼丘作为主将率领4万大军从高丽的金州合浦发兵,在快要到达第一次攻打的壹岐岛之时,元军决定绕道行驶。
经过一番折腾,攻克了志贺岛并进入到博多湾,准备正式登陆,但是日本镰仓幕府经过上次的战争,已经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即在海岸边建立牢固的石堤,导致元军的船舰无法停靠,只能在海上漂着;
然后忻都、洪荼丘对日本发起进攻,持续1个多月,元军并没有占据上风,因为一直漂在海上犹如无根浮萍,无法做到完全地发挥自己的力量,所以决定等待南路大军的汇合再发起总攻。
第二阶段,在开始发兵前,元军以高丽主体的大军组成东路军,还有以南宋降兵组成的10万南路军,南路军由阿剌罕为主帅,范文虎、张禧为副帅,他们三人率领大军从扬子江口出发向日本进军,两军约定六月中旬在日本壹岐岛汇合,但是因为南路军主帅阿剌罕突然病倒,迟迟未见好转;
于是决定范文虎为临时主帅带领南路军赶往日本,但是时间已经晚了半个月,直到7月初才与东路军汇合,接着联合发起总攻,不过事与愿违,历经差不多一个月的奋战,还是没有实现实际性的进展。
不仅如此,元军再一次遭遇台风,而且这一次不是一晚,而是持续了两天,导致士兵又一次死伤惨重。第三个阶段是在台风之后,元军一部分决定继续进攻,一部分决定先回撤下一次再卷土重来,最后经过一番考量,都决定跑路!
但是撤走的只是少部分将领和军士,因为船只不够,导致将近十万元军被抛弃在日本本土;
而这近十万大军干脆孤注一掷,继续与日本进行战斗,但是因为是孤军作战,没有后勤保障,最后被日本斩*6万多人,还有近3万人被俘虏,标志着元朝忽必烈的第二次东征日本还是失败了!
元朝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失败的原因1,台风的影响
不管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台风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包括日本人也认为是所谓的“神风”拯救了日本。
因为元军的统帅和大部分军士都是没有经历过台风,即便有也是少数,所以他们带着雄心壮志前往日本打仗,但是遭遇到海上的台风,那一刻大多数普通士兵肯定会产生恐惧,甚至迷信的人还会认为自己攻打日本是不是惹怒了上天!
例如,第一次东征,再经历一个晚上的台风之后,元军连夜撤回高丽,这么快的速度,难道还能有其他原因?只能是台风的致命影响,让元军军心已散!
而第二次的东征,台风对元军冲击了两天,在台风之前,元军历经2个月的奋战都没有得到实际性的进展,却还因为台风死伤一两万士兵,损失无数船舰,连撤军的用量都不够,最后才形成近十万大军被毁灭的惨剧!
2,第一次东征和第二次东征的时间间隔过长
前面有提到在第二次攻打日本时,元军迟迟没有登上日本岛陆,就是因为日本在经历第一次战争之后,认为元军还会发动第二次战争,只是没想到元军中间隔了7年之久,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日本做好抵抗的准备!
因此,日本抓紧时间训练武士,学习中国的兵法战术,并且在博多湾等海岸登陆沿线修建石堤,让元军的船舰无法停靠,只能在海上作战,但是元军并不擅长在海上作战,所以第二次东征两个月都没有实际性的突破,一直处于僵持阶段,但若不是台风突然降临,恐怕也不至于让元军撤退!
3,元军内部分歧是致命问题
其实元军第二次东征日本失败的原因是内部分歧所致。虽然在前面2个月没有大的进展,但是也并没有说只能回撤,反而还能继续与日本作战,包括台风都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当时在两天台风的摧残之后,元军依然还有十万大军,其中张禧所部还比较完整,所以斗志不减,于是决定继续发起进攻,但是遭到南路军临时主帅范文虎的拒绝。范文虎之所以拒绝,一是因为他自己南宋的降将,没有誓死效忠的决心;
二是因为人之常情,即怕死,台风给他的冲击过大,让范文虎的心灵没有再战的底气!因此范文虎毫不犹豫地抛弃大军,自己带着亲卫跑路了,而张禧看到主帅都逃跑了,知道军心再难凝聚,所以只能回撤,但是因为台风摧毁了大量船只,元军没有足够船舰,所以近十万大军被无情地抛弃!
综上所述,元朝忽必烈之所以发动两次东征,还是希望实现自己威震四海的政治目标,只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据优势,因而元军两次都无功而返!其实也从侧面看出陆地征战的大军,突然在海上作战,无法抗拒自然法则,台风对他们心理的伤害让元军望而却步,最终只能失败告终!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