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年间的家谱

明洪武年间的家谱

首页传奇手游洪武大陆更新时间:2024-09-15

水有源头树有根,人有血脉宗族亲。《论语•学而》中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也曾经说过:"家庭和宗室同是人生的两个支撑点,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人的共同体和国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史,是由无数个家族甚至无数个家庭在筚路蓝缕的前行中写成的。然而,曾几何时,作为传承家族历史的家谱却被认定为"四旧"惨遭焚烧,许多寻根问祖的人失去了人生支撑点,成为"无家可归"的精神游子。

我所在的家族居住在土默川上,那是北魏民歌《敕勒歌》歌唱的地方。村庄里有二百多户人家,一千多口人,而同姓族人竟占到三分之二。村里人只知道先祖弟兄两人在走西口的大潮中,从山西忻州一个叫逯家庄的地方走到这里,距今已有270年之久。

二百多年来,经过十多代族人的辛勤劳作,形成了一个自耕自足的美丽村庄,他们崇尚文化,尊敬先生,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长幼有序,其乐融融。这期间,也有族人试图走回山西寻根问祖,但山高路远,竟没有一人敢于冒险,就这样孩子长成爷爷,媳妇变成祖母,整整生息繁衍了十二代人。只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交通条件改善,几位族人才凭着这些简单的信息,找到了祖籍地逯家庄,也找到了同姓的族人,但苦于没有家谱,虽然同宗至亲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认。

"破四旧"余威消失殆尽后,村里一位单身的本家爷爷从自己住房的墙壁里,战战兢兢取出一本舍命保存下来的家谱。家谱写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家谱的序里简略地记录了始祖于明洪武年间,在"徙外境以实内地"政策的影响下,从刘武迁移到逯家庄村,从此我们知道始祖叫允中,而走西口来到塞外的弟兄俩叫其勤、其昌,他们是始祖的第十一代孙,而我已经是第二十一代了。家族历史一下子变成六百多年,每个族人都感到了家族历史的厚重,这册来之不易的家谱让我们仿佛看到先祖们鲜活的背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家族决定续修家谱,我有幸参与其中。续修家谱是个"浩大冗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走访族中老者,还要踏访荒野墓冢,有时为一个人要跑近千里的路程,为一件事遍询所有知情人。虽然千辛万苦,但还是充满快乐和期待。历时五年,一个家族迁徙演变、传承发展的轨迹逐渐清晰起来,而家族里发生的许多轶事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据村里老人讲,始祖允中是逯家长工,逯家无子,只有一女,因聪明能干,招赘为婿,逯掌柜去世后,将家产留于允中,从此家族开始繁衍。这则轶事一直在村里流传,直到看了家谱才知道,允中是和儿子希文一起从刘武迁到逯家庄,可见口口相传的故事属于讹传。义和团运动时,族中三人参加,为此赔白银六千两。民国时,经过几代人积攒的家产被土匪洗劫一空,还有三人被*,家族从此一蹶不振。

当然不乏有族中志士,有三人先后参加抗日游击队,还有一人被保送到延安学习。家族里一直秉承"教书治病,勤俭友善,坦荡仗义,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续谱工作结束后,经过统计,家族中从事教师和医生职业的就有百十多人。只到现在,他们在培养孩子读书时,报考学校首选的职业依然是教师和医生,这大概也是家风熏染的结果吧。

2008年国庆长假,陪同几位族中长者踏上寻根问祖之旅,凭借导航,一路驱车沿大运高速,祖辈一个月的路程我们仅用了六个小时。到达逯家庄村已是万家灯火,村子里人声鼎沸,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这就是我的祖籍地吗?这就是我们的血脉之根吗?万千感慨涌上心头,一种久违的回家感觉油然而生。第二天,逯家庄的族谱和我们的家谱同时放在案头,简单比对,同根同祖,二百多年的游子情怀一下子升华到极点。站在眼前的几位族人也以允中多少代自称,叔侄相见,恍然如昨。留住的几天里,我们一同前往祖坟祭奠,残垣断碑仿佛诉说着曾经的沧桑。

族人相告,始祖允中弟兄 五人,只有他携子来到逯家庄,其他人的墓地都在定襄县。并且告诉我们的祖先可能是鲜卑族,当我问起始祖从刘武迁忻,刘武在哪时,他们也无法说清。随后我们惊奇地发现这里竟然是春秋时期晋国义士公孙杵臼的故里,今天的逯家庄是全国文明村,崇尚忠义之风大概与此有关吧。在逯家庄的同族人中,从事教师和医生职业的人比比皆是,问及原因,原来在明朝,家族是皇亲国戚,明朝灭亡后,家族受到一定的牵连,从此先辈留下不攀权附贵的家训。

返程途中,一些无法说清的疑惑一直萦绕脑际,刘武在哪?我们是鲜卑族?始祖的祖籍又在哪里?车过*虎口,望着先祖走过的路 ,那些疑惑更加挥之不去。

时光之手,悄然抚过。六百多年的生命接力绵延不绝,祖先们用自己一代一代的过往,给我们留下多少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些弥足珍贵的遗产将会赋予我们新的生命意义,那就是承前人之美德,启后人之智慧,不管走到哪里,都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自己的家族,更为这个伟大的民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