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的三百余年,固然创造了文华盛世,但它却保不住自己的文明成果,也事实上造成了南北之间的分裂。
对于蒙古人的大举南下,南宋小朝廷完全招架不住,很快投降。而南方地区对于元室统治的态度,一个人和他的家族的表现,能说明点情况。
文天祥
文天祥,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人(江西吉安),这个地方很重要,后面还要说到。文天祥出身江西大族,自幼聪慧,二十一岁通过科举成为状元,之后因朝堂斗争自请致仕。在蒙古人南下时,文天祥积极抗元,做了很多努力,最后因实力悬殊失败,被元军俘获,押解大都,誓死不屈,终从容就义。
文璧,文天祥亲弟,献城归附元军,被忽必烈任命为临江路总管、广东宣慰使司事,宋灭后第三年,也就是文天祥就义的前一年,文璧被元廷加赠通议大夫等职。
文升,文天祥嗣子,原是文璧亲子,后过继给文天祥。元时官至奉训大夫、集贤院直学士。
文富,文升长子,文天祥之孙,官至嘉议大夫、温州路总管。
文天祥是伟大的,他是宋朝士大夫的风骨。南宋朝廷灭亡后,文天祥的心就跟着死了,被俘至元大都后,正统的儒家教育让文天祥无法接受汉家王朝被胡人给彻底灭掉,此时的他一心求死。
但是,文氏家族是大族,文天祥个人选择的道路,不代表文家会跟着已经灭亡的赵宋王朝陪葬,元人已经得了天下,地方大族的选择就是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和新的统治者合作。
蒙古人会打仗,却不会治理地方,对地方完全是粗放式的管理。地方大族们在元室的统治下,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权力,哪里会反对蒙古人。
胡人当皇帝又如何?蒙古人对地方的管理就跟筛子一样四处漏风,地方上的大族很快洞悉到这一点,迅速攫取权力,成为了地方的实际统治者。
蒙古人不开科举又怎样?以前的大族还得辛辛苦苦的通过科举来获取权力保证家族长盛不衰,现在直接就有了,岂不乐哉!至于寒门和贫民家的读书人失去了上进的渠道,大族们不会理睬这些。
南宋灭亡后,长江以南的地方势力和新的统治者迅速达成了合作。
按理说,以大一统王朝的观念来讲,元朝统一天下以后,最应该做的是弥合分歧,恢复生产,巩固王朝。可胡人毕竟是胡人,蒙古人打天下是要钱要粮要奴隶的,哪会管这些,各地的鞑官、色目官对地方的压榨愈发严重。
最可怕的是,蒙古人把长江以北的汉人称为北人,把长江以南的宋人称为南人,以北御南,以南制北。
可以说,统一以后,南北的分歧不仅没有弥合,反而更加深化了。
元人统治的时代,胡风浸染神州。
两宋时,市民经济发达,隋唐五代流传下来的人身依附制度(部曲制、奴婢制)基本消亡殆尽,取而代之的是经济雇佣制度,这是非常伟大的进步。
蒙古人来了后,直接摧毁之前的经济雇佣制度,倒退到最原始的奴隶制度。这是草原上的传统,战胜者的部落会把失败者全族贬为奴隶。
因此,朱元璋面临的局面是非常复杂的。久经战乱残破的天下,元室粗放式统治下野蛮生长的地方势力,遗留在各地大量的鞑官和色目人,基层依旧胡作非为的前元旧吏,逃到北方草原的北元势力,世界各地仍在活动的强大的蒙古势力……
如此局面,朱元璋但凡一招不慎,就是秦隋二世而亡的下场。(其实按照绝对的宗法制度来讲,朱棣以藩王靖难成功,转移世系,已经能算得上开创新王朝了。)
洪武北伐
那老朱的表现是如何呢?说这个,得回到最开始朋友提出的那个问题。
为什么历代开国皇帝最强势?原因很简单,因为开国皇帝后面站着一批绝对支持他的人。那么,老朱的基本盘是什么?
在朱元璋当吴王时,在元朝实行的军户制基础上,结合隋唐的府兵制,开创了卫所制。大明开国后,卫所制逐渐完善。
朱元璋建立的卫所制,必须搭配一套严格的户籍制度,才能保证正常运转。因此,成熟的卫所制,不仅是一项军事制度,也是一项经济制度,更是大明的基本制度。
卫所制的军事意义好理解,朝廷有战事,调集各地卫所兵出征作战。
那经济上怎么说?朱元璋曾经说过:“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这话不是老朱自夸,最开始的卫所确实能养活军户们,不仅能养活,生活得还不错。
卫所制下,军户分为两部分,守备和屯田,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比例会有所调整。边疆和战乱地区大概比例为守备三屯田七,内地为守备一屯田九。
守备兵负责作战,屯田兵负责种田,收获的粮食收于军屯仓,军屯仓的控制权归属五军都督府。
农业经济,粮食是一切。军屯仓是卫所制的经济基础,也是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基础。与此对应的是朝廷户部的仓储,这一块的仓储控制权在户部,也可以说是在文官们的手上,主要用来发放俸禄、营造工程、赈济地方等。
五军都督府
当然,当明朝在北方获取大量地盘后,为了抵御北元残余势力,建立了多个行都指挥使司。这些地方战事频繁,只靠卫所军屯供应不够,在此基础上实行了开中法,以盐、茶等高价值的商品吸引商人给边地输粮输马输铁。
开中法实施后,商人们为了赚取利润,从各地汇集粮食运送到边关。发展到后来,由于粮食长途运输损耗过大,商人们直接在边关搞起了商屯,粮食收获后直接交割给边地,客观上开发了边地。
边地的卫所制和开中法相辅相成,当卫所制逐步败坏后,开中法也就难以为继,后续的发展验证了这一点。
至于基本制度,毫不夸张的说,我个人认为,卫所制是大明的立国之基。这不是瞎说,因为卫所制涉及到了最根本的东西,土地。
说到这,首先得明白一个问题,卫所的军户们,土地是哪里来的?但凡经历大规模战乱的王朝初立,必定人少地多,汉唐初立时均田到户,到了明朝,也基本是这个局面。
但均田到户需要有个载体,汉代是编户齐民,唐代是府兵制,到了明就是卫所制。简单来说就一句话,朱元璋给军户们分了土地,得了利的卫所军户就是朱元璋最大的基本盘。
军户属于军籍,和土地绑定到一块,轻易不能脱籍。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确保明初军户和卫所土地不出问题。
卫所制配合军户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适合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在经历多年的战乱后,各地能有富余人口的,也就剩江南江右和山西两地。为了快速恢复生产,朱元璋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移民,将两地富余的人口编为军户,迁往他地,建立卫所。
即使到了现代,问一问河北地界的人,大家一致认同祖上是山西洪洞大槐树。问一问云南地界的人,大家异口同声祖上是南京柳树湾高石坎。
所以,卫所制下的军户,是老朱最强大的基本盘,这是朱元璋强势的根本缘由。在如此强力的支撑下,朱元璋才能有诸多大动作,就比如大家津津乐道的洪武四大案。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