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的佩剑,据说叫作“紫微剑”。这一名字来源于天上的紫微星。古时候所称的紫微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北极星。因为紫微星很耀眼,又有很多星星绕着它转,所以古人对它非常推崇,认为它是万星之首,代表着至高、至真、至善。人们把孔子的佩剑叫做紫微剑,就是为了表达对孔子的尊敬和推崇。
相传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就随身佩带着紫微剑。但孔子的这柄宝剑,却不是用来惩奸除恶的,这是一把象征身份的文人剑。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如果当上了大夫一级的官,即使是纯粹的文人,也有资格佩剑,而且随身佩剑还是贵族出使时的礼节。孔子曾在鲁国做过大司寇,这就是大夫级别的官职,所以孔子有佩剑的资格。同时,对于“克己复礼”的孔子来说,佩剑又是一种需要遵从的礼节。
佩剑名字是紫微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晚期,剑已经发展较为成熟,有柄鞘方便佩戴,孔子本人也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一位身材高、身体棒精力好的人,所以孔子佩剑的客观条件是满足的。从象征性的角度看,春秋晚期,剑器已经初步融入了礼制,且佩剑已经成为了当时的风范,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剑已经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周游列国常常身在旅途的人,随身佩戴一柄宝剑也是非常方便安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