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七峰山。
正值初夏,数万亩林场郁郁葱葱,种植着油松、马尾松、柏、合欢、枫杨等五十多种乔木,还有野山楂、珍珠花、山芝麻叶、连翘荆条等三十余种灌木。远远望去,只见前雅后巍,峰峦叠翠,峻秀雄伟,端的气象万千。
清晨薄雾低垂,笼盖山川壑谷,越往人迹罕至的深处,便越是古木蔽天,不时有獐猬豕雉在密林中若隐若现,一如原始林莽。
及至金乌初现,云雾徐徐散开,在密林的深处,露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寻迹前行,一栋上世纪七十年代风格的砖木二层小屋赫然出现在眼前,门前空地几分菜畦,山泉潺潺,令人恍若隔世。
石景龙就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十年。
从砍树人到护林员
每天清晨五六点钟,七峰山林场专职护林员石景龙就戴好安全帽和红袖章,并带上一壶水、一把砍柴刀和一些干粮,从家里出发,沿着崎岖小路向大山深处走去,开始了他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
从1990年开始,这份工作他已经干了近三十年。
“这里一共有3550公顷林地,森林总蓄积5.4万立方米。”石景龙介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到处是滥砍乱伐、偷盗树木,捕猎的现象屡禁不止,好端端的‘七峰林海’‘万亩竹海’变得千疮百孔……”
1984年,石景龙经人介绍进了林场工作。在那个年代,靠山吃山,成了林场职工唯一的生存之道。砍树建房、卖木材、打猎,一年忙到头却收获寥寥。
“林场三年没发工资,无可奈何之下,我只能选择离开。”1991年,石景龙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养活一家7口。
2000年,七峰山实行林地改制,自主经营。通过买断、承包、租赁等经营方式拓宽了经营渠道。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大大加强了防、护、造、管力度,使林场焕发了新的生机。
得到这个消息,石景龙果断回到了这个生养哺育自己的家乡。但是这一次,他放下了曾经用过七年的电锯,带上了巡山护林的红袖章。
默默坚守 以林场为家
“大王叫我来巡山,巡了南山巡北山……”
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是石景龙嘴里经常哼的小调。他笑称自己“可比小钻风强多了,小妖怪只‘承包’了一个小山包,自己可是要巡查足足两千多亩的山林。”
背挎肩包,腰别柴刀,栽树、修枝、巡山、护林,一步步丈量着偌大的山头,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吃几块干粮。这就是石景龙的日常工作。经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与寂寞,还时时面临毒蛇、野兽的威胁,但是他依然乐观开朗。
“你问我苦不苦?其实习惯了就好。”
平实的话语,满含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说到这里,常年累月被晒得黝黑的石景龙笑了起来,他认真的说:“这里每一个山头都有我亲手栽下的树木,我还给它们做了记号,看着它们是怎么从一棵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这也是一种成就感……”
石景龙的妻子卢月芳也曾是林场的一名职工,现在已经退休在家。儿子长大之后离开了家乡,闲不住的她选择和丈夫一起住进了山林深处,经常帮他清理杂草、栽种树苗。
多年来,因为收入微薄,夫妻二人除了一套自建的砖屋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山中生活多有不便,夫妻二人开垦了门前的荒地,种起了蔬菜,自给自足,以林场为家。
谱写人与自然的和谐赞歌
石景龙的护林站设在白水垱林场的一个山坳中,成为专职护林员后,他尽心尽责巡查管护区域,认真做好巡山日记、森林防火和山林保护等工作。三十年来,他走遍了所管护山林的每一个山头地块,对每座山每条沟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土壤状况以及山上有什么植物和动物都一清二楚。
“我们一年四季的工作都有所不同。”石景龙介绍,“除了森林防火、林木防盗伐这两项重点工作之外,春季要植树造林、检查树木长势;夏季做好树木养护、及时对林地枯树杂草进行修剪清理;秋冬季大多森林草木枯萎,这也是防治火灾的重点季节。”
2015年,林区公路正式通车,场内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完善。石景龙所住的房子也拉上了电线,安装了电视机,还买了一辆电瓶车。
“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我每周可以下山买点肉、买点米。下雨天看万山绿意、层林尽染,也是一种人生的享受。”说到这里,石景龙眨了眨眼睛,一如年轻时的洒脱写意。
在他的坚守下,七峰山林场林木葱郁、古树苍天,多种国家级珍稀动植物再度出现;全长2800米、作用巨大的林场防火带,在他手中从无到有,从10米拓宽到30米,2014年以来,没发生过火灾,林场秩序井然。其巡山防护经验在全市口授心传,成为护林员的榜样。
三十年岁月,一百多双磨破的解放鞋,记录了石景龙一步步从青年走到中年的执着和坚守,走过了最美好的青春,走过了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段”,把自己的人生献给了绿水青山。在他的身上,彰显着黄石的城市精神,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赞歌。
记 者:方驰 黄鑫/文、张晓适 徐鹏举/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