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就想起了老子的那句: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不是哪里有问题了呢?
天地不仁就是说天和地都是没有感情的,所以也不仁。天管天,地管地,都各管各的。他认为天地不与人同性,并非天人同类,更非天人感应。凡是认为天地能干预人事的,都是一种迷信、臆断,天真的唯心主义。
“以万物为刍狗”中的刍狗,就是用草扎成的狗,用草扎成狗的模样,古人用这个祭祀,求雨的时候用,如果不祭祀了,就丢弃掉,用在这里,就是“无心而不相关”的意思。
所以,“以万物为刍狗”,并不是天地对万物不爱惜,不怜悯,而是说天地对万物无所用心、毫无牵挂的意思,对应前面的“天地不仁”,就是说,天地没有感情,对待万物无所谓关心,你要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出 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五章。有人理解是:老天并不仁慈,只把万物当作没有生命的贡品;然而联系上下文,这种理解有失偏颇。
另一种理解则是认为老子想表达天地公平的观点。通俗点说: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顺其自然发展。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包括运气),与天地无关;天地顺其自然,一切犹如随风入夜,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